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38岁华人Facebook总部跳楼,别让优秀压垮孩子,善良人也需认清职场,自我保护.

38岁华人Facebook总部跳楼,别让优秀压垮孩子,善良人也需认清职场,自我保护.

阅读量:3603026 2019-10-20


近日,一则“38岁华人工程师Facebook总部跳楼”的新闻,令无数人心伤。毕业于浙江大学、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计算机硕士的高材生陈勤,曾在多家世界闻名的互联网公司工作,前年更是成为Facebook的一名全职高级软件工程师。 陈勤工作刻苦努力,他曾经“挽救”了一个差点烂尾的研发程序,不少同事对其赞誉有加。 可是挑剔苛刻的总监却不这么认为。 9月,这位总监以项目进度缓慢为由宣布PIP,意味着陈勤面临失业的威胁。 陈勤没有绿卡,只有工作签证,如果失业,他就要和家人一道被迫离开美国,他全家已在美国生活了8年。 第二天上午,总监办公室,一场激烈的争吵过后,陈勤从Facebook总部跳了下去…… 最近几年,此类让人惋惜的新闻似乎特别多。高校扩招之初的1999年,陈勤考入浙江大学,攻读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绝对     算得上是学霸,肯定也是父母亲朋的骄傲。
从2003年本科毕业到2011年的8年间,我们不清楚陈勤是如何在三十而立的年纪    做出了赴美留学重返校园的决定,但可以想见,抛下国内拥有的一切,这应该个几 乎破釜沉舟的决定。
 当然,学霸还是学霸,陈勤成功地拿到了名校南加州大学的录取,就读电子及电气工程(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ing)硕士研究生项目,同期还修读了最容易就业的计算机科学相关课程。
2013年,两年硕士项目毕业后,陈勤进入老牌公司思科(Cisco),这是一个硅谷华人中规中矩的选择,不过2015年他就离开了思科。
直到2016年,陈勤找到了一份在Ryzlink公司的工作。按照网络显示的资料,Ryzlink是成立于2010年员工只有20人左右的华人公司,工资只有10万美金出头,这在硅谷IT公司里算是非常少的了,在扣掉税和房租生活费之后,陈勤并不会有多少积蓄。这也许是陈勤为了保住身份的权宜之计吧。
大概在努力刷过很多公司招聘考试题之后,陈勤终于在2018年进入湾区公认的福利包裹(package,薪资+股票+奖金等)不错的Facebook,基本能有20多万美金,还包括免费食堂和健身中心等福利。可是,这份“梦想”中的工作却是陈勤噩梦般生活的开始。
据一位活跃在 YouTube上的前Facebook员工Patrick Shyu透露,他收到内部信息称(Facebook Blind),陈勤在广告组工作,压力很大,因为一个小小的技术失误就意味着给脸书损失几百万美金,因此经常需要每天工作12小时,周末也不得不加班。而成为压死骆驼最后一根稻草的是,陈勤被他的上司坑了!陈勤希望能够在Facebook内部转组,也得到了另外一组领导的接受,但当向他原本上司申请调组时,上司劝说他暂时先不要转,并承诺等过了这个季度他会给陈勤打一个很好的绩效表现分数。可是,季度结束后,上司完全背信弃义,把陈勤放进了PIP(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lan 业绩提升计划),这几乎等同于预先宣判要解雇陈勤。
或许有人要说,解雇就解雇呗,再找份工作不就行了。
这正涉及到很多第一代移民面临的最大困境:尴尬的身份。据认识陈勤的人透露,他还是在用工作签证H1B工作,并没有拿到绿卡。这意味着,一旦陈勤失业,除非能在60天内找到愿意接受他并愿意帮他申请工作签证的公司,否则就只能立刻打包回国。二十几岁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自然无所谓,但是陈勤已经38岁了,他在美国还可以勉强在37岁时进入Facebook,回了国大概以此“高龄”进入好公司的难度比较大。
因此,这一刻的被解雇,对陈勤,或者说对很多有着类似经历的硅谷华人来说,不只是丢掉一份工作那么简单,而是意味着对自己之前多年人生抉择和努力奋斗的全盘否定,尤其再与自己曾经有过的辉煌和昔日同窗光鲜的生活对比一下,那种绝望的感受很可能让人突然之间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年少曾经的骄傲在现实前不堪一击。罗振宇说的好:“职场中最大的谎言,就是老板对员工说:你放心,我不会亏待你的。”
现代职场关系的本质,其实是利益交换。
很多公司把“忠诚度教育”作为新人的第一课,反复灌输“你要把公司当成家”“没有忠诚度的人,是得不到重用的”。
可是,你若真的相信这些,你就输了。
现实是,你为公司工作6年,公司解雇你只需要6分钟。
去年有则新闻曾引起热议。
厦门美资物流公司大客户经理尤先生,在公司兢兢业业工作了24年。
可是,命运弄人,3年前的一次体检,尤先生被确诊为早期肝癌,由此他的人生急转直下。
他不仅花光了24年的积蓄,更让他万念俱灰的是:住院后的第二个月,他的工资条就出现了“断崖式”下跌,只有1200元!不仅如此,因为原来的工资高,社保自缴部分也高,这样一来,扣除1200元工资,他每月还得倒贴3000多元给公司。
尤先生说:“我为公司奉献了24年,到头来却是这样的结局,都不敢想接下来怎么办。

联想老总柳传志曾直白说“员工本来就不应该把企业当成家”。
“在家里,子女可以有各种缺点,犯各种错误,父母最终都是宽容的。企业则不可能是这样的。如果是这样,企业就会陷入一片儿女情长之中,完全无法发展。”
说白了,公司是一个利益至上的地方,你和老板之间的关系是交换关系。不管你如何为公司卖命,也不管老板说的多么动听,当你不能再为公司产生价值的时候,公司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你。
所以对于职场人来说,必须懂得:从一开始摆正自己的位置,这比任何天真热血的设想,都来得更重要。
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压在公司上,从来是要冒很大风险的。遇到好老板,是你的运气;遇到无情的老板,也没什么办法。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认识到一个残酷的真相:公司不是你的家,老板也不是你爹妈。 
还记得也有位浙大博士因不堪忍受压力而走向极端,他的朋友圈留下遗书:
每次看到类似的消息,都感到唏嘘不已。2017年选择自杀的犹他大学博士在读生唐晓琳也是如此,曾经北京大学的天之骄子,在美国读了7年的博士还没能毕业,她绝望的不只是毕业没毕业本身,而是7年来不断的自我否定,再加上身处海外缺少亲朋的关怀沟通,一时之间难以走出心理困境。
而对陈勤而言,从2011年决定出国到2019年结束生命,8年最年富力强的光阴转瞬即逝,自己几乎一事无成地回到了原点。确切地说,可能甚至比原点还不如,因为彼时30岁的他还算年轻。
英语里有个词叫peer pressure,同伴压力,硅谷的华人社区几乎就是这个词的准确写照。
硅谷这一批20多岁到40来岁的新一代华人,很多都是国内过五关斩六将通过高考厮杀进名校的学霸,之后选择赴美留学继续深造进入大公司。聚在一起,经常比的是谁家房子学区好,谁拿到的包裹大,推起孩子来比什么海淀妈妈顺义妈妈也都不遑多让,再豁达的人也难免被逼得焦虑。
为什么看起来很优秀的人,有时候反而越容易被压力击垮?这是因为越是优秀的人,对自己的要求越高。这样做一方面让他们出类拔萃,但另一方面也往往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 不过在压力面前,有的人选择消极逃避,也有的人会选择用更强悍的心态来承受它和化解它。 有一对华人夫妇的观点就很有意思。妈妈蒋佩蓉是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爸爸林为千是微软创投大中华区负责人,夫妻俩都是名副其实的精英。 拥有如此炫目光环的这对夫妇却教导大儿子凡事不用争第一。成绩优异的二儿子想跳级也被他俩拒绝,因为他们不想让儿子贴上“天才”的沉重标签。小儿子还在念小学时就被夫妇俩带去环球旅行近一年。夫妇俩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妈妈蒋佩蓉道出其中缘由:“我觉得我跟先生能够上MIT,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能够抗拒这些别人对我们的期待,我们才能用比较平和自信的心态去学习、申请、和面试。所以我们也想让孩子能够有一个自由的环境去发展他们自己。 所以就要脱离完美主义,厚脸皮一点,不要去管别人怎么样看你。”
如今,大儿子也考上麻省理工,二儿子去了美国一所普通大学,小儿子明年申请大学,打算就读美术学院。一家人过得平凡且快乐。

优秀的人都渴望完美,希望自己无论在哪方面都能够过得风生水起、鲜衣怒马,到处都是鲜花和掌声。 渴望完美本身无可厚非,但在奔跑过程中也要留意一下自己这辆“战车”上的零件是否还吃得消。 如果感觉自己吃不消,那就选择做一个平庸的人吧。毕竟,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庸者,这并不丢脸。 在压力面前,学会适度的“不要脸”,就会让很多伤化为皮外伤。
在压力面前要怎样做才能化被动为主动、让消极变成积极呢?
最重要的就是去理解失败,切断这个恶心循环。
关于如何理解失败,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艾德蒙森教授将常出现的失败分为以下三种:1.可以预知的失败2.不可避免的失败3.智慧型失败
也就是说失败也分为好的失败和坏的失败。出现第一种情况时,需要改善自己原先一些错误的做法,可以通过适当的训练来避免
出现第二种情况时就没必要自责了,不要一股脑地把原因都揽到自己怀里,想想是不是主要是他人或是环境要素造成的。
智慧型失败也可以理解成有价值的失败,它可以提供给你另外一些好的选择。所以当孩子因为一些事情失败了的时候,其实正是我们培养孩子抗挫折精神的好时机。 首先,我们可以不要急于指责,而是用同理心和包容心,跟孩子一起面对失败。 我们可以告诉他:“失败并不等于绝望或是绝境,它只是意味着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让孩子从心态上,不害怕失败,不拒绝下一次的尝试。 其次,我们给时间让孩子感受失败,让他学会摆脱消极情绪的恶性循环。 很多时候孩子失败了,父母的第一反应都是护着孩子赶紧离开。比如孩子学骑车摔倒了,父母会很想马上抱孩子回家。 但是孩子的成长,父母是无法代劳的。
所以这时候不妨让孩子与他的情绪相处一会儿。当孩子知道自己只是摔了一跤,可以自己站起来,可以自己重新来过的时候,他的内心就又强大了一点点。 第三步,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总结经验教训,把失败转化为学习的机会。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是我们从小就听过的。失败并不是件可怕的事情,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出在了哪里,是三种失败中的哪一种,下一次怎么做会更好。让孩子仔细的分析问题,为下一次的成功积累经验。孩子就会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失败,以后也不会轻易被困难打倒。
陈勤事件激起美国华人圈巨大的震荡。9月25日,Facebook前日裔技术主管PatrickShyu通过Youtube视频说自己也曾因高压的工作和严苛的工作环境萌生过自杀的念头。但陈勤事件使他意识到没有一份工作值得为之牺牲,所以PatrickShyu决定辞职。巴顿将军说过: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学会坦然接受逆境之下的生活,培养自己抵御挫折的能力,抛弃那颗脆弱的玻璃心,让自己做一名石头型的精英。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