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翻看以前的朋友圈时候突然发现,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已经很久都没有更新动态了。
以前她可能是连早上吃了啥,晚上去了哪,这样的事都会发个朋友圈。现在点开她的朋友圈,你会发现里面是一道横杠。你甚至都怀疑她是不是把你拉黑了,脑海里马上上演了一场跌宕起伏、细节丰富的互撕大戏。
但是当你去问她“为什么看不到你的朋友圈了?”
她可能会马上回答你——“因为我不打圈了呀”
爱发圈的人都有理由
几年前大家讨论的还是刷屏有多烦,一个人要是发的朋友圈太多,会不会被人嫌弃,一转眼风向就变成了“怎么,你也把朋友圈关了吗?”

据调查显示,2019年社交网络行业报告显示,30.5%的用户发原创内容朋友圈的频率都降低了,朋友圈占据的大量精力,已经让很多人想要关闭朋友圈。
我们以前为什么那么热衷于发朋友圈?很可能是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打造积极的形象。
生活就是一场舞台剧,有台前、幕后之分。
人们在台前,尽量扮演着希望呈现出符合预期的形象,而幕后才是真正的生活。
人要演戏,所以才有了朋友圈。

当你看到一个朋友连着几个月在朋友圈晒着到处旅游的美景照片,而你却要苦兮兮的在公司加班,心理会极其不平衡,认为别人的生活才是理想的生活,而你只是辛苦的活着。
外人看了,很容易就想到,他一定是继承了家产,有钱有闲所以才有资本到处玩乐,但真实的情况是,他是因为没有找到工作,焦虑的天天失眠,才选择出去散散心的。
为什么你偶尔发个圈
也是只发风景不发自拍

大概是因为美颜都拯救不了你后移的发际线吧。
每个人在发布朋友圈的时候,都会认真谨慎的修好图,编辑好文案,再发朋友圈,在朋友圈里每个人都是完美的。
很多研究都证实了,展示“正面形象”,是人们在社交媒体上活跃的最主要的目的之一。
《纽约时报》曾对众多社交媒体使用者进行调查,发现近七成的人想通过社交媒体让别人更了解自己,最好的体贴,理性、善良等正面形象的自己。
你在朋友圈秀着恩爱,她编写了新的鸡汤语录,我发了一张自认为超帅的自拍,其实都是在为了自我展现。
但是这个朋友圈
实在是越来越发不动了
其实,早在2016年,中青报的一份调查中就发现,想要关闭朋友圈的人已经达到了35.8%。还有13.8%的人曾经关闭过。

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交情景崩塌”
就是因为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人们在朋友圈里已经分不清。
对于微商大军的强势霸屏,我想每个人都深有体会,曾经莫名其妙出现在我朋友圈里的一位微商小姐姐,一天更新了380多条产品信息。
图片+文字、视频+文字......她的广告霸占了我朋友圈的大半壁江山,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拿起手机,朋友圈里出现的都是她的产品广告。

我是个不喜欢主动屏蔽或删除好友的人,只是这种疯狂的刷屏模式,实在是让人太恼火了,所以只能把她删掉,之后为了再也不被打扰,还把她的号永久的列入黑名单才算安心。
微商霸屏之疯狂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她们做不到。
如果不是自己做微商,可能连她自己都接受不了这种刷屏模式吧,但是自己一发起广告来就乐此不疲。
现如今的朋友圈
已经不再是朋友的圈子了
2018 年的微信报告里提到,和2015年相比,通讯录里的朋友人均多了110%。超过1/5的微信用户有201 —— 500位“好友”,还有10%的用户有500位以上的“好友”。

但不到四成的用户只和10人以内的好友交流。这样的圈子里,哪里还能放心的说真心话呢?
别说放心大胆的发自拍了,就连发个朋友圈真心互动的都没有几个。
在朋友圈晒了一张P了很久的照片,配上反复修改N次精心编写的文案,结果,只有AAA+的微商和房屋中介给你点赞,还有比这更沮丧的事情吗?
如果你不能理解这种沮丧,那就想象一下你本来是和朋友约好一起吃饭的,精心打扮了一小时出了门,结果中途却被朋友放了鸽子,最后只能在楼下小卖店买了泡面时的心情。

发圈没人点赞评论,是专属于这个年代的失落感,真正交好的朋友可能忙于工作根本没有时间翻看手机,而加了好友后根本就想不起你是谁的那种“好友”看到了也懒得对你多做评价,连点赞都觉得是多余。
朋友圈不能发,更不想发
可以说任何一款社交类软件都是始于YP,盛于炫耀,衰于鸡汤,亡于电商。最让人无奈的是,本来以为朋友圈是“自己的私人领地”,其实早就不属于你自己了。
2019年社交网络行业报告就发现,不是所有人都减少发朋友圈了,还有30.6%的人,因为工作需要,发了更多的朋友圈。

公司有一条周年庆的广告,让你写上文案转发,你发不发?
老板的孩子要参选“最萌宝宝”,把投票链接发到群里,号召大家转发,你要不要转?
成年人早就学会了用假笑来应对一切不愿意,那些被要求转发的朋友圈的内容,与其说是“形象管理”,不如说是人际场上的无奈。
本人亲身经历,以前的公司,一有活动,就要发朋友圈,发活动预热一连发好多天,到后来就形成了一种发圈的习惯每天必须要发固定数量的公司宣传广告。
不仅如此,还要发到各种群里,家族群、朋友群,发个红包请大家帮忙转发,如果活动信息转发数、点赞数不够,公司还有做出相应的惩罚。

安徽六安的一位女工,刚刚工作不到三周就被要求离职,原因竟然是“在工作期间没有发过任何与公司有关的朋友圈”。
你以为朋友圈是自己和朋友互动的地方,但在有些老板眼里,这个是公司的打卡机和广告牌。
不积极转发的员工,都能被扣上“不热爱工作”的帽子。连发朋友圈的自由都没有,那朋友圈还有什么可发的呢?
即便你没有遇到这样的老板,朋友圈也越来越难让你找到共鸣了。
我们在朋友圈晒照片,总希望听到更多“好美”的赞扬,而不是“P的有点过了吧”。
在朋友圈评论社会热点时,也希望有理性的讨论,而不是上来就要问候全家。
我们以前爱发朋友圈,是因为能和人找到共鸣,因为对同样事情感同身受,通过朋友圈的分享,能引起大的共鸣,刷新了自己的存在感。
然而,现在的状况是,你一发条朋友圈之后,永远都不知道杠精还有几秒能到达战场。

所以,为了能够在去过迪士尼后, 编辑一条让自己满意,朋友点赞的动态;
为了能更好的设计符合自己身份的微信头像,朋友圈封面图;
为了关键时刻,能够很好的为自己、替别人打抱不平而发声;
为了和心爱的人走遍山川湖海,把经历的一切编写出精彩的文字;
为了伴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记录美好时刻;
每个人都需要学习自媒体时代的新社交模式。
不只为了很好的工作,更为了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