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大出版社
到灯
塔去


在阅读中守望——南大社·守望者图书大促
凡进店购买守望者活动用书
满88元,即赠“守望者”限量版帆布包一个

满228元,即赠南京大学出版社定制马克杯一只

赠品有限 先到先得
以下书籍为
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当当书店均有库存

《加缪传》是关于阿尔贝·加缪的首部传记,也是公认的经典,被誉为“加缪传记中极受欢迎的一部”(《纽约时报》)。法语原著初版于1978年,近四十年来多次再版,已被译成十几种文字。长期旅居巴黎的美国传记作家赫伯特·R. 洛特曼采用英美人撰写传记的严谨方法,努力贴近加缪的生活,向读者揭示了一个在阿尔及利亚贫民区长大,经历长期的贫穷、无尽的苦难,却通过不懈的努力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的成长历程、创作历程、生活历程和心路历程。
∨

《天空之蓝》为巴塔耶结稿于1935年的小说,正值西班牙内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故事以主人公亨利·托普曼为*人称,讲述了这个青年纠缠于三个女性之间,在欧洲城市中酗酒、狂欢、哭泣、迷茫、绝望的黑色流浪生活。整个故事沉浸在压抑、阴沉而绝望的氛围之中,影射了法国知识分子阶层在动荡的时局与暗流涌动的政治势力面前,茫然无措的精神状态。除去创作背景的政治色彩,小说内容洋溢着浓厚的历史氛围,包含着关于20世纪30年代法国左派知识分子的政治寓言;同时,细心的读者也能从中读到巴塔耶理论的影子。
∨

《不可能性》为法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乔治·巴塔耶论及诗歌的一部重要著作。全书由三个文本构成,分别是《老鼠的故事》《狄安努斯》《俄瑞斯忒斯纪》。这些由日记、小说、诗歌、文论等不同文体混合而成的文本,晦涩难懂,其意义难以把握。在色情而暴力叙述的外表下,巴塔耶似乎围绕“不可能性”这一核心观念论述了其对于诗歌的看法。他认为“唯有欲望与死亡的*性才能让人获得真相”,“只有仇恨才能抵达真正的诗”,而诗“不是一种对自我的认识,更不是对某种遥远的可能性的经验”,诗的目的在于通过词语,召唤“那些无法企及的可能性”,召唤不可能性,如此诗才具有反抗的暴力。
∨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是卢梭去世前的作品,没有完全完成,生前也并没有出版,甚至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出版它。十篇漫步没有一定的顺序,也没有一定的体例,连确切的写作时间都无从考据。对于卢梭自己而言,这十篇漫步只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他在尝试着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生活哲学,接受自己对突如其来的做人失败的解释。他说,“对孤寂生活抱有强烈的兴味,甚而再也不想离开这种生活”,说到底,不过是骄傲的嗟叹而已。
∨

《妆粉记》是作家孟晖关于中国古代妆粉的随笔集。作者集中对古代的胡粉、英粉、唐宫迎蝶粉、利汗红粉、夜容膏、鹿角膏、玉簪粉等妆粉的历史、文化典故等进行了细 致的梳理,展示了中国古代美容护肤品文化的绮丽繁华。作者有深厚的艺术功底,横贯东西方文化,一方面精研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化,另一方面深刻理解西方艺术的 辉煌,同时能从中生发出对于中国古代艺术的新的理解和认识,往往令人耳目一新。作者学考古出身,所写随笔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行文清丽,笔触细腻,展现了 中华传统文化的瑰丽和精致,类似随笔受到读者喜爱。
∨

《香皂记与兰泽记》是作家孟晖关于中国古代洗洁用品和美发用品的随笔集。作者爬梳文献,条分缕析,以细腻的笔触对澡豆、皂荚、浆水、桂花胰子、冬灰、兰泽、甲煎香泽、翠罂油等古代洗洁用品进行了描摹和分析。展示了中国古代美容护肤品文化的绮丽繁华。
∨

《胭脂记》是作家孟晖关于中国古代胭脂的随笔集。作者以清丽的笔触,以历史考据得来的真实,集中就红蓝花、胭脂粉、紫矿胭脂、芙蓉粉、腊胭脂等中国古代有关胭脂的美容用品及妆容文化进行了细致的描摹分析。作者有深厚的艺术功底,横贯东西方文化,一方面精研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化,另一方面深刻理解西方艺术的辉煌,同时能从中生发出对于中国古代艺术的新的理解和认识,往往令人耳目一新。
∨

在《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电影的元素》中,罗伯特·伯德详述了塔可夫斯基的主要电影作品——《伊万的童年》《安德烈·鲁布廖夫》《索拉里斯》《镜子》《潜行者》《乡愁》和《牺牲》,指出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是基于对土、火、水、气四种基本元素的检视或颂扬,电影的元素与孕育着可能性的时间的统一感是分不开的,而电影强化了人类体验中的这种统一感。在塔可夫斯基的电影中,是电影的元素使自然的元素得以存在。伯德诗性的语言与深刻的哲思就像缓缓诉说的画外音,为读者开启了一次别样的观影之旅,更为塔可夫斯基电影创作的美学原则提供了一次全新的研究。
∨

《尤金·奥尼尔:四幕人生》本书作者罗伯特·M.道林是康涅狄格中央州立大学英语系教授,也是美国学界公认的奥尼尔研究专家。全书史料详实,叙述生动,完整再现了奥尼尔这位美国戏剧史上的灵魂人物精彩辉煌的艺术创作生涯及其坎坷曲折的现实人生。
∨

《焚舟纪》是安吉拉·卡特的短篇小说全集,收录四十二个短篇,包括曾经出版过的四个集子《烟火》、《染血之室》、《黑色维纳斯》、《美国鬼魂与旧世界奇观》和六篇未曾结集作品。这些短篇多以神话、传说、文学经典和宗教故事为蓝本,文学女巫卡特以精神分析学原理透视和拆解这些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在旧世界的意识元件中植入女性主义观点,重装新世界的神话和传奇,构筑起与整个父权文化的神话和传说体系相抗衡的“神话重塑工程”,成为幻想文学和女性主义的伟大经典,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
∨

《来自别处的声音》汇集了布朗肖晚年所写的几篇重要文论。论路易-勒内·德·福雷的诗歌的卓越文章将诗人从被遗忘的作家队伍里拉出来,并且阐明了这位诗人及其作品的价值。福柯写过一篇名为《外界思想》的文章,论及布朗肖的虚构作品。《我所想象的米歇尔·福柯》以半虚构、半评论的形式对福柯的友谊做出了回应。 这声音不在“此地”(此地是他乡),而是来自“别处”。布朗肖以旁观者的姿态经由外部来反思自身,对其他作家、哲学家的评论,实际上是在为自己辩护。
∨

《月神园》“布朗诗,与您相遇的人中是否有不爱您的?”
著名的电影艺术家儒斯坦?梅朗刚刚执导完一部影片,在巴黎近郊买下了一座旧房,不意却走进了房子的前女主人——布朗诗的世界。她是一位飞机试飞员,心脏不好,却渴望成为宇航员。当她*终克服重重困难,即将飞向月球之际,却因机械故障,发生意外,在撒哈拉沙漠失踪。读着若干封不同男人寄给布朗诗的情书,儒斯坦也渐渐狂热地爱恋起她来。
∨

《娜侬》是一个出生卑微的贫苦农民家的孤女,男主人公埃米里昂是一个被家庭抛弃、寄养在修道院的贵族子弟。他们在从相识、相知到相恋、相守的过程中,遭遇了蒙冤入狱、营救、逃亡、隐居、分离、等待、重逢等一系列不平凡的曲折经历,*终平等地相爱、结合。这是一幕花好月圆的理想主义人间传奇,尽管一直以艰辛与磨难作为注解。
∨

《阿达拉勒内》是夏多布里昂本人经历的真实写照。勒内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自幼在孤寂、忧郁中长大,性格感伤、厌世。依恋的亲人、姐姐阿梅利的突然疏远,*让他陷入无限惆怅和痛苦。带着对姐姐阿梅利模糊的思慕之苦,他离开家乡四处漫游,*后一头扎进新世界的荒原,遇见了沙克达斯…
∨

《至高者》是一部向自身叙说并且转向小说自身的小说。它不断地否定自身,重构自身。小说主人公亨利·索尔日是一位植物学家,他的首要需求和焦虑验证了一种自我的追寻。他试图抹掉自己的犯罪证据。
∨

《黑暗托马》为布朗肖的第一部“虚构作品”。此书的英、德文译者都不讳言其翻译甚至阅读的困难性。福柯曾指出布朗肖作品的特色之一在于“脱离表象的王朝”,而这正符合《黑暗托马》的阅读经验:没有过去、未来,没有动力、原因的一场爱情,轻浅地难以让人有明确的形象,但这些没有形象的意象却又如同噩梦般让人难以舍弃。一部不安定的作品。哈罗德布鲁姆在《西方正典》的附录将此书放在混乱时代的推荐书单,可说是意外地恰如其分。精神分析大师拉康在他著名的讲座中盛赞《黑暗托马》是一种“幻想的实现”。

当当书店·南京夫子庙店
地址:秦淮区贡院街122号秦淮礼物三层
营业时间:
周日至周四:9:00-22:00
周五周六:9:00-22:30
图书团购/场地合作:18376796027
沙龙/签售/活动报名1768123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