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第一期《圆桌派》的主题是以“追星”为话题
圆桌派是大家针对某一个话题,面对面交流自己的想法
圆桌派追求的是深度和创新
本期我们圆桌派的主题是追星
一起来看看他们说了些什么吧~

自我介绍
19李同学:
高一的前段时间追韩星,那个时候喜欢EXO(大家都有曾经追过EXO的经历哈哈)。
17李同学:
本命是羽生结弦,墙头肖战。
从高中就开始追星,后来追羽生结弦,一直到现在。
19王同学:
追菅田将晖。看日剧比较多。
理智追星。不花钱的白嫖。
19 汤同学:
追音乐剧演员。看了声入人心,在追声入人心二。
今年看了方书剑两部音乐剧。
希望大家都能走进剧场,多看看音乐剧。
18刘同学:
什么都追过。最喜欢的是五月天,也真情实感的追过选秀爱过某大热CP。最近找到了新的乐趣就是追音乐剧演员。
秉持“追星就是一定要去见那个人”的思想,热爱追现场。

追现场和经历的乐趣
“我属于追星就一定要给TA花钱,而且一定会想办法去现场见TA的那种。我是今年夏天开始追音乐剧的,虽然追的时间不长,但是已经给自己安排了下个月下下个月下下下个月的音乐剧了。虽然花了挺多钱,但是想一想又会觉得很值得,每天都会过的很有盼头,心想我离见TA的日子又近了一天了!追现场的快乐一定是追过现场的人才能懂的!就像我们上个月去南工程看董攀(声入人心第二季成员),他那天在南工程的晚会上唱歌。前一天晚上我还在手机上看他的在节目里的视频,然后第二天他就很鲜活地站在我面前,跟我说话跟我打招呼给我签名,想想其实挺不真实的,但是真的太快乐太幸福了。”
——18刘同学
“能看到真人而不是照片上的纸片人了,就会觉得真的很满足。我去看方书剑的音乐剧《信》的时候,坐的那个位置很好,然后方书剑正好从我手边上场。我当时呼吸就停滞了,方书剑你原来不是纸片人,你也是有血有肉的呀!我震撼了呀!”
——19汤同学
“看真人真的好爽!我在三月份的时候去日本看了他的比赛。去的时候也准备了很多东西,这日本的票很难搞,搞到吐血。日本的票是一种抽票制度。你要先抽中了才有资格买票,抽不到你就只能黄牛见。当时的票,贵到什么程度你知道吗?他一共有三场,我只买了两场,是因为还有一场的票是真的买不起了,单场要1万块以上。但是看完之后就很爽啊。而且我觉得吧,就像出国追一场,整场经历都会很不一样,而且那是我第一次出国诶!”
——17李同学
“我有一个很特别的经历。因为我高中是在重庆念的,我高三的时候看了一个节目叫《创造营2019》,里面有一个选手是重庆的。刚好我有一个姐妹私底下认识他。所以我就可以知道很多很边角的消息。通过她,我了解到这个选手的人品真的很好。我就看着他像身边的朋友一样一步一步走向舞台中央。对于我来说他就已经不再是一个电视上的那种很平面的人物,不再很遥远,已经变得鲜活了,就是很真实的存在。这是一个对我而言蛮特别的一个经历。”
——19刘同学

TA带给我们的
“在我上大学之前,我一直对自己说有机会在大学期间一定要出一次国。但是我觉得如果我没有喜欢他(羽生结弦)的话,可能大学毕业我还没有还没有勇气说自己就可以出国一趟。(“就是说爱豆让你做出了那个尝试。给你了勇气和鼓励,让你继续前行。”)对,就是踏出了那一步。”
——17李同学
“而且我觉得羽生结弦有一个很棒的地方,他说过一句话能超越他自己的,只有他自己。而且他一直保持着很好的记录。包括得了两届奥运会的冠军。他边比赛,还边考上了很好的早稻田大学。”
——19刘同学
“他(羽生结弦)很年轻就拿到了自己的第一块奥运金牌。而且你看不到他就是说任何年少轻狂的东西在。年少成名的浮躁完全没有。他现在25岁了,依然还是要想要金牌。他想要去挑战不同的顶峰。(“他就是想一直站在那个顶峰,让大家都看到他的辉煌。”)因为花样滑冰有不同的技术跳跃,现在他想要尝试一个从来没有任何人跳出来过的4A的一个跳法。他就是抱着一种我就是要跟自己比、我就是要拼那口气的信念。说实话他不管是情商,智商,人品,你都能学到很多。”
——17李同学
“就我当年搞竞技体育的时候,不仅认识了大概所有男队的一些主力队员,而且把女队,少年班甚至教练、裁判,几乎把整个中国乒乓系统都认全了。还挺像学习的一个过程。而且当时看里约奥运会的时候,大家都在说乒乓球好啊或者怎样,但是真正去了解的时候才会知道,乒乓球的背后有很多故事。大家都能看到的是乒乓球好,我们都能拿第一,基本上冠军人选也就在那固定的几个人之中产生,但是你不知道的是很多人在背后为了这个站上领奖台的一个一瞬间付出了很多很多。就像花滑他也是从很小很小就开始在滑冰场上开始练啊,摔啊之类的。打乒乓球的时候也会对手腕伤害很大,有的时候受伤队员们因为了比赛也要打封闭。我觉得他们这些运动员身上都有那股劲,想要一直闯下去,保持中国乒乓球在国人心中顶峰的一个地位,不让国人失望。”
——19汤同学
“其实现在大家提到饭圈女孩的话,不会联想到追竞技体育吧。很多人提起追星女孩就一定是和一些标签挂钩的,比如流量爱豆、实力不行、饭圈撕X之类的,都是一些负面词语。但实际上,我们所追的那个“星”,TA们身上一定是有很多别人所看不到的闪光点的。只有你真正花时间去了解了,你才会发现,TA这个人物原来是这样子。”
——18刘同学

对他人有色眼镜中的追星
“就是现在提起追星,比如说大多数男生说到关于追星,他们想到的一些都是一些比较负面的、片面的东西,比如流量爱豆只看脸没实力这样。”
——18刘同学
“但是现在这种负面的东西确实是在大众视野占大多数,网上一些粉丝太可怕了,你们看到他们会各种各样的一点点小事就莫名撕起来了。然后然后就一帮人在旁边吃瓜,也不知道为什么,然后就会带节奏啊,跟着起哄啊。特别可怕。”
——19王同学
“在网上冲浪的时候,看到有人说体育面写无国界,我觉得其实挺搞笑的。(“饭圈女孩之前说的是国家面前无爱豆。”)说实话,虽然我很喜欢羽生结弦,但是我去看他的比赛,我不会给他举日本国旗。只会给他举他的应援物。我觉得确实是是作为中国人的一个心态,我不会因为喜欢他对他的国家进行一些偏爱。而且我觉得说是说实话,体育面前无国界仅指那种运动员的竞技精神,仅止于此。”
——17李同学

追星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其实我觉得追星就是喜欢他在你面前呈现他最好的一面的样子。……很多时候追星都是一个双向鼓励、双向进步、双向成长的过程。我自己在追星的过程中,也会为了TA们去学习一些新的东西,比如PS、PR之类的。当你成为一个产出之后,你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假如说我的产出能有机会被TA看到的话,我会觉得真的超开心的。”
——18刘同学
“就是那一瞬间就会给你很多呀!就是会让你也觉得很骄傲,很自豪,我去上海看了一场方书剑他们学校,就是上海音乐学院,当时参加评比的一部音乐剧,叫《春上海1949》,因为是参赛作品,这个剧当时票是不对外出售的,通过一个朋友的渠道拿到了这个门票。然后很不一样的是观众不仅是有我们这些粉丝,其他来的观众更多都是获得赠票来欣赏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大家来看剧也是一种欣赏。跟我坐同一排的还有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老师。那一刻我是真的觉得。他站在舞台上是一个他被认可的过程,也是我认可他的一个过程,这是双向的。就那一瞬间真的能够感受到很多,他在这个舞台上成长,有了明显的进步,他自己在舞台上获得那些成长成就,我在台上我在台下也看到他的成长,我觉得自己也开心,学到了很多。”
——19汤同学
“就是一种双向的(回馈),就会很满足。我之前看完比赛之后出来被日本电视台的小哥采访,最后他就说能不能对着镜头说一下,你想给羽生结弦说的话,他有可能会看到,其实我当时是慌张的,瞬间就是好害怕。脑子里千言万语都说不出来的感觉。”
——17李同学
“我们平时躲在屏幕后面会说出一些很上头的话。但真的见到他本人的时候,可能也是因为他本身的气质,语言真的会枯竭。也许我们这些追星女孩对于自己的星星最多只需要说一句“加油”就够了。”
——18刘同学
“你不能对他的道路干涉太多,让他走他自己想要走的路,就算花滑运动员他退役也好,因为伤病走下台也好,这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我们选择尊重他们就做到最好了。就是星星遥望就够了,我只需要他当我的星星。”
—— 19汤同学
“而且我觉得说实话,很多饭圈女孩在网上就会喊的言论比较偏激,比如哥哥娶我什么的,但是在你心里你不会想着跟他有什么交集。……其实我都害怕自己跟他有交集,因为我不配。我真心觉得这个人好到一定程度,你真的很害怕和他有交集,怕打扰到他。但我觉得追星真的很快乐,也充实了我的生活。”
——17李同学

家人对追星的态度
“我爸妈都不反对我追星。我爸还会帮我抢抢票什么的,还挺好的。”
——18刘同学
“就还好,我的家长算是不反对追星吧,但是比较开明。就是我觉得只要家长开明点,你才能追得肆无忌惮一点。……而且我觉得吧,就是上一辈的人,就像我妈那边的人,大部分人对日本人都是蛮有偏见的。我妈知道我喜欢羽生结弦没有太久,就后来一年回两次家,我妈刚知道我喜欢羽生结弦的时候就特别嫌弃,说就不明白为什么我会喜欢一个日本人。我晚上回去跟我妈睡在一起,就在旁边拿着我的笔记本看羽生结弦的视频,我妈在旁边玩手机就看了他一眼,就超嫌弃就说:诶,你怎么又在看这个!后来我就拉着我妈跟她讲了一晚上羽生结弦,白天跟她去遛弯的时候,也拉着跟她讲,然后就一直在安利羽生结弦,后来我妈就妥协了说:“你走吧,你就去看日本看他的比赛吧。”
——17李同学
“我觉得我爸妈也就是讲讲,不算是特别反对,也不算特别支持。他们看到我买了很多东西,但是他们不会对你说不要买。只是会问你发发牢骚说你为什么会买这么多东西。我爸每次看到我在那儿看照片的时候,就会笑着说:‘这个人有什么好啊!有什么帅的呀?都没有我帅,你还不如看我。’ ”
——19李同学
“他们都是嘴上很嫌弃那些应援物什么的,但是他们还是会帮我们把这些东西都收好,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东西。”
——18刘同学
“我妈妈不会抵触,就是会嘴上说说,我爸原来也是和日本人打交道,做日企外贸的,我很小的时候就一直在接触日本的东西,我爸爸也是。我爸日语特别好,然后我还之前跟他一起学过一段时间日语,然后我后来也对日语特别感兴趣,才报的日语班。然后我妈妈也喜欢去日本玩,所以就不太会有抵触,说也不会出现你怎么会去追日本人喜欢日本人这样的一个问题。”
——19王同学
我们剧场见
“(“其实我还真的没有走进过剧场看过音乐剧,一直想,但就是没有去。”)就是在国内一些中国原创音乐剧,它能够通过官方摄影录下来保存下来的资料,能够供我们接触到观赏到的资料很少。大家了解音乐剧的一个比较主要的渠道就是b站,但是b站上保存比较好、比较多的一些资源都是国外的,中国原创音乐剧官摄很少。而且当时的无人问津到什么程度,就是说特别经典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改编的《蝶》这部音乐剧,当时的官摄条件是非常差的,包括收音、录像等等条件都是不尽如人意的。同时代的电视剧制作就可以很精良备受备受关注。但是没有人在音乐剧的方面投入那么大心血,没有人想把它做好做大。”
——19汤同学
“其实在声入人心第一季这档节目之前,中国原创音乐剧其实在经历着寒冬,是处在一个几乎无人问津的状态。郑棋元在节目里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经历过那些台上演员比观众还多的日子。’他是笑着说的,但是我看了觉得很心酸。我们平时了解的一些音乐剧都是一些百老汇的音乐剧。比如像《芝加哥》《玛蒂尔达》之类的。但其实中国原创音乐剧也很优秀,而且背后也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在为它坚持着。”
——18刘同学
“我当时看《不眠之夜》的时候,要全程跟着演员走,然后当时一直在听他们之间的交流,而且观众都不出声。但是演出是全英语,因为都是外国的演员,然后我听起来还有点费力,所以他们基本上都是靠动作跟演技去表达他们想表达的。”
——19王同学
“我觉得吧就欣赏他们音乐剧演员的一点,就是他们都没有把自己真正活成角色的样子。徐均朔说过,我想活很多次。在舞台上他们是要把自己扳碎了,然后再演绎的一种过程,也是把角色逐渐地融进自己的一个过程,就像郑云龙在演出的时候,他不是那种靠演技征服你的演技派,他是慢慢把自己打碎了,然后在拼凑成那个角色需要的那个样子,他是一种天赋型选手。”
——19汤同学
“我觉得音乐剧演员的话,最好的相见方式还是在剧场里面。(‘包括爱豆之类的也是这样。其实追机场都没怎么必要,你关注舞台就行了。’)”
——18刘同学

关于买周边、追星消费
“但是我妈之前都要怀疑我在借高利贷。我记得有一个娃娃卖到800多,就是真太贵了。钱都是自己的,你还得留钱去见真人嘛。”
——17李同学
“(‘那假如说就你们爱豆代言的产品啊完全不好看或者不好用还会去买吗?’) 那也不会,会考虑到那个实用性。我有一个朋友就追郑云龙就做了很多特别不理智的消费,他之前不是代言那个洗衣液产品,就买那个洗衣珠买两箱,就为了里面可能有他的签名,结果一张都没有。”
——19汤同学

粉丝的力量与期许
“而且而且我觉得吧,就是那种说到饭圈女孩,不管是音乐剧还是什么,需要有粉丝这种存在,才会让它走上一种更好的存在。(“对,就是因为有粉丝这个群体的存在,它会推着这个行业向前走。”)我觉得这种东西就是需要观众的,不然说实话就是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呢?你说艺术但是就太曲高和寡了。”
——17李同学
“就是需要人气去支撑,就是很是很多人还觉得音乐就是阳春白雪,就像我和我爸妈提音乐剧的时候,他们就会说你又去看高雅艺术啦。(“我每次在宿舍里看声入人心的时候我的舍友都会说我是在践行高雅艺术见校园活动。”)”
——19汤同学
“就像声入人心,第一季已经火了,郑云龙、阿云嘎两位音乐剧演员他们都抱着一一个心态,上这个节目就一个目的:想把音乐剧推广,让更多人知道有音乐剧这样的一个存在。不仅仅是说提到戏剧艺术,能想到的就只有话剧歌剧京剧,就跳过了音乐剧。他们希望让音乐剧进入大众的视野。”
——19汤同学
“但是有很多人都是把音乐剧和歌剧混为一谈的,其实两者是非常不一样的。然后还有一个现象是,因为声入人心第一季的播出,郑云龙阿云嘎这两位音乐剧演员可是说是爆红了嘛。他们俩现在的演出简直一票难求,票价急速飙升,阿云嘎的那个《威尼斯商人》票价真的被炒到天价。我们现在看到比如说音乐剧和话剧的卡司,带上了阿云嘎或者郑云龙,他们的票价就会飙升,但其他的、没有他们的剧票价就还是一般,甚至会出现同样的制作很精良的音乐剧,票卖不出去的情况。(“就像郑棋元老师的《阿尔兹记忆的爱情》开票两个月了,到现在还能选座,前排的座位还没卖出去。”)所以我有时候也会想,这档节目到底是让更多人去关注了音乐剧了,还是只关注了音乐剧演员本身呢?”
——18刘同学
“我觉得这就是一个过程,而且也需要有一个过程。提起饭圈的话,韩国日本的娱乐圈是非常成熟的。他们有打歌节目握手会见面会呀之类的。你想韩国每年都会有很多新的爱豆,同时也会有一批粉丝,我觉得其实是一种过程,就像我们国家的音乐剧,现在是这两个人,音乐剧红到后面会有一个良性发展,机制成熟之后也会像韩国一样出现蓬勃发展的现象,到后面大家会更追求剧本和剧目本身那种品质。”
——17李同学

因追星而结缘
“我是直接去微博约的(拼房的女孩子),因为我当时去日本就是和微博认识的女孩一起去了。当时我去日本的时候是第二天有比赛,然后前一天晚上十点钟看完练习回酒店之后,我和跟我一起拼房的大我八九岁的姐姐在酒店一直聊到凌晨两点,完全没有感觉到年龄差距。我确实觉得蛮有意思,即使你们(指追星认识的朋友)后面没有交集也会记住那时候那个时候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那个快乐一定是真实的。”
——17李同学
“现在跟我关系很好的一个朋友就是去年在微博上面认识的。因为她在杭州读书,然后我今年两次去杭州看现场都是和她一起去看的,而且看的还是不同的歌手。虽然我和她因为追五月天而认识,但其他的很多事情也恰好都找得到共同语言,就会因此成为很好的朋友。还有就是,我这个月底会去上海看五月天的演唱会,就有很多跟我在微博上的互相关注的人也会去看,然后大家平时微博评论就会说‘上海见’这种话。就有一种大家都为了共同喜欢的人聚集在了一起的感觉。这次去上海不仅仅是能去见到五月天,还能见到你们,这种感觉就很好。”
——18刘同学
“就是在追星的途中也能够遇到很多能跟你产生共鸣的一些朋友。夏日限定,就是一个限定的快乐。”
——19汤同学
“而且很神奇因为喜欢同一个人所以我们即便互相认识不但是我们亲如姐妹。”
——19李同学

为爱发电 分享的快乐
“其实我觉得你真的自己去跟别人分享就会很开心,我当时是日本场的比赛,不让拍照的。那我当时就是因为我觉得我必须要写点记录下来以免我忘记。当时写的我不发微博,然后就有很多妹子就跟我说,就说有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很感谢我。就是你看我发一个repo,大家都会很开心,我开心你也开心。”
——17李同学
“就是因为他们然后我们这些粉丝聚到在一起,然后大家都能够获得一点什么。就好感动真快乐。”
——19汤同学
“我就想我还能再追个100年吧,我就是拄着拐杖我还要去听他们。”
——18刘同学

理性追星的一个边界到底在哪里?
“这还是要分是现场党还是屏幕党,我觉得理智追星的一个衡量的度就是不要去打扰,不要过多去打扰他的私下生活。不要过多去干涉他们的私生活之类的。我觉得吧,有些私生跟大多数追星女孩的脑回路是不一样的。”
——17李同学
“我觉得还是要保留一些距离。私生和我们的爱是不一样的,是近乎变态的一种。我们喜欢他们更多的时候是他在舞台上的时候。但是我们希望的是在私下里他可以很放松地做回他自己,我爱的只是站在舞台上的他而已。”
——19汤同学
“其实我有的时候想,如果我看到自己的爱豆不做妆发很日常很普通的样子,那我其实也不太想看到这样的他。我还是喜欢他在舞台上闪闪发光的样子。”
——18刘同学

大家对于追星还有什么看法呢?
我们评论区见~
文字 | 汤梓妍 刘晓璇
图片 | 网络 沙宇彤
编辑 | 费姚
责编 | 许超祥
审核 | 刘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