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揭晓!


“如果每个人都是一颗小星球,逝去的亲友就是身边的暗物质。我愿能再见你,我知我再见不到你。但你的引力仍在。我感激我们的光锥曾彼此重叠,而你永远改变了我的星轨。纵使再不能相见,你仍是我所在的星系未曾分崩离析的原因,是我宇宙之网的永恒组成。”——科学松鼠会

01
十月已然过半,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也已揭晓。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三位天文学家,分别是加拿大的詹姆斯·皮布尔斯(James Peebles)、瑞士的米歇尔·梅厄(Michel Mayor)和同样来自瑞士的迪迪埃·奎洛兹(Didier Queloz)。皮布尔斯获奖的理由是物理宇宙学的理论研究,梅厄与奎洛兹则因发现第一颗围绕类日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而获奖。






这次我们为大家着重介绍皮布尔斯先生!
单人成就获诺奖

皮布尔斯
皮布尔斯是一位宇宙学领域的先驱,早在60年代,他便与他的导师罗伯特·迪克等人一起预测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项成果是意义重大的,197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就有一半颁给了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两位科学家,200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成果也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精细测量。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或许会让人感到陌生,但是与它密切相关的一个猜想却是家喻户晓——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为这一猜想提供了事实依据,它自宇宙诞生之初便存在于整个宇宙。
02

当然,从诺贝尔委员会给出的获奖理由来看,皮布尔斯的贡献不止宇宙微波背景的预测。事实上,他还在大爆炸核合成、暗物质和暗能量、宇宙结构形成理论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为宇宙学中几乎所有的现代研究奠定了基础,包括理论和观测,将一个高度猜测性的领域变成了一门精密的科学。
你要抱着对科学的热爱而进入研究领域,奖项是迷人的,但这不应该是你的初衷。你进入科学领域是因为你被科学深深吸引。

03


这次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另一个关注点——飞马座51b,实际上不是人类发现的第一颗系外行星,而是第一颗围绕类日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

诺贝尔奖颁发讨论群

吃瓜群众
为什么第一颗系外行星是诺奖级的发现?
官方解答
第一个原因是,这个发现引导了新的行星起源理论的诞生。第二个原因是,这个发现宣告了系外行星探索时代的到来。


╮( ̄▽ ̄"")╭




以现在的技术,人类永远无法迁移到系外行星上,因为到达这些星球所需时间太长。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保护好地球呀!




THE
END
文稿:精工科协
排版:精工科协
审核:王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