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粤说粤精彩″→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当年的深圳
不只有椰子鸡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那一座城(ID:thecity2015)
如何选餐厅?这是在大城市生活的人经常要面对的难题。尤其在这个餐厅越来越多的时代,如果没有老饕指点,一般人经常要花很长时间选择,最后还有可能找到一家难吃的。而且因为信息不对称,无论是网络大V,还是点评APP,都很难让人完全信服。

▲蔡澜在采访中曾说,他提过字的餐厅,没几间能去的。
这时候,老饕们有个标准,能拯救不常去探索餐厅的人们:去找开得够久的餐厅。尤其在铺租比较高的城市,一家餐厅如果能活过5年,必然会有“杀手锏”,要么好吃,要么有特色,要么性价比高。

▲现在营业超过3年的店,点评APP都会提示,实在是一个很好的功能。
但不幸的是,这个标准在一些铺租太高的城市就没用,因为你很难找到开得够久的餐厅。深圳就是这样的城市。
1
以前,深圳是个美食之城
国家颁布新政策之后,很多媒体再次关注深圳。除了赞扬深圳长期的拼搏精神之外,也暴露出普通人在深圳生活遇到的问题,比方说好玩的在香港,好吃的在广州。

但以前,深圳是个美食之城,大约二十年前曾经有一种说法:如果深圳美食排第二,那第一只能是广州,甚至从丰富程度上说,深圳还超过广州。那是深圳饮食的黄金时代,各路美食都在这里聚集。从北方整建制迁移来的国企,还会建设连带的家属院和食堂,在那里你能吃到正宗的北方面食。

▲现在中心公园东边,原来就是中航的地块。
而来自川湘的劳动力比例最高,所以那个年代深圳的川、湘菜馆相当正宗,可以说,除了发源地,全国最正宗的川、湘菜就在深圳。

而且当年深圳还有本地菜。是的,你没有看错,深圳以前有本地人、本地方言和本地菜。本地菜的其中一个流派是客家菜,曾经红极一时。当然,饮食界少不了潮汕人。今天深圳市民中心的附近,那时还有一条食街,其中招牌最显眼的,就是一家潮汕牛肉火锅。

▲食街早已被拆,现在市民中心周围,都是高楼。
除此之外,厂区周边的大排档方兴未艾,是高楼大厦间难以见到的情景。按理来说,应该是一个充满美食基因的城市,为什么现在就成了美食荒漠了呢?
2
租金多可怕?
其实这种转变有时代的因素。早年来深圳的人,青少年时代往往没过上富裕生活。来到花花世界,发现有那么丰富的饮食,自然会觉得好吃。

但现在再去深圳打拼的人,往往小的时候就丰衣足食,当然也就会有一些心理落差。不过时代并不总是只带来主观变化,铺租高涨这种客观变化也影响巨大。租金到底有多可怕呢?在中心区的一座大厦里,一个60平方米的快餐餐厅,加上管理费,每个月租金差不多6万。

据老板透露,在深圳开店,物价水平和人员成本都很高,只有把营业额做到房租的5倍才能盈利。这对他而言是不小的压力,但他也是幸运的。据他观察,很多新店两三个月就会关门。更可怕的是加租。很多店铺几年前还没那么贵,可房东只要看到餐厅经营情况良好,隔一段时间就会涨租金,有的区域近一两年涨幅接近70%。

▲从上海宾馆到华强北,以前这个街区的小巷里,有很多好吃的,但现在少了很多。
旧店做不下去,房东立马转给新店,价格却不给新来的人一点优惠。只有两三个月寿命的餐厅,往往就是接了盘。这看上去是个恶性循环,房东最后也没收益,但对房东来说,只有餐饮业承受不了高租金,他们转手就租给地产、珠宝和教育等行业,总能赚到钱。

▲一排店铺大多是地产中介,这样的情景在深圳很常见。
不过,到这里,恶性循环就真正开始,没了饮食业支撑,人流就会变少,商区开始出现颓势,最终走向没落。
3
买铺?想什么呢?
在100多公里外的广州,餐厅和房东往往能达成一定默契,尤其在老城区,房东也不会轻易赶走跟街坊有感情的餐厅。

但是在深圳,这种情况几乎不存在,情在钱面前,不值一提。而且只要房东没违法,我们也没法说他有错,充其量只能说他没有远见。在这方面,深圳的老师是一河之隔的香港。几年前,大埔的一乐烧鹅被评为米其林一星,房东马上就把租金升到23万港元一个月,一乐发现自己根本没可能盈利,只能黯然搬走。

▲图片来源:大埔Tai Po主页
当然,对抗高租金也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在深圳餐饮业快速淘汰的浪潮里,有一家做北方面食的连锁店,明明生意不是太好,却一直坚挺。无意中,餐饮界同行才得知,那位老板高瞻远瞩,早在房价还没升的年代,就买下了很多店铺。

但到了今天,买铺也没那么容易,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好的商铺,开发商会牢牢握住,坐地收租即可。当然,在卖铺这件事上,深圳的开发商还是不如香港的心狠。一乐当年被加租时,房东也表示,铺可以卖,然后直接给出了1亿港元的报价。
4
未来的生意
如果说不断加租会形成恶性循环,那会不会有业主看透本质,主动降低租金呢?当然有。只要是生意,就有人思考未来。

最近深圳一些新开的购物中心,就打破了原有的营业传统,用相对较低的租金,先吸引一些大的餐饮品牌进驻,将商场带旺。这也是新形势下,不得不做的选择。而开餐厅的人也在变,那些因为兴趣和糊口而开餐厅的人,也许不得不转入城中村更深的街道里,也许不得不离开这座城市。

取代他们的,可能会是新一代的连锁餐厅,这些连锁餐厅能大幅降低原材料成本,来应对铺租和人力成本的冲击。有人会认为,这样的饮食生态下,城市不仅会缺少饮食的丰富度,也会丧失饮食创新的沃土,使得深圳永远不可能再成为美食之城。不过这对于深圳而言并非定论。

一方面,那些新的连锁餐厅,可能会找到新的路;另一方面,那些自己是房东的餐厅,有可能在无忧的生活里,找到独特的路;再有一方面,房东可能也会最终觉醒,找到有人情味的路。到底要往哪个方向走,也许是一个值得所有深圳人思考的问题。
版权声明: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往期回顾

更多广东精彩故事关注粤说粤精彩准没错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