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10-2019
“轨道界”让你掌握每日轨道界那些事
导读:本栏目重点关注以下几大版块热点资讯:行业趣闻、工程建设、运营维护、创新应用、投融资......
LEARN MORE
10月18日,2019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株洲论坛拉开帷幕。论坛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国贸促会指导,湖南省贸促会、湖南省工信厅主办,株洲市人民政府承办。本次论坛邀请和吸引了国家部委、省、市领导以及来自国内外权威院士专家、高校及研究机构代表、国内轨道交通重点城市代表、轨道交通重点企业代表200余人参加,为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搭建了一个集产、学、研、用于一体的多元化交流平台,有力的推进了轨道交通产业在科技与经贸领域的协同发展。在此之前,株洲已连续两届成功举办轨道交通产业高峰论坛。

当天,株洲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毛腾飞,中国中车集团公司党委常委、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徐宗祥先后致辞。

株洲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毛腾飞
毛腾飞表示,着力培育世界级轨道交通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变压器”,促进稳增长的“稳定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在当今世界技术革新日新月异、新的交通概念层出不穷的背景下,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产业,推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国际化,就是抢抓“智慧轨道、联通未来”的重大机遇,必将迎来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新的春天。

中国中车集团公司党委常委、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徐宗祥
徐宗祥表示,株洲是我长期工作生活过的地方,这里有我并肩奋斗的老领导、老同事、老朋友。每次来到株洲,我都有一种回家的亲切感觉。特别是这里汇聚了三家核心子公司,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电力机车研发基地,重要的轨道交通核心系统和新型材料研发基地,拥有国内首家年产值过千亿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央候补委员欧阳晓平,湖南省副省长陈飞,国家发改委“一带一路”中心副主任李俊元,株洲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毛腾飞,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曹慧泉,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徐宗祥,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科协名誉主席何继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车株机专家委员会主任刘友梅,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共同为株洲国联、“双创”基地、湖南国基揭牌。株洲市委副书记、市长阳卫国主持领导致辞及揭牌仪式。

(主持人与九位揭牌嘉宾合影)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来自国内外的七位专家学者发表专业演讲。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车株机专家委员会主任刘友梅主持主旨演讲环节。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 陈湘生
主题:轨道交通与都市圈的协同发展
观点:一个大都市圈的综合交通没有规划基础是不行的。同时,也要选择合适的制式,其布局要与区域的城市空间、土地资源协同发展,确保生态的可持续。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把城市空间塑造好,把土地利用好,实现生态可持续、社会可持续,支撑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此外,通过这些产业的布局和土地的集约利用带来更大的客流收益和土地资源的额外收益,支撑都市经济的可持续。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翟婉明
主题:绿色轨道交通系统——新能源悬挂式空铁
观点:空中轨道交通,包括磁悬浮列车、跨座式单轨,具有绿色环保、运营安全性好、占地少、投资非常少、建设工期短以及具有一定的景观或者观光的功能等优势,适用于机场、高铁枢纽之间的接驳、大型旅游景区以及部分观光线地到景区门前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另外,对一些不具备修建地铁条件的中小城市或者三四线城市,空中轨道交通可作为主干道来布局,因为它的建设成本低,同时建设施工各方面的干扰影响相对比较少。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倪一清
主题:智能铁路:传感器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融合
观点:长距离的高铁轨道的裂纹故障使用在线检测传感器进行在线检测是比较困难的,需要有一些突破性的技术,比如说基于光纤超声导波的结合以及机器人技术的结合。车轮的故障也是一样,不可能在一个车上布大量的传感器,所以必须跟轨旁的检测结合在一起,有一点守株待兔的意思,这样的检测可以做到传感器布置最少化。另外,把固定式的激光扫描技术,跟现在的机器人技术结合在一起,由机器人完成移动式的扫描,包括轨道底部的检测,以及钢轨短波波磨的检测。

英国伯明翰大学铁路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英国数字铁路创新中心主任克莱夫·罗博兹
主题:英国数字铁路研究发展
观点:减少踩刹车的次数,能够让地铁节约20%的能源,这是非常好也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我的研究就是如何通过数字技术在改善未来铁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很多的数字孪生技术能够帮助我们,我们应该拥抱这样的技术,这样的技术可能在某一些小地方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复杂的交互,同时在轨的测量和机器人检测的技术,也会帮助我们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成本,这是我们一定要做的事情。

土耳其卡拉比克大学副校长、土耳其工程院院士穆斯塔法·亚沙尔
主题:高速铁路部件的疲劳改善
观点:尽管铁路系统运输是相对安全的运输方式,但是由于距离的不断增加,还是会存在一些故障和事故,依然可能会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正是因为这一点,基础设施的安全是必要的,包括铁路本身。但是有时候事故的发生依然存在,这是因为铁路在运输或者使用时间比较长的时候,会产生一些疲劳性的故障,这就需要我们用到工程学和动力学的技术,对铁路的疲劳问题进行监测以及解决。

德国威法油漆公司董事长 罗伯特·施拉姆
主题:欧洲轨道交通产业的水性漆系统
观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德国就一直在研究特定天气条件之下的夏季烟雾问题,包括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氮氧化物在太阳日晒作用下的相互作用,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由于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大多数作为溶剂在工业应用排放,因此,德国制定了减少溶剂排放的指南,除了喷漆厂和烘干机的限制之外,还对铁路车辆涂层使用进行了限制。事实证明,铁路车辆采用水性材料涂层,可以减少80%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德国几十年的实践就是最好的证明,中国铁路车辆也需要这样的技术,将在健康保护、环境保护以及质量方面取得巨大进展。

中车科学家、国创科技公司总工程师、中车株机副总工程师 杨颖
主题:绿色能源动力新型轨道交通车辆
观点:在设计轨道交通车辆的时候,能不能尽量地不需要电网的接触线、能不能降低电网的容量、能不能提高能量利用率?我们的混合动力技术已经出口到了马来西亚的内燃机车上,通过采用混合动力后速度从100公里提升到120公里。原理很简单,就是柴油机在左边,我们在牵引的时候,柴油机和中间的超级电容系统向电极提供电容,加速的时候功率非常高,但是放完以后靠柴油机慢慢运行,柴油机因为不能回收容量,制动容量完全存储到超级电容里面。
论坛活动中还召开了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院士专家专题研讨会,众多院士专家为株洲轨道交通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建言献策。

▲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院士专家专题研讨会现场

株洲论坛期间,参会人员考察体验轨道交通新技术新产品活动、株洲市轨道交通产业投资环境,参加项目签约活动。
作为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制造基地,株洲市2018年集群主导产业总产值达到1550亿元,同时多项核心产品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电力机车、动车组、城轨车辆、轨道交通电传动系统、网络控制系统、机车车辆电传动系统等整机产品和重要部件的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均居第一位,产品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车株机生产车间
为抢抓国家支持高端装备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全面实施国家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型发展战略,推动轨道交通产业跨越式发展,助力产业振兴,株洲市人民政府出台了《株洲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株洲将建成现代轨道交通科技城,打造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发中心、国际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智造中心,建设全国最大的轨道交通产业服务中心。
轨道界公众号
关注轨道交通每日新鲜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