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清华学霸作息表"冲上热搜:苦行僧般的自律

"清华学霸作息表"冲上热搜:苦行僧般的自律

阅读量:3632394 2019-10-21


图说德国  大白讲堂学习中国”数理化“
了解德国“教育与文化”
这几天,清华大学晒出的#清华学生的计划表#冲上热搜,引发热议!
凌晨1点睡觉,清晨6点起床,6点40开始学习,晚上9点到凌晨1点全都安排满满当当。

据清华大学官博介绍,这份#清华学生的计划表# 是正在清华大学校史馆举行的“清华大学优良学风档案史料展”中一份展品。

展览展出了很多清华毕业生和在校生的笔记、作业、计划等。看看他们这样的学习,想不当学霸都难!

网友看完瑟瑟发抖↓↓↓@这么难改名字什么:学霸果然是学霸,有自己的方法,笔记清晰
@纽约人民:时间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拥有24小时。但就是因为不同的分配,造就了不同的人。
@辣辣黄:好强 永远都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努力
@水母与鸵鸟:太强了[鼓掌][鼓掌][鼓掌][鼓掌]我要继续努力,
@明天没事Morgen:写计划不难,我常常写 难的是执行计划
@今日宝藏:作为一个清华落榜生,打扰了嘞各位
@杨家的小仙女吖:这可能就是我与学霸的区别吧
去年寒假,武汉一位学霸高中生的作息时间表在朋友圈刷了屏。 这份作息时间表上安排的学习时间,是从早上6点40分到晚上11点50分。即使是大年三十、初一、初二,拜年之余还见缝插针地安排了学习。
而作息时间表的标题是:“不是成功来得不够快,而是对自己不够狠”。
这份时间表不但被很多家长点赞,还被新华社转载。
许多人惊叹:学霸的寒假,果真是一分辛苦一分才。
这位高中生朱政家境困难,父母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根本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和生活。
他的早餐一般就是一碗稀饭一个馒头,午餐都是不超过4元的标准。 因为家离学校较远,他就住在学校的免费宿舍里,每天坐在楼梯的路灯下学习到深夜。 他深知:人生没有寒暑假,没伞的孩子必须非常努力,才能让将来的生活不再那么费力。 看过很多985学霸的课程表。马冬晗、马冬昕姐妹这位清华学霸叫马冬晗,是清华大学精仪系81班的本科生,在2011年获得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
三年学分绩班级第一,连续两年素质测评第一。曾任精仪系团委副书记,还是精仪系学生会近些年来第一位女主席。获得多个奖学金和优秀个人。
上课之余,不忘记听CNN英语、复习微积分、高数、锻炼身体,生活被安排得充实又高效。对于大佬们来说,他们享受这种精确的作息时间表,喜欢高度自律下高效学习生活的感觉。 看了他们全力以赴的样子,我才知道:
所谓的读书无用论,原来都是骗人的。
看过一部纪录片《出路》,农村孩子马百娟的遭遇令我至今难忘。 甘肃的一个山疙瘩里,马百娟全家一个月的生活费不超过50块。 每天早上,马百娟用冷水泡馍当作简单的早饭,充满吃几口就赶紧去上学; 放学后,她还要喂猪、做饭、收米谷,干完活才能开始做作业。 她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去北京读大学,毕业后去打工,每个月要挣上一千块。

她说,想给家里买白面,因为家里的面总是不够吃,还要给家里打一口井。
然而,在农村落后思想的影响下,15岁的马百娟只能辍学。 她父亲说,女孩子迟早都是要嫁人的,读书多了没用。

年幼的马百娟只能外出打工,可是学历低、没有任何技能的她,处处碰壁。
就连月薪1000块的工作,也没人看得上她。

没有未来、看不到出路的她,仅仅16岁就嫁给了她的表哥,这个表哥在陶瓷厂劳作。

而跟她一样的几个同龄女孩,也是大抵如此,并且早早地怀了孕。

读书真的没用吗?
在你看不到的角落,有多少孩子做梦都想要拥有汲取知识的机会。 读书就像是一座灯塔,能够把他们拉出混沌的沼泽,不断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
2004年《大家》节目中,有一段关于钱伟长的访谈。这段采访可以说是 “老一辈清华学霸生活揭秘”。钱伟长(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钱伟长出生书香门第,文学基础很好,大学作文和历史都是当时唯一的满分。
但数理化和英语加起来只有25分,物理只考了5分。
那时恰逢乱世,他一心希望进物理系学习先进技术。
为了达成目的,他软磨硬泡了一周,才得到系主任一个承诺:
“大一的普通物理、普通化学、高等数学,如果你都能考七十分,就让你进物理系试读。”
于是,这个丝毫没有基础的文科学霸,开始了每天早起,拼命学习数理化的日子。

最后,他终于如愿以偿进了物理系。
本以为钱伟长已经是顶级自律的学霸了,没想到还有更不可思议的。
访谈中,主持人问:“你都这么刻苦了,当时有没有发现有人比你更刻苦?”
钱老说:“那时候跟我同去的是华罗庚,我是很用功的,每天早上五点钟到科学馆,去背书了,华罗庚已经背完了……”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你永远想不到谁比你更拼,而这些人总能成为你迎头追赶的标杆。
哈佛图书馆墙上有这样一校训: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读书,不能确保让人站上顶峰,却会让大多数人免于跌落谷底。
那些说它“没用”的人,不过是一直处在谷底上方,但这绝不等同于“谷底”不存在。
曾看到一位网友的跟贴,他说:“其实我也没高考,也没读过大学,现在过得也不错,但这是我几年来起早摸黑努力得到的结果,不可以说读书无用论,其实读好大学,人生肯定会有个好的起点,更好地认识世界。”
学识影响眼界,眼界决定格局,而格局影响人的一生。
有句被说过无数遍的话: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还没高调的资格呢,就嚷嚷着要低调,还没活明白呢就开始说去伪存真,这是一种最损己不利人的行为,自己活得假,别人看着也特别累。
读书是一生的事,不是什么时候要用到了,我们才去学什么。
刘媛媛演讲“寒门贵子”/《超级演说家》刘媛媛在《超级演说家》中曾发表过这样一段演说:
“有些人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有些人出生连爸妈都没有,人生跟人生是没有可比性的,我们的人生是怎么样,完全决定于自己的感受。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抱怨,那你的一生就是抱怨的一生;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感动,那你的一生就是感动的一生;你一辈子都立志于改变这个社会,那你的一生就是斗士的一生。”
这世界就是,一些人总在昼夜不停地运转,而另外一些人,起床就发现世界已经变了。
不久前,一位49岁的宿管阿姨火了。

她早上十点上班,晚上十点下班,连续3年旁听上海交大的课程。
700多个日日夜夜,她背单词、坚持上网课,一天都没有懈怠过。
每个休息日、空余时间,都被学习任务安排得满满的。 很多人都劝她:何苦呢?你的年龄已经不适合再学语言了。 但她却不想妥协,拼命读、拼命记,不断重复刻意练习。 最后,她儿子考上了复旦大学研究生,而她自己也被录取为广西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读书,真的永远不会太晚。
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挑战自己的潜力,这样你才能获得进步,而不是原地打转。 很多人究其一生,都在寻找着成功的捷径。 而他们却忘记了,只有踏踏实实、永远不放弃提升自己,才能配得上最耀眼的风景。 为自己的人生,好好地燃一次吧。推荐阅读【图说德国】德国的“另类”教育,成就了德国的文明!
李玫瑾:对12岁以后的孩子,父母要学会示弱!
【图说德国】德国的“另类”教育,成就了德国的文明!
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一堆知识,而是学会一种思维!

移民德国
Immigration

对德国移民感兴趣?欢迎微信沟通咨询(下方二维码与大白老师了解德国移民)


10月
一个有爱的公众号,面向家长群体,每天分享亲子养育常识、亲子阅读推广、家庭关系、特别以此为切入点,分享有趣、有深度的内容。更有“大白”免费提供奥数的学习、资料、升学、留学、移民等资讯!
欢迎长按识别二维码(下方)关注公众号!
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的孩子与家长受益!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