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 运动不止
加强体育锻炼
预防传染病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人体适应能力下降,极易引发疾病问题。中小学生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及预防措施如下:

感冒

普通性感冒
主要表现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

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自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发病3日内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

预防
(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2)适当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3)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均衡饮食;(4)保持环境清洁,经常开窗通风。教室做到课间开窗通风,宿舍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5)流感期间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外出尽量佩戴口罩;(6)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住口鼻,不要对着他人,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7)发病后及时就医。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和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病人为唯一传染源,传染性强,发病前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均有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染。

预防
除注意空气流通外,重点在于管理传染源,对病人应进行隔离,呼吸道隔离至全部疱疹结痂。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膜充血、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征,麻疹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人是唯一传染病,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预防
(1)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隔离患者治疗后5天。(2)增强免疫力,可肌注丙种球蛋白或麻疹疫苗。(3)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传染源。腮腺肿大前7天至腮腺肿大后9天传染病最强,主要经过飞沫传播。

预防
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措施。

肠道传染病
秋冬季也易发感染性腹泻病(如诺如病毒)、甲型肝炎、霍乱、伤寒和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

诺如病毒感染
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也有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症状,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感染一般通过接触或食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品、食物和水或接触过诺如病毒感染患者。传染性强,所有人群均易感,在密闭场所中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通常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患病期和康复后三天内是传染性最强的时期。

甲型肝炎
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乏力、肝大及肝功异常,病初常有发热,通常为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患者在数周内可恢复正常。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甲肝发病的高峰期多在冬春季节。

预防
(1)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 2 )喝开水、食物烧熟煮透,隔餐食物要加热,牡蛎和其他贝类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
(3)不去卫生条件差的街头摊点就餐,在外就餐时尽量少吃凉拌菜和肉类烧烤食物;
(4)生熟食品要分开案板、刀具、容器;
(5)生吃蔬菜水果彻底清洗;
(6)不要暴饮暴食。
为了抵抗病毒侵袭,除了以上预防措施外,我们还需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强健身体!为了调动大家的锻炼积极性,二年级三班同学们正在进行接力比赛呢!看,同学们你追我赶,跑的多卖力啊!









秋冬季传染病虽然种类较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就可以有效地阻断校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