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10月16日讯(记者石伟)10月16日上午,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火炬传递最后一站在武汉东湖举行,100名火炬手以徒步接力形式完成传递路程。
自1936年柏林奥运会首开现代奥运会火炬传递先河,在赛事举办前进行火炬传递活动,成为现代国内外大型运动会的规定动作。回顾以往大型运动会的火炬传递历史,你会忍不住感叹:人类在火炬传递这件事上太会玩了!

北京奥运会火炬手骑三人自行车传递。来源:新华社
从珠峰峰顶到北极,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2008年北京奥运会盛况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届奥运会开幕前的火炬传递,同样让世界难忘。
此次传递活动历时130天,在五大洲传递约13.7万公里,是奥运史上传递路线最长、传递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火炬接力,也是奥运精神和理念最广的一次传播。
2008年5月8日,火炬经过5名火炬手接力传递,成功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引起世界瞩目。这是人类首次实现奥运圣火在世界之巅传递。

北京奥运会圣火灯。来源:新华社
2014年索契冬奥会火炬也曾被传递到人迹罕至的地方。2013年10月20日,火炬搭乘“胜利50年”号核动力破冰船,由俄罗斯西北部港口城市摩尔曼斯克出发,历时4天到达北极,创造火炬传递史上新纪录。一个月后,火炬又潜入世界最深的淡水湖——贝加尔湖湖底,在水下23米处进行了5分钟传递。

索契冬奥会火炬传递,贝加尔湖底。来源:新华网
这不是人类首次在水下传递奥运火炬。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前夕,澳大利亚海洋生物学家邓卡,手持悉尼奥运会火炬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海底完成了3分钟的水下火炬接力,奥运圣火首次照亮水下世界。
从卫星传递到太空漫步,这些玩法脑洞太大
奥运火炬传递通常采用跑步的形式,但也常出现“意外惊喜”。
1952年的芬兰赫尔辛基奥运会火炬传递,经历了骑马、骑自行车、皮划艇传递。同年的挪威奥斯陆冬奥会火炬传递中, 94名滑雪运动员采取了滑雪接力的方式传递火炬。
1994年的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奥运史上首次使用降落伞传递火炬。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火炬传递中,还出现了骑骆驼传递和冲浪传递。2014年索契冬奥会火炬传递中,则出现了麋鹿拉雪橇传递。
与这些传递方式相比,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火炬传递显得脑洞太大。据新华社报道,当时圣火采集之后,利用卫星技术将圣火的热能传到加拿大,再使用激光技术点燃火炬。

索契雪橇传递火炬。来源:新华社
索契冬奥会将火炬传递新玩法进行了扩展。2013年11月9日,国际空间站两名俄罗斯宇航员携带火炬走出舱门,进行了太空行走。这是奥运火炬第一次进入外太空进行传递,创造了奥运火炬传递的历史。出于安全考虑,短暂的太空漫步期间火炬并未点燃。

火炬漫步太空。来源:新华社
火炬传递最怕啥
众所周知,火炬传递过程中可能遇到大雨大风。如何在恶劣天气下保障火炬传递过程中不熄灭,是各大运动会火炬传递首要解决的问题。
比如珠峰峰顶温度常处于零下40℃,风速达到10级,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三分之一。要想使火炬保持燃烧状态,就要解决低温、大风、低氧障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专门为北京奥运研制了适用特殊气候条件的火炬和火种灯。至于贝加尔湖底、澳大利亚海底的水下传递,要解决的问题就更多。

珠峰传递第一棒。来源:新华社
为了保障火炬传递过程“不熄火”,除了提高火炬本身的科技含量,还有一个最有效的笨办法——圣火采集后保存在特制的火种灯里,每天传递活动结束后,火种灯里的火种不会熄灭,第二天火炬接力时,用其重新点燃第一支火炬,即便火炬传递过程中意外熄灭,也可以随时用火种重新点燃。
信息来源:新华社 中国政府网 中国奥委会官网 中国军网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