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公众号油脂工程师之家按:本文转自1950年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公立院校食品工业系——原南京大学农学院食品工业系50级同学姚崇堪、袁孟朱、胡济宁整理的《六十年的友与情》一书,50级同学在书中深情回忆了他们尊师:食品工业宗师秦含章教授、系主任油脂工业专家王昶教授、粮油食品工程专家沈学源教授、化工原理授课老师戴树和教授、发酵工程专家朱宝镛教授、著名化学家李景晟教授、制糖工业授课老师刘树楷教授、学长兼老师王慕臧教授等人。本文为该书序言,作者秦含章教授,写于2005年6月10日。本文主要回忆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南京大学食品工业系成立的历史背景。

序言龙口开教一百年,桃李满园缀满天;四海翻腾无宁日,钟山依旧写诗篇。一、政治形势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毛、刘、周、朱、陈),主张学习苏联,中苏合作,邀请了苏联专家顾问团,来到当时新建的政务院下设的政府各部门,帮助工作,制订计划。因为当时苏联的中央政府设有食品工业部,就派了该部的副部长斯维扬诺夫先生和油脂专家斯建巴洛夫先生来到北京,住在东四北大街附近特设的专家招待所(张自忠路某号的花园住房),他们建议政务院也要设中央食品工业部。1949年底,毛主席在北京饭店召开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与各民主党派负责人与少数民主人士共同协商人民政府的组建方案,讨论应该设哪些业务部门及其部长人选,周恩来担任政务院总理,下设粮食部、食品工业部、纺织工业部、煤碳工业部、冶金工业部、地方工业部、轻工业部、农业部、高等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对外贸易部、机械工业部、商业部、出版总署、工商行政管理局等行政管理部门。少数民主人士对于中央政府专设食品工业部有异议,认为吃吃喝喝的事,用不到设部来管,没有人愿意出来当部长,乃由解放军后勤总部杨立三部长兼任中央食品工业部部长。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老同事历史学教授陈翰笙先生,原由周总理约请当外交部部长,陈先生以不长于外交坚辞,改任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专事学术研究工作,乃由周总理自兼外交部长。李立三时代负责无锡县农民运运的指导员秦柳方同志,由党内推选为代表,也专程到北京出席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商议筹建人民政府各部门的大政方针和人事安排,得悉当时的工作重点是开展四化建设,千方百计,将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人民当家做主,广泛招徕人才,当时形势大好,热心统一战线,首先设法恢复经济,稳定人民天下的大局,休养生息,不断革命,走上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倡国营企业,促使私营经济转变为公私合营,重点在土改。

二、人事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除政府各部外,另设有: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由陈云同志为主任,薛暮桥同志为秘书长,也设有文教委员会,由钱俊瑞同志任秘书长,并兼高等教育部副部长和党组书记,公安部办公室主任是张锡昌同志。中央最初的科技工作是由副总理聂荣臻元帅负责处理,后来成立第一届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则由聂帅为主任。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最初由民盟的千家驹同志担任副局长,兼理技术行政工作。政务院第八办公室,专门办理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由李维汉同志为主任,秦柳方同志为副主任。中央食品工业部部长杨立三同志,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总部的部长,熟悉军粮和军食的行政业务,副部长宋裕和同志是井岗山的老同志(毛主席所提老同志12人中之一),有照片留存作纪念,食品工业部办公室主任张松平同志,也是井岗山的长征干部。中央轻工业部的部长,由副总理黄炎培同志(民主建国会的创始人)兼任,副部长为龚饮冰(部党组书记),杨卫玉先生(教育家),王新元同志(机械专家,上海交大毕业,熟悉工业管理业务),轻工业部计划处处长是季崇威同志,设计司负责人是计惜英同志。中央农业部副部长吴觉农先生(农业经济专家,专门研究茶叶供销业务,也担任过上海茶叶总公司的总经理)。上述各方面的人事领导,或多或少,都和原食品工业部的业务开展有联系,人事熟悉,办理公务熟门熟路,容易通过,较为方便。抗美援朝时期,杨立三同志负责总后勤部,业务太忙,无法兼理食品工业部,中央决定,将食品工业部撤销,业务分别并入有关各部,例如:米面组的人员和业务并入粮食部;烟草组、油脂组、糖业组,综合组、秘书室的人员和业务并入轻工业部;水产组的人员和业务并入海洋局。我以技术人员的身份,随同专业工作,跟张作民同志一道,转入轻工业部,张以秘书室主任的身份作为食品工业组的负责人,我以周总理任命的参事身份,留在食品工业组,处理有关技术业务工作。

转入轻工业部以后,部领导及有关专业负责人,大多数是旧相识,早有往来,例如主管业务的王新元同志,原是抗战时期一同在中国农业机械公司的老同事,他是该公司在贵阳的机械厂的厂长,我是该公司在重庆总部的专门委员兼董事会秘书,贵阳厂退到重庆后,王也来到总公司办公,我们坐在同一办公室内工作,直到抗战胜利后复员时才分散。三、工作需要在政务院中央食品工业部时代,在业务方面设下列各组:1.米面组;2.烟草组;3.油脂组;4.水产组;5.经济组;6.办公室;7.总务组;8.参事室;9.苏联顾问室。建国初期,业务工作主要有:1,由解放军总后勤部以800匹布购买北京东四牌楼北大街附近的老胡同2号一座旧王府为部的办公室兼职工宿舍。2,派员参加全国科协的成立大会,选举吴玉章为会长,团结全国各行各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3,为了节约粮食,提高营养价值,宣传提倡生产九二米和八一面。4,召开第一届全国水产工作会议,布置水产工作任务。5,召开全国油脂生产会议,总结经验,扩大油源,增产食油。6,召开全国第一次烟草生产及加工会议,了解情况,总结经验,布置生产。7,派员协助中财委接管颐中烟草公司在上海青岛天津三大城市的卷烟厂,登记资产,了解设备情况,学习生产技术,在上海外滩原英国总领事馆人员己撤离,由颐中公司上海点作为科研室,我第一次认识当时的技术人员朱尊权同志。8,为了增产卷烟的原料,决定在河南郑州附近的许昌,先建一座卷烟复烤厂,调派郑旭同志去担任厂长,(郑旭同志后来回到轻工业部,担任杨波部长时期的办公厅主任)。

9,筹建华北糖厂,引进波兰的甜菜种子,分散在河北石家庄、山西大同、内蒙古包头一带试种,观察研究,选择基地,试种后得知包头附近的镫口在黄河边上,甜菜产量高,并不像书本上所说:土壤的含钾量高时,要影响砂糖的结晶,降低产糖率的理论。可知实践出真知,书本是理论,二者不统一,於是,开发大西北,为内蒙少数民族解决吃糖问题,含糖率平均17%,要高于东北的阿城,将收获的甜菜根用火车运到阿城糖厂试制甜菜糖,得率也第三,糖业基地有了牢固的决心。当时陈云同志己批准建设新糖厂的国外成套设备5座,由国家拨给外汇,交给轻工业部按计划执行办理。为了落实包头糖厂的厂址选点工作,王新元副部长亲自带领筹建糖厂的科技人员一同下去调查观察,走遍大青山南北各点,最后决定在镫口建新厂。10,当时轻工业部的业务比较宽,要管理国营有关企业的投资人事及生产等工作。例如:全国的甘蔗糖厂和甜菜糖厂;由糖厂附设的酒精厂;全国的造纸厂;全国的卷烟厂;全国的海盐生产;国营的罐头食品厂;国营的香料厂;国营的食品厂(如上海的益民公司所属工厂);皮革厂;度量衡厂;造纸厂(例如新建的广州木材造纸厂,佳木斯造纸厂);橡胶轮胎厂;油脂化工厂;肥皂厂;饮料酒厂(葡、黄、啤、白、露)。当时轻工业部设有医药工业管理局,也管理如上海的国营制药厂、抗生素厂,新建华北制药厂(专门生产青霉素和针剂葡萄糖)。11,为了培养专门人才,乃向原苏联、罗马尼亚、保加尼亚选派留学生,同时成立轻工业部教育委员会,先后筹建轻工业院校15座。部务会议决定,由杨卫玉副部长为该会主任委员,秦含章参事为副主任委员,具体工作由秦负责处理。12,建国初期轻工业部食品工业组由曹鲁同志为组长、张作民同志为副组长,我仍留在这个业务组,协助处理有关技术工作,占大部分精力,而小部分精力则放在人才方面。为了省事,也为了快速,我以轻工业部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的名义一再和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有关系主任联系,要求增设有关食品橡胶轮胎制糖等专业,未获成功。一是校方不赞成,二是业务不熟,三是没有专业教师。在北京活动毫无门路,也无成功希望。13,我於是决定出差,专程去南京,向南京大学求助,先向农学院农化系求助,再向工学院化工系求助,最后也向校务委员会负责人高济宇协商,要求设立两个专修科:制糖专修科和烟草加工专修科,因为我过去曾经在原国立中央大学教过书,担任过化工系的发酵工业一门课程。也在农化系教过农业微生物学和工业微生物学及农产品制造等。所以,经过两次协商,校方先答应成立制糖专修科(2~3年),烟草专修科未蒙同意,因为设备没有,师资也缺。所以没有成功。14,中财委派了一位处长去上海,专门接受前善后救济总署的剩余物质分配工作和处理计划。我由部派往上海暂时参加这一工作(代表轻工业部)。我看剩余物资的清单,有些设备可以利用,首选挑选了一些罐头厂的小型成套设备和一些卷烟厂的单元设备(可以卷烟用),按计划办理了必要的调拨手续,由上海的办事总部直拨运到南京大学农学院农化系,作为教育实验设备,并在南京下关附近筹建了一个小型罐头厂,当时从美国回来的一位学罐头工业的专家,原系金陵大学园艺系毕业生,留美学罐头制造,来轻工部,等待分配工作(可能名陈舜祖),就顺水推舟,嘱陈赴南京大学农化系教书,并兼管该罐头厂,陈欣然而去。

1950年南大食工系在丁家桥欢送参干同学,前面第二排五名戴花的是参干同学
15,南京大学化工系老系主任时钧因公出差,从重庆飞武汉途中,飞机失事遇难。复员期间人事涣散,在南京复校后,系内老人不多,当时只遇见化工系讲师(或副教授)王昶先生(油脂工程师之家注:王昶时为教授)和化工系助教(或讲师)刘树楷先生(油脂工程师之家注:刘树楷时为副教授)。他们因公到北京时,时来我家相叙,得知当时王昶先生在北京交通部公路总局附设的一个材料试验所兼差,从事油脂产品的化验工作,是临时帮忙性质。他是民盟的盟员,我告诉他,轻工业部要在南京大学创办食品工业系,包括油脂工业在内,是中央食品工业部油脂组的科学发展,你是油脂专家,最好参加筹备,前途光明,我陪同去见了曹鲁处长(当时轻工业部没有司局长的名称,只称处长和主任)。为了表示欢迎和敬意,曹约我邀请王昶先生特到部外餐馆吃了一餐,算是公家宴请,发票由曹秦共同签字后,向部报销。16.国家需要税收,而烟叶、板烟、水烟、卷烟、雪茄烟,皮丝烟等手工业,或现代化烟厂,或公司,是纳税大户,每年上缴利税很大(2004年约2100亿元人民币),过去是由英美烟商控制包销,发了大财。解放初期,烟草加工业都归商业部下属一个土产公司办理,供销业务发达,继承传统有道。但种植烟草,加工烟料,则归农业部和轻工部,土产公司也召集全国的分公司的经理们,进行集中培训,学习管理业务,研究供销方法,但在科学技术方面当时是感到有些困难的,为了培训干部,土产公司的负责人就求助于农业部和轻工部,希望派员去讲课,完成培训大任务,於是,秦参事就奉命去公司,讲了以下三个命题:(1)烟叶的品种,(2)烟叶的品质,(3)烟叶的品级,全部讲稿由公司印发给学员。(见《土产常识》一书,1951年)17.回忆抗战初期,上海私立复旦大学内迁四川北碚的黄桷树镇,校长吴南轩博士,是留学英国的人事心理学专家,为了适应长期抗战的艰苦局面,不得不在嘉陵江畔下坝创办一个垦殖专修科,招收流亡西部边区的学生,到校学习垦荒的农业技术,以便拓荒自立,支援抗战大业,该科分设:农艺、园艺、畜牧、农化、茶叶等五个专业,为复旦大学筹建农学院打下基础,下坝地方很大,就开辟为试验农场,我应邀从桂林专程去北碚,住在东阳镇,专门教授农业作物栽培学及农作物育种学,后来又加讲植物生理学,上午课堂讲课,下午农场实习,工作忙,任务重,通过邹秉文等留美老专家的关系,从美国弗吉尼亚州引进美国优良种子,在四川下坝复旦大学农场试种,结果良好,叶身宽大,可制卷烟,风味特佳,留种烟草,也能在当地开花结籽,采收到好烟草种子,通过农业部的老关系,分别在贵阳花溪附近试种,获得成功,又在昆明附近试种,也获昨成功。经过数年之后,该两地就自然而然地变为栽培美烟良种的基地了。由此可以说明:复旦大学农学院早在1940年前后,己经在国内推广美国弗吉尼亚的优良烟叶品种,促云贵两地成为著名的卷烟原料基地,成为事实上的拓荒先锋。

复旦大学农场曾向西南各省征集许多优良水稻品种,在农场特设的水泥池中,分别进行无土栽培试验,专用竹架夹起秧苗,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如法栽培,从秧苗开始,直到开花结实,从未接触土壤,也能照样生产粮食,这种无水栽培水稻的方法,使同学们明白营养液或肥料和水分的重要性,土壤不过是一种载体或支架作用,开垦任何荒地只要讲究肥料和水分,就可依法生产粮食,这是垦殖专修科破天荒的教育方法,也是符合科学理论的。18.轻工部接受食品工业部转并过来的业务,亦以发展制糖工业和烟草工业为重点,同时也规划发展葡、黄、啤、白等酒工业和罐头食品工业等,为了加强这方面的领导力量,特从青岛调来化工专家葛春霖同志,为他设立了部的科技室,专抓科学技术工作,为后来组建的科学研究院,部也建立了生产技术司,先由李开信同志任司长,后由浦安修同志为司长,专管各行各业的生产工作,而且面向全国,教育委员会则改为教育司,由轻工部医药局的局长夫人负责,各省市筹建轻工业学院,自己培养人才。为了发展食品工业,先从培养人才着手,决定先办好南京大学农化系的食品工业系,并劝说王昶同志负责筹备,到南京担任教授(油脂工业)和系主任,刘树楷先生也归食品工业系,并讲化工原理课程,另留美归国的专家某某,也去南京。在历史上,全国各地的农学院农艺系,多教授农作物学,包括烟草在内,有基础,而烟草的加工方面,在各地工学院内,则没有这一课程,所以南京大学农学院的农化系,虽然调拨一些卷烟设备,因为没有专家教授,然旧演不成戏,空空如也。所以轻工业部在陈智方同志任科学研究院院长时期,决定创办:食品工业研究所、发酵研究所、制糖研究所(广州),烟草研究所(郑州),陶瓷研究所(景德镇)、香料研究所(上海郊区),造纸研究所(北京)、医药研究所(上海,先研究抗生素)、制盐研究所(塘沽)、机械研究所(先在北京,后在陕西某地)、日用化工研究所(山西太原),也有各地的研究院和安装队。可以说,为了发展轻工业,己在研究、设计、教育、安装、生产等各方面,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南京大学食品工业系是轻工业部首先支持发展的第一个系,王昶系主任全部接受了部委托,离开公路总局全心全意办好这个系是有汗马功劳的,在教育部院系调整,独建南京工学院时,食品工业系己粗具规模了。后来,院系大调整,南京工学院的食品工业系又并入无锡轻工业学院,后来发展成无锡轻工业大学,食品工业学院更加发展了,一跃而为教育部的重点工程大学,培育了许多国内大学生和国外留学生学习食品工业和发酵工业的理想场所,现在无锡轻工大学己和原江南大学合并办学,教学重点有生物工程系,仍以食品工业和发酵工业为主要科系,名称虽不同,内容更充实,发展食品工业,仍是历史传统。

前排左起:唐志强、朱子华、胡玮、金茂先、钱慈明、伦世仪、向瑞春、王恒义、王慕臧、陶文沂、姚世伽、王群、石代光、王武、胡学智、濮之琅二排左起:冯淑清、汪宏业、童缨、王鸿生、张卫武、柳厚盛、汪洋、陈光熹、赵德厚、葛缘佩、许世珍、金秀琼、吴平、郑沈霞、张筱玉、朱兰阳、朱有钫、韩家宜、柳琨、贺麟文三排左起:刘务良、段永熙、谢世骥、童缨、孙垣、郑传雄、瞿迪中、袁孟朱、樊菊池、杨国柱、连学智、戈维武、毛盘荣、金其荣、庄志本、朱麒阳、张莲珍、徐岩四排左起:胡景泰、王文生、徐达伍、邬显章、张恩育、姚秉廉、金学源、崔益桂、彭兆易、单绍中、楼学成、章功令、姚崇堪、蒋昌福、王福海小结(一)
发展食品工业,
改善人民生活。
十亿农村口多,
消费保证自给。
(二)
全民安居乐业,
每家食足衣丰。
提高科技教育,
发扬普鲁真衷。
(三)
红旗招展九洲,
幸福广庇一中。
欢呼炎黄子孙,
喜创人间大同。

油脂工程师之家
欢迎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油脂工程师之家
投稿邮箱:oilsengineer@163.com
微信公众号

QQ交流群
油脂工程师之家微信交流群“油脂圈”,人数已满,现已开通油脂圈QQ群,群号608455353。

油脂工程师之家(oilsengineer)“油”您参与,油脂圈将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