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档案中的艺术美

档案中的艺术美

阅读量:3644124 2019-10-21



《长安十二时辰》中徐宾仔细地戴上手套,一边教导侍从“这是大唐的根本,可不敢玷污了”,一边小心的从木箱中拿出一个卷轴……这“大唐的根本”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档案”,是人们在各项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的总称。
省档案馆档案库房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档案是1899年发现的殷商时期的“甲骨档案”。它是以龟甲、兽骨为载体、以刻锲为书写方式,记载商王朝王令、臣仆、巡游、征战、犁田、鱼猎、天象、医药等各方面情况的原始记录。甲骨档案不仅反映了殷商时代、西周时期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其大量的信息符号——甲骨文字,还是我国文字和书法艺术的源头,而部分甲骨片上端留有的穿孔,这可能就是最古老的装帧印记了。
甲骨档案(图片来自网络)
甲骨文字是我国最早的具有一定体系并有比较严密的规律的文字,是现代汉字当之无愧的鼻祖。其用笔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对后世篆刻的用笔用刀产生了影响;其结字多以长方形为主间或少数方形,具备了对称美或者一字多形的变化美;其章法虽受骨片大小和形状的影响,仍行款清晰,文字大小错落有致,展现了稚拙生动、古朴烂漫的意趣。自1921年甲骨文发现的第22年,中国近代考古学先驱罗振玉在研究之余将甲骨文用毛笔书写成楹联,首创甲骨文书法始,近百年来,甲骨文以其刻锲的线条美感和象形文字的“字即画”结构美感,吸引着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不断的推陈出新,将篆刻用笔转化为纸墨用笔,用毛笔表现甲骨文字的古朴之美,彰显甲骨文的艺术价值。
罗振玉甲骨书法(图片来自网络)

在中国档案史上“纂写史书”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自《春秋》《左传》始,史书出自档案并成为后世的档案。在纸张发明之前,简牍曾是普遍使用的档案载体,为把一片片竹简或木牍有序的连接起来,简策装应运而生。纸张发明后,装帧经历了卷轴装、龙鳞装(牛百页装、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和合装、包背装、线装等,一直到今天的平装、精装、骑马钉装。古代的装帧技术,绝大多数今天我们仍然能见到,而在审美哲学上,最能体现中国文化审美取向、最具中国传统文化气质、由卷轴装演变而来的龙鳞装,因其制作过程繁杂,失败率高几经绝迹,原始实物也仅存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刊谬补缺切韵》一件。

韩志强夫妇简策装甲骨文书法作品

韩志强夫妇木牍装甲骨文书法作品

韩志强夫妇简牍装甲骨文书法作品
今年3月,我有幸在上海韩志强先生的甲骨文书法艺术创作室见到其独创的龙鳞装甲骨文书法作品。看似无奇的卷轴,随着手卷的打开,内部的书页如旋风般翻飞,又如鱼鳞般有序,文字的稚拙与书卷的灵动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书画手卷的想象。仔细端详,整个卷轴由一长纸做底,首页全幅裱贴在底上,从第二页右侧无字处用一纸条粘连在底上,其余书页逐页向左粘在上一页的底下。书页鳞次相积,阅读时从右向左逐页翻阅,收藏时从卷首向卷尾卷起,全卷根据内容可长可短。难怪他们夫妇二人把它带到日本后引起了轰动。
龙鳞装书卷在日本展出引起了日本专家的高度关注

韩志强夫妇龙鳞装甲骨文书画作品之一

韩志强夫妇龙鳞装甲骨文书画作品之二

国务院津贴获得者、桥梁专家韩志强老师,6岁第一次见到拓片便被这项古老技艺的魅力所吸引,对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在此后的几十年间始终保持着对甲骨文的热情,工作之余常埋头甲骨文研究。在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院长任上退休后,夫妇二人来到甲骨文研究的发源地上海定居,致力于甲骨文推广传承和创新活动。2011年起,他先后出版了《跟韩志强学甲骨文书法》《甲骨文十二生肖》《甲骨文百家姓》《甲骨文唐宋诗词》等11本书,每本书都注入了他对甲骨文书法创新化、生活化的理解与思考。
韩志强夫妇部分古籍装帧艺术作品展示
为了让甲骨文艺术能够永远地保存并传承,2016年以来,他先后向江苏省档案馆捐赠2648件书画、印章、文创等研究创作成果,是馆藏甲骨文专题中捐赠数量最多、形式最丰富的,形成了独有的馆藏特色。76岁的韩志强和69岁的夫人袁秀环不断地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创新,把海派文化的韵味融合到甲骨文艺术创作中,形成别具特色的海派甲骨文艺术风格。
韩志强夫妇创作的甲骨文瓷盘

多年来韩志强夫妇带着他们的甲骨文艺术作品从社区走向学校、走向部队、走向基层、走向海外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甲骨文及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弘扬甲骨文世界记忆文化遗产、海派甲骨文艺术而永不停歇地书写着他们的“甲骨文人生”


当我告诉他,我们将在“6﹒9国际档案日”做甲骨文发现120年纪念宣传系列活动时,他非常高兴的说:一定大力支持。并表示未来他要把研制的龙鳞装设备、甲骨文作品都捐赠给我馆。听罢此话,我非常感动,因为老两口的信任,更因为他们通过对古老档案中的艺术美与现代技艺相结合的创新,来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执念与无私。
作       者:章    瑾
编       辑:王晓颖
责任编辑:胡若筠
欢迎社会各界
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查档电话:025-83591866投稿邮箱:1214046295@qq.com
投稿文章一经采纳就有稿费哦!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