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商飞公司公布了一系列的数据,给国产新支线飞机ARJ21点赞,9月份交付飞机4架(加上中飞通航是5架),创历史最高,而且运行线路也不断扩大。
经过三年多的示范运营,成都航空已接收15架ARJ21飞机,累计安全运送旅客超过50万人次,通航城市20余座,构建起了以成都为主运营基地,长沙、哈尔滨为过夜基地,通达全国主要城市的航线网络,而且成都航空正积极筹备开通黑龙江往返海参崴航线,这也将是ARJ21飞机首条国际航线。
![]()
ARJ21是新世纪开始中国民航飞机自主研发第一次尝试
现在就有很多朋友敏锐地感受到,民航市场在高铁的冲击下,大量旅客流失的事实,很多航空公司不断缩减1000公里以下航线数量,面对高铁快捷安全准时廉价的优点,民航飞机确实无能为力,只好不断退缩,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国内高铁不断提速,民航飞机还能挺多久,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对于国产大飞机C-919,载客150-180人,可以飞行4000多公里,这在可见的未来,还是不会被高铁淘汰的,超过1000公里航段,乘坐时间超过4-5小时,民航飞机优势还是很明显,但是对于只有一半载客量的ARJ21飞机,这就是一个很难的选择,出路何在?
![]()
C-919飞机用于取代国内航线的波音737和A320,看不到被高铁取代的可能
单看国内,尤其东部地区人口稠密,高铁直通的城市,比较难找到ARJ-21飞机的市场,ARJ-21原始设计的高原用途,也在中国高铁不断扩展的线路图下,慢慢变得比较艰难,即使云南贵州这种交通比较困难的省份,也在努力扩展高铁线路,尽量将每个州府和地区中心相连,对于民航飞机来说,最大的好消息是,这些铁路线速度都不算高,大多在170-200公里每小时之间,所以,在这些地区使用ARJ-21客机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尤其ARJ-21飞机,最大航程3700公里,基本能满足中西部偏远地区运输需要。
从性能来说,ARJ飞机不算差,而且在设计之初特意提高了发动机推力应付高原机场起降,但是在西部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是最大的罪魁祸首,采用飞机出行不是很多人的首选,而且偏远地区机场还存在更大的问题:和热点机场相比,票价明显偏高,省内飞行票价几乎顶得上多几倍航程的远程省外航线,这还是不同高铁的地区,同时也是很多经济不发达地区航班的困境:一方面客流少,另外一方面票价高,几乎形成了死循环。
![]()
偏远地区飞机机型选择要慎重,票价高了没市场
或许最合适的机型是西飞的MA-700螺旋桨客机,依靠省油的巨大优势和使用成本优势,降低票价,提高旅客的乘坐意愿,解决偏远地区群众的快速出行问题,这也是世界各国很多机场仍然保留螺旋桨客机的原因,也是加拿大冲-8螺旋桨客机,法国意大利ATR螺旋桨客机的生存之道!
ARJ项目起步和中国高铁起步时间相差无几,最终10多年过去,中国高铁名声远扬,而ARJ客机还在艰难跋涉,或许中国制造民航飞机的希望还在国产C-919和C-929,尤其C-919,将可以完全满足国内5000公里出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