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全家”男孩的沪漂之路,把灿烂的笑容留给夜归人

“全家”男孩的沪漂之路,把灿烂的笑容留给夜归人

阅读量:3621384 2019-10-21



还有些腼腆的小Y
如果有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那要看在什么时候的选择了
——小Y
第010位沪漂青年的故事,这也是第一篇专访稿
“全家”男孩的沪漂之路,把灿烂的笑容留给夜归人
姓名:小Y
籍贯:河南
沪漂:1年
职业:“全家”便利店收营员
“欢迎光临全家!”
一位身穿绿白相间工作服,身材微胖的高个子男生,站在柜台处大声说起了这句欢迎词。欢迎词是他服务顾客的第一步,这是便利店规定每一位店员都要执行的规范。小Y上的是夜班,工作从晚上10点到次日早上八点,即使这样,他告诉我每天也至少说三百次“欢迎光临全家……”,因为每天晚上便利店都会进出许多夜归的人们。
“欢迎光临,会员APP扫一下……”一位顾客拿起一瓶酸奶准备结账时,小Y微笑着再次说出那句“欢迎光临”。
从“入店欢迎”,再“结账礼待”,最后“离店欢送”,小Y毫无遗漏地执行着每一个步骤。深夜的上海,刚下班的社畜们抛却一天的工作,拖着慵懒的身躯看到小Y亲切的笑容后,身体疲倦似乎也迅速消散殆尽了。
作为深夜食堂(路边摊)的寻店忠实粉,我在一年前就见过小Y,那时他还是父母大排档的打包员,从他稚嫩和不是视线下垂的眼神中能够看出小Y对陌生人的腼腆以及对这个城市的“不安”。可来到“全家”工作后,小Y就变成了现在这样爱笑的男生。
岁月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它不会因为年纪的尚小就会施加更多照顾,刚满18岁的小Y在这座城市里就得迎接这份饱含压力的成人礼。从路边大排档的打包员到便利店的收银员,除了身体的劳累外也有心里的压力,但小Y还是扛住了,他是这样告诉我的:
初中念完,我就不上学了,在家里呆了几年。后来,父母在上海做大排档,所以我选择来上海了。
来便利店工作后比之前在路边摊累,主要是心里很累。可是干一行爱一行,所以我每天就乐呵呵的了。
在之后的交流中,我渐渐明白了小Y口中的“心累”。虽然“全家”便利店对店员没有业绩的考核指标,但是“全家”要求店员用礼貌服务每一位顾客:每一个“全家”便利店都有可能会迎来一位“神秘顾客”。
公司会定期派来“神秘顾客”到店里购买商品,督查售卖规不规范?货架有没有整理?商品有没有补货……如果有不合规的,对工资的发放,甚至岗位本身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也许,当初小Y没有在初中辍学的话,此时就在某个大学里体验起校园生活;也许,小Y留在家里的话,就不用顶受着现在的压力;也许……可是,生活中哪有那么多“也许”。
采访接近尾声时,我还是向小Y提问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你后悔当初辍学的选择吗?
小Y犹豫了片刻,简短地回复了一句:“还好吧。”也许小Y曾经叹息过自己的选择,但我相信我最初的揣测是多余的,因为他已经释怀了,就像他扛住了自己在上海的压力一样。
临近午夜12点,“全家”的面包、快餐送货车到了,小Y开始在货架上补货、理货,娴熟的动作已然让我忘记了他还是刚满18岁的男孩。
每至深夜,“全家”绿白相间的广告牌异常的耀眼,自动门的铃声还是会不时地响起,夜归的人们总是进进出出……
小Y还是会面带笑容对每一位顾客大声说出那句:
欢迎光临全家!
往期文章:
沪漂之路步履维艰,我还是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
沪漂3年的我,没有后悔自己“傻傻”的坚持
沪漂4年,害羞的我,却选择当一名销售
一波三折的沪漂程序员:没有不优秀的自己,只有不合适的工作
辞去9年的“养老”工作,我成了一位“老”沪漂
荒地、民房,我是生活在“老家”的沪漂
沪漂8年,我从广告人变身成厨子
大昭寺顿悟后,我辞掉老家工作,来到了上海
被骗到“上海”,我成了一位沪漂
关于#沪漂青年说#
《沪漂青年说》最近有些停滞,但只要我还在上海,活动或者专访都会持续下去。《沪漂青年说》是一个立足于沪漂,侧重于分享职场故事的活动。通过活动,希望将众多沪漂的朋友汇集在一起,让更多人了解沪漂,让沪漂人甚至更多职场人对未来的选择有更多思考。
如果你对这个活动感兴趣,请在【活动行】APP搜索沪漂青年说并关注,请认准“兮兮”标识哦~
如果你不喜欢人多的场合,也可以联系我进行一对一专访,期待你的沪漂故事~
晚安

假装有思想的小镇青年
还在沪漂的夜空守望者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