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诺贝尔奖官网公布了2019年度诺贝尔奖揭晓时间,分别将于10月7日至14日公布,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
然而小编发现,华人中最早诺贝尔奖获得者,为我李氏一族——李政道。1957年,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定律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也是最年轻的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时年31岁。

(李政道先生)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 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扑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
一直以来,李政道先生都心系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和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为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做了很多贡献。他建议和协助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议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立CUSPEA培养青年物理学人才,建议建立博士后制度,这些建议都一一得以实现。

他还用个人积蓄设立了"中国大学生科研辅助基金",资助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苏州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新增)的本科生从事科研辅助工作。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科学事业后继有人,实乃用心良苦,竭尽全力。

(李政道图书馆)
作为名扬中外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鲜为人知的是,李政道还是一位充满想象和激情的艺术家,2016年获得"2015中华文化人物"荣誉。他首创性地提出“科艺相通”理论,结合科学主题,与多位艺术大家联袂创作了多幅举世无双的科艺结合珍品,令世人惊叹。

(李政道科学与艺术讲座基金作品展)
李政道先生捐资设立了“上海交大李政道科艺讲座基金”,用于“科学专题研讨会”和“李政道科艺作品展览”,同时设立科艺作品大奖赛,鼓励青年艺术家创作科艺作品,藉此推动科学与艺术的融合,让年轻人树立起献身科学与艺术的价值追求。
90岁高龄的李政道先生本人未能来到颁奖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受委托代为领奖。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代李政道先生领奖)
李政道先生是满怀热忱推动中国科教事业发展的炎黄赤子,也是倡导科学与艺术相交融的智慧使者,对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不经过严格的科学训练和艰苦卓绝的努力,是不可能成为一名卓有成就的科学家的。作为李氏后人,我为李氏一族有如此杰出的先辈骄傲,同时激励自己,不断奋斗,发扬先辈精神,为李氏争得荣光。

赞赏码
小编整理不易,
支持侯家,多少随心!
感谢您的赞赏!

支持李家,敬请打赏
(您的捐助将全部用于李家平台建设)

请告诉我们您的宗族家事:
请将您的寻根线索、李氏源流、家谱及故事、宗族活动等形成文字,连同图片一起将资料发到本公众号对话框,将有机会通过本微信号推送给全球的宗亲。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李氏文化,欢迎各地宗亲向我们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