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牌观点编辑部一周精选,一起来回顾上周热点事件和牌友们的精彩观点↓
新媒体MCN僵尸粉舞台剧
头牌观点牌友,清华大学 电子工程系博士在读@韩迪:
看完了文章,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营销数据的水分早已见怪不怪,刷流量都成了一条成熟产业链。
但我也十分好奇甲方这位创业者,到底是想推广什么产品?这一点他并没有明确提到。
我找到了甲方的淘宝店,找到了唯一的一款产品,售价499元。宣传是『通过独创的分子能效技术,将4-20微米波长传递,激活细胞活性,打通血液循』云云。据我的理解,这就是个红外线发射器,打进人体的效果我不清楚,但原理绝对没有宣传的那么玄乎。
恕我直言,这玩意的描述,让它看起来很像是智商税。
换句话说,可能是打算收智商税的人,反被别人收了波智商税。黑吃黑搞得我都不知道该替谁说话了,硬要我说的话,还是更讨厌伪科学。
“量子波动速读”骗局
头牌观点牌友,科普出版物作者@张轩中:
量子波动阅读应该是一种概念炒作,利用家长们望子成龙或者望女成凤的心理来赚钱的一种手法。它表面上看起来是高科技,但实际上没科学依据,只是一种以科学概念为幌子谋利的伪教育手段。作为一个科普作家,我看到我的家乡上虞也有小朋友在学习这种量子波动阅读,感觉到很难过。因为这是未经检验与论证的教育方法,被推广到未成年人,非常不妥。量子纠缠与量子波动这些概念,与人脑的联系还没有研究清楚。人的大脑的记忆行为,一般认为与神经网络中的神经元回路有关,在图论上叫做环路。这是复杂系统或者说系统科学研究的内容,目前量子力学还用不上这个领域。虽然我们可以用量子超导干涉仪测大脑的磁场,但是这与学习过程是无关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
头牌观点牌友@土桥:
2018年中国全年GDP同比增长6.6%,位列世界前五大经济体增速之首,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从“一贫如洗”到“中国奇迹”,从“洋火洋钉”到“中国制造”,经济学奖还真可以颁发给中国人民。
另外扶贫领域,从精准扶贫到精准脱贫,再到乡村振兴,对世界消除贫困贡献率超过70%,创造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惠及人口最多的减贫奇迹。
下一届诺贝尔奖可以考虑考虑我们吧?
无法忽视的电梯广告
头牌观点牌友,易车用户市场部 市场总监@Captain...:
我司今天的品牌广告争议很大,除了说易车low的,就是说人傻钱多的,这些都不重要,这几年给我感触最深的其实就是「品牌的社交属性是大于产品属性的」,甚至说品牌真的没想象中那么重要,商业的本质是什么?不是打造一个牛逼的品牌,而是挣钱啊!让我们「商业归商业,情怀归情怀」说白了,打造一个牛逼的品牌只是满足商业(挣钱)的一个手段而已,而不是目的,这事儿可别整反了。
知乎生存现状
头牌观点牌友,HUBI 海外市场总监@谷桑Wilson:
不谢邀,头牌不流行这个。知乎这个平台,来过,爱过。平台大了,我也成长了。APP早就卸载,现在除非搜到需要的内容,不然也不会点开网站。
当年受某工厂投资人影响我成了知乎第一批开放注册后的用户,那时候专业的内容随处可见,对我这种无知的大学生再友好不过。之后这几年互联行业变化很大,流量越来越重要,知乎越来越像个(高质量)流量分发之地。当它的内容质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败时,我知道我该离开了。
这里我要表扬一下头牌,背靠腾讯,流量不缺,变现压力也不大。希望大家都多一些耐心,把这里做的更好,也祝愿头牌团队早日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而不是在我的TL上推送莫名其妙的广告。
特斯拉豪赌“中国工厂”
头牌观点牌友,农工党上海文体专门委员会委员@姚耀:
特斯拉进上海,正好是中美贸易谈判最艰苦的阶段,对岸老美不断在用包括华为的素材在内挤压中国的新兴产业,这时候引进特斯拉,其CEO也大胆直言为中国市场说话,其实是一种很好的外交和政治姿态。而且,特斯拉坐落在临港,自贸区新片区附近,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上海的工业增长至今为止比较依赖汽车产业,急需新的元素和增长点,看中特斯拉的不是它的“电”,而是它的“脑”和“名”。
罗辑思维筹备科创板上市
头牌观点牌友,零壹增长 创始人@罗超林
IPO过会一个重要标准是:主营是否持续稳定。对知识付费创业来说,得到提供的知识能否让用户持续埋单,是支撑其IPO与否的关键。
得到由订阅号转化过来,是罗振宇个人魅力内容产品化的表现,一成立便带有浓郁个人色彩。结合个人基因擅长点进行创业,没毛病。随后围绕60秒语音死磕内容,吸附流量及用户,再转到得到。但跳出订阅号后单靠个人solo走不远,于是引进知识付费Kol做平台,既自营逻辑思维也把流量用户分发到别的Kol。
而据易观千帆数据,今年得到App的MAU从1月的182万持续下滑至4月的176万。而据艾瑞数据,4月MAU还不到今年1月份MAU的一半。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6月5日其DAU只有97万。
统计机构及标准不同结果不同,但趋势都在下滑。有用户表示,今年1月罗辑思维每期节目播放量在80万,5月降至50万上下;节目时长从过去4-50分钟降到10分钟左右。其他Kol也不好过,19年1月李翔知识内参DAU还在20万以上,5月则为10万人;刘润吴军等人的DAU也不例外的大幅下滑。
其实,知识付费是教育细分领域一种。碎片化时间很难做好教育,需要方法论逻辑支撑,但这需要用户长时间系统性的进行学习,还需要提问互动。这现在不是一款App可以解决的。
用户为知识买单最终目的是学到东西。但花了钱的用户都不看得到,阅读自然会下滑,可想而知得到上面内容很难支撑起,后续IPO很难跟股东交代。
少儿编程兴起
头牌观点牌友@什么看山:
幼少教育赛道一直就很热闹,还记得2000年左右很火的珠心算吗?还记得2010年左右的奥数吗?
编程教育是时代所致,往往做这些业务的公司都宣称“拓宽思维、培养能力、前景光明、快人一步”,当年奥数当道的时候,我妈还不是被唬得一愣一愣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投资,自然不会手软。现在回头看,真没什么意义,于孩子来说是揠苗助长,于家长来说是缓解焦虑,于行业来说是盆满钵满。
中公优就业、达内教育都在糊弄人,更何况是“少儿编程”了。
“长不大的”郭敬明
头牌观点牌友,省情调研媒体部 主编@龍舞:
如果用庸俗成功学理论来说,郭敬明是成功的,他成功路线无可置疑,都是来自他的努力和聪明才智。
他的小说文笔是可以的,带有日本典型的小清新漫画式的构图,风格乃至场景调度,很适合拍成动画片。
我对郭敬明的好恶仅限于韩寒小说里对他的恶搞,但是有一次,在一台郭敬明当导师的综艺节目中,参加选秀的选手以郭敬明的身高来调侃,郭敬明当场说:很多人拿身高来嘲笑自己,自己可以不当回事儿。可是,作为毫不熟悉的陌生的人,在他的面前随意拿他的缺点来调侃,一方面展现了自己不懂礼貌,一方面这是他们没有懂得真正的表演和艺术创作,错误的理解了搞笑和幽默与鄙俗恶劣。
于是,我给郭敬明加了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