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我在重庆,晴转多云甚至有雨(二)

我在重庆,晴转多云甚至有雨(二)

阅读量:3616707 2019-10-20


秋天该很好,你若尚在场。
秋风即使带凉,亦漂亮。
深秋中的你填密我梦想,
就像落叶飞轻敲我窗。
——《春夏秋冬》
咳咳,其实上面的歌词与下文无关,纯粹就是因为开始写的时候突然脑海里在重复着它。不过,秋天貌似真的来到了南国了。好了,以下继续流水账游记。

武隆天坑

    第二天,导游叫我们六点半集中启程开车去武隆天坑(六点半……)。不过也理解,国庆期间嘛。倒是挺期待终于可以一睹书上所见已久的武隆天坑了。
武隆天坑,其实全名应该是重庆武隆后坪乡天坑群,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唯一的地表水冲蚀成因天坑群。
天坑,其实是喀斯特地貌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岩石最易发生溶岩现象,在特地的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下,以及在流水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等机械作用下,容易产生大小不一空洞和各种形态的溶岩地形。在溶岩作用强烈的地方,经年累月,地下形成一定的空洞一旦造成顶部岩层坍塌,便会在地表形成坑的形状。达到一定的规模就变成“天坑”了。所以,天坑是发育成熟的一种喀斯特地貌。

上图截自百度百科,这里应该说得还不算太全,另外还不可少的成因应该还有地壳抬升等作用(渣渣的个人见解)。
另外还要简单介绍一下天坑的六大主要形成条件:
1、石灰岩层要厚。(据我本次旅行观察,是真的挺厚的)
2、地下河水位要够深。
3、包气带(含气体的岩层)要够厚。
4、降雨量要够大。(这里应该是够够的啦)
5、岩层要够平。(这次观察真的是!!)
6、地壳要突起。

图片源自网络,皆因我等渣渣是拍不了的。放在这里是为了展示一下这个天坑究竟是真的多令人惊叹!

我们参观的路线是步行下山到坑底再作游览。看介绍整个天坑的高度约500米,我们从上面走下去足足走了半个小时有余。而且光是下坡路,你懂的,脚发抖啊。

进一步接近坑底,从枝叶缝隙中好奇地想要窥探全貌。在此,已经很是惊叹了。


终于到达坑底了!震撼的地貌!叹为观止,地质真的太令人着迷了。

这里是《变形金刚4》的取景点,不过我暂时没看过,所以不算很有感觉。

真的好想仔细研究一下这个大洞。大自然实在太神奇了。


同时,这里也是《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拍摄地。

此刻驿站里满满的都是游客,我对里面什么拍照、卖东西的没啥兴趣,倒是在从这个角度看了好久。据说在古代这个天龙坑已经是官方驿道了,很想知道,如果住在这个驿站里,后面是这么雄伟的景观,该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继续往前走,来到青龙坑~一线天的感觉。

回头一看,活脱脱就是一只展翅雄鹰。

边走一直不忘留意一下这里的岩石。岩石分层,接近水平。估计就像前面所说的天坑形成六大条件之一的岩层要够平,这样才易于发生垮塌。(好吧,也是我猜的

最后就是,整个参观大概用了两个多小时吧。反正就是不枉此行
End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