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趋自有史,请从阊门起。”这是陆机在《吴趋行》里提到苏州的第一句话。
伍子胥象天法地始筑吴都,阊门便是这座城池“气通阊阖”的首门,它见证了苏州城两千五百余年的沧桑变迁。
在过去的历史长河里,阊门城楼在这里建而毁,毁而建,几经更迭,眼前的这片残垣断壁都是岁月的痕迹。
顺着这斑驳的痕迹,一起去寻找那仅属于老苏州的记忆。

最是红尘中一二等
富贵风流之地!
曹雪芹笔下“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里就是阊门。
阊门内城门临阊门大街(今西中市),上有城楼,类似盘门城楼。外城门靠吊桥,瓮城为长方形,瓮城内另有套城,并还有南、北两个童梓门。南童梓门通今南新路,北童梓门通北码头。

“五龙会首,气通阊阖”,千百年来,这里既是人员往来的水陆要冲,也是丝麻茶盐交易的物流重地。

阊门这一带曾经是全苏州最繁盛的商业街区,这里有民国风情的北码头、人文始祖泰伯庙、风景秀丽的五峰园、大隐隐于世的艺圃……
现如今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人们不断地迁移,园区自贸区的建立,苏州的经济中心也在慢慢转移,从一些本地人口中听到的形容,阊门地带是“破烂”之地,而外地人对阊门的印象更是仅限于24小时不打烊的阊门姚记豆浆。

这两千五百余年里,阊门确实有着很大的变化。新阊门,老阊门是有特定的指向的。新阊门,基本上就是石路商业区的代名词,而老阊门,就在这里,原来的公交4路车终点站。

早上六点,
阊门开始热闹!
从山塘街往正东向西中市走近两百米,即可到达阊门。踩着六点朦朦胧胧的朝阳,朝阊门走去。

改建后的阊门共有三门,中为车行道,两侧为人行道。人来车往,它像是一个坚定的守护者,守护着每位远出的人们。

穿过阊门,人声鼎沸,引人注目的是人人皆知的阊门姚记豆浆。
听说阊门姚记豆浆闻名于咸豆浆,以前的苏州人都爱极了铺上油渣的咸豆浆,但随着生活水平的上升,饮食的变化,咸豆浆慢慢地在消失,但在这——阊门姚记豆浆,就能吃到苏州正宗的咸豆浆。于是,这里成了每个老苏州每早要来吃的早餐店。

一根的油条,一碗咸豆浆,简单的食物,能快速填满你空了一晚的胃。
除了阊门姚记豆浆,这条街上还有几家极为受人欢迎的店。有小笼包、汤面饺、千张包,一应俱全的鼎盛鲜;以酱汁肉名扬苏州的老陆稿鉴;有实惠又好吃苏式面的陆振兴。

重新开业的鼎盛鲜的店铺环境也比之前好了很多,大家唠着家常,等待着白气腾腾笼屉揭开;卤菜店的伙计操刀快斩,刀起刀落间就斩好了油滋发亮的熟食;面馆内老食客熟络地点上一碗苏式面,品面汤,尝浇头……
你看,阊门的六点钟多么热闹!

或许你会讶异此番川流不息的景象,那绕过西中市主街道,寻一条的小巷穿进去,周遭的车水马龙嘈杂之声便会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这里藏着老苏州人的生活百态。

走街串巷
寻觅旧时光!
进入小巷,时间仿佛都慢了下来,脚步会自然而然地放慢。

细细吸一口气可以嗅到满街金秋十月的桂花香,竖起耳朵能听到火炉里柴火的噼里啪啦声。


旧时光里的人和物如同标本一样在这里封存,定格成了独有的生活写照。
在窗户口就能看到正在准备早餐的俩夫妻。

早起的爷爷奶奶们,为了得到阳光的宠爱,早早的就把家里的衣服洗好找好地方晾好了。



动物们也早早苏醒,有呆呆坐着缓神的小橘猫、站起来有我半身高的阿拉斯加、认真值守任务一动不动的看家犬,这般静谧祥和怕是已经很少看得见了吧。



稍过一会,上学的小朋友们和上班的大朋友们也“出没”了,读书的时候觉得最棒的事情就是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结伴上学了,现在上班要是骑自行车花上十几二十分钟就能到公司,想必也很棒吧!



阳光逐渐明亮,巷子里活动的人也开始多了起来,老人们也搬着凳子坐出来晒起了太阳。



在井里舀出今天第一桶水,又到了打扫卫生洗洗涮涮的时候了。


从菜市场买完菜回来不忘和街坊邻居聊聊自己买到了什么新鲜的食材,回到家就要开始慢慢准备午餐了。


下一个街角,你永远都不知道会遇到谁。
亦或是卖大闸蟹和橘子的小商贩,也有可能是要出门的电动车男生女生,还有可能是聊的热火朝天的奶奶们。



巷子里的热闹每天都在上演,但各有不同。
每一条巷子都有自己的终点,在通向喧嚣的马路那一刻,戛然而止,只留下记忆的尾声。此时希望时间的年轮停留在此刻,贪婪地想把这般美好都收藏在自己的脑海里。
找个时间,来阊门走一走吧,感受老苏州扑面而来的市井和烟火气息,你会发现苏州这座城市其实远比你想象的还要温柔。

生活,庸乱繁杂的事情很多,如果我们拥有发现美好的眼睛,就会发现真正的美好,就藏在这些生活小事中。
其实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今日苏州(ID:suzh512)今日君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商务合作:17365405126

有谁在看?
点一下告诉今日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