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味忆 | 苏州味道

味忆 | 苏州味道

阅读量:3615526 2019-10-20



1自宋代以来,江南地区就成了才子诗人所钟爱的赏游之所,提起江南,眼前就浮现出一幕烟雨杨柳、蓑衣横舟的诗意景致。范成大的《吴郡志》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成了人们口口流传至今的谚语。
好像南方人对吃都有不少讲究,苏州人在这口腹上也花了不少心思。大街小巷都可见的苏州特色糕团点心店、苏帮菜馆还有路边的糖粥铺子。走上观前街,车水马龙四个字便跃上心头,十几家最有名的菜馆鳞次节比,夹道相迎,对于爱吃的人来说,“人间天堂”也不为过。

2苏州作为历史古城,每一道名菜都由来已久,司马迁的《史记》中就有提到“炙鱼”一词,松鼠鳜鱼便是由此演变而来的。将鳜鱼处理好,再把鱼肉是深剞成菱形,沾干淀粉后炸制成金黄,鱼肉炸开如毛,因其菜形酷似松鼠而得名。菜盘上桌,鱼首微昂,鱼尾高翘,浇上卤汁,立即发出“吱吱吱”的声音,犹如松鼠在鸣叫一般。清朝时,乾隆下江南,路过苏州松鹤楼,尝了一番这特色佳肴,鱼肉外酥里嫩,酸甜可口。牙齿破开脆脆的外壳,里面是鲜嫩的白肉,一口接一口,乾隆都夸好吃,于是乎松鼠鳜鱼名声大噪,成为苏州名菜魁首。


3我去苏州旅游也体验了一把“皇帝”的待遇,除了松鼠鳜鱼之外,一道平价又清淡的莼菜汤,令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以说苏帮菜真的是极其符合福州人的胃口。太湖特产的莼菜,取其未露出水面的嫩叶作羹,清清白白没有多余的食材,但是没有想到味道竟十分美妙,普通的一碗汤,用着普通的调料和食材,却仿佛用上了最完美的分量去搭配,一切都恰到好处,在天气炎热的时候吃,再爽口不过。而莼菜吃起来有些毛毛的叶子,咬起来却有些脆,若是去了苏帮菜馆,也不必点什么金汤银羹,一碗莼菜足以。
清与甜,大概是苏帮菜的精华了,无论是吃到满足的清炒虾仁,还是街边随手买来的小糕团,都漾着一丝甜甜的水乡气息。
①莼菜汤
② 清炒虾仁
135编辑器
4在来到这座古城前,我与友人还制定了美食攻略,不过许多地方都没吃上,饶是如此,计步器还是老实地记录下了我们一行人为了吃一天走了两万六千步。
深爱肉食的我特意去了当地有名的饼店买烤月饼,虽然去的不巧只剩鲜肉月饼了,但依然令人满足!烤的两面酥脆金黄的月饼,一个约莫掌心那么大,4块钱,却是实实在在的皮薄馅大,一边吃,月饼酥皮一边脆得往下掉,新鲜出炉的特别香,里头厚实的鲜肉好像插着翅膀带我去天堂。如果是女孩子可能就吃上两个就已经饱腹了,必买!

5上面都说了苏州清甜清甜,结果有一家糖粥铺子一直没找到。据说是一对老夫妻会在每天下午时分将铺子推出来,为路人带来一份滋润。他们家世代经营这摊子已经很久很久了,从前的人用的是骆驼担,苏州人会称这种担子为“两间半”,因为挑着它就等于挑着厨房、餐馆。一头放着锅,里头装满热水,另一头装着粥,上面还放着碗柜,抽屉等。曾经的糖粥老板就是挑着这样的担子,走在老苏州的大街小巷上,敲着竹竿吆喝着:“笃笃笃,卖糖粥…”小孩子们就会缠着大人们买上一碗清甜的糖粥解解馋。可以说苏州人的童年几乎是在这样的吆喝声中浸泡着的。有的特别的吆喝声在时代的变迁中逐渐消失了,但糖粥铺子依然留了下来,依旧是苏州人记忆中的味道。白粥清,红豆甜,甜到心窝去。


6犹记我们去到桃花坞大街时,它已经不再是繁华的老街区了,虽然街上店铺已经寥寥无几,但是居民生活的气息仍是带我回到过去。理发店里吹着笛子的店主、家家户户不关门的景象还有门前摇扇子的老大爷,无不透露着一股子悠闲。
倏地,一辆电动车开来,车上阿姨吆喝:“小姑娘诶,让一让唷。”
她经过我们,带着一阵甜甜的风,曛曛漾漾,让人醉在这江南小巷中
END
文 | 编辑部-林寒夜
排版 | 新媒体部-面粉团
校对 | 新媒体部-珊珊
●精彩回顾
影像 | 《我和我的祖国》
青鸟传音 | 点歌通道说明
为你读诗|光影 青春路上 意外

在声音的另一端向您问好
喜欢就请关注我们吧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聆听我们电台更多的声音吧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