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生了几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事情
●韩国女星崔雪莉自杀
●宋茜发长文回应恶评
●那英发长文抵制网络暴力
●王源呼吁不要网络暴力
...
逝者已逝,讨论再多也于事无补,只希望天堂再无难过。
而至今越来越多明星发声回应网络暴力,无一不表明大家对此的关注。能引起大众的注意自然是好事,可网络暴力从来不是靠个人的力量就能抵制的。
只有从言论自由的网民出发,三思而后行,在你输入前三思 ,在你发布前三思,在造成伤害前三思,这才是从源头上,在伤害造成之前,非常有效的、有长远影响的阻止网络暴力的方法。

网络暴力离我们并不远,也许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可能我们的朋友,甚至可能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都参与过。或许是被害者,或许是加害者。将别人的照片做成恶搞表情包,对他人造成隐藏的心灵创伤,妄加评论别人的私事,这些都可以算是我们所说的网络暴力。

28岁的乔任梁在抑郁症中离开人世,而抑郁的根源来自网络暴力。乔任梁无数次遭到键盘侠的恶意抹黑,曾经差点因为网络暴力被行业封杀,最后他带着对世界的失望永远离开了。
而不论过去多久,网络暴力也依旧没有停止。早在三年前乔任梁离世之初,就有无数抱着“以爱之名”的态度苛责陈乔恩:


网络暴力并没有止步于此,无论明星还是普通人,都有遭受到网络暴力的伤害。


不禁思考,这些年公民的素养应该越来越高,但为何网络暴力依然愈演愈烈?其实原因并不难寻找。
01
将网络变成情绪宣泄地
键盘侠的世界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发泄自己累积的不满情绪和偏激焦躁的心态。
社会压力变大,生活又没有宣泄的出口,当弱势群体受到伤害时,大众对此就会尤为感兴趣。与弱势“感同身受”,对自己认为的强势一方恶意评论,甚至导致不恰当的言论的扩大及伤害。

02
缺乏理性思考精神
群体性事件的网络暴力:以道德之虚,施暴力之实。
在网络暴力中大多数是“行侠仗义之人”,他们以群体之势,逐步成为事件的话语强势,而又缺乏独立思考精神,让网络暴言成为其宣泄现实中郁闷无奈情感的方式,造就了他人与社会的困扰。
从众心理下,理性思考缺失,一旦与他们的观点有分歧便群起而攻之,不论是探讨事件真相的理智声音,还是报导真相背后故事的媒体。


在愤怒的舆论中,这些人常常被谩骂、攻击,一旦为坏人辩护就是帮凶,犯罪分子的家人也是罪人,介绍犯罪人悲惨的家室就是洗白...
03
匿名的互联网环境
在这一条件下,人们更愿意或者更大胆地突破原有社会规则对自我的束缚,表现平时在现实生活中其不敢表达的言语。
借一句网络用语来反驳就是“不要在网络上逼逼赖赖,不服现实碰一碰。”很多语言暴力之人只是蜷缩在网络上的缩头乌龟罢了。
可能有人会说,骂一句也无所谓,但是有没有想过:一千个人、一万个人骂一句,会对那个人造成多大的影响?
换位思考,如果接受恶评的人是自己,你又是否能承受这些伤害呢?对他人指指点点,似乎并不是所谓的“言论自由”。
“刀子没有扎在你身上,你永远不知道有多痛。”

舆论是一把双刃剑,有多大的力量就能带来多大伤害。但是这把剑 在我们手上,网络暴力的危害的大小,决定权也就在我们每个人手上。
虽然有些难以置信,但事实就是这样。大家想要从根源抵制网络暴力,那就得从自身做起!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只要理性发声,不是互相诋毁,不是反以拒绝网络暴力为由,纷纷推卸责任,互相谴责别人是那一片雪崩时的雪花,正常的建议与评价不是网络暴力,什么是好?什么是恶?至今也没定论。只是希望不要让抵制网络暴力变成变相的网络暴力。

那么面对网络谣言,我们应该做的是什么?
保持冷静,三思而后行,用我们的键盘,发送善意,传递友善,让世界“键证”我们的善意。从心出发,做一个文明的网络人。抵制网络暴力,从自身做起!

而那些也许正在经历网络暴力的人,希望你们能够正确维权反击,正义也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希望你能对这个世界充满希望。
人间不值得,是不值得你难过失望。
但你值得,值得拥有快乐。



编辑|刘蓉 钟晴
图片|网络
审核|朱雨辰 侯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