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诺贝尔奖获奖者名单陆续公布,网上传得沸沸扬扬。
在所有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印象最深的是年龄最大那位,即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约翰·古迪纳夫。

古迪纳夫今年97岁,被誉为全世界的“锂电池之父”。
你可能不知道锂电池,但一定知道手机的电源,现在的手机使用的就是锂电池。
东北大学冶金学院副教授代克化说: “我们现在用的电池材料都是他80年代发明的,没有古迪纳夫的关键发现,锂电池随时可能爆炸。”
古迪纳夫的贡献就是这么伟大!
现如今97岁的古迪纳夫先生,仍然精神抖擞,活跃在一线研究领域,研究电池电量不够用的问题。
正是这样一位白发的老人,他的传奇经历给了我们很多的教育启示。
我们一起揭开古迪纳夫的传奇人生。

01约翰·古迪纳夫-童年
约翰·古迪纳夫从小父母感情不好,在他12岁的时候,他便借助获得奖学金的机会到寄宿学校去读书。
随后,约翰·古迪纳夫继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耶鲁大学。
由于和家中关系也不太好,出门的时候,他爸只给了他35美元,而当时耶鲁大学的学费一年是900美元。
于是他靠着自己的奖学金和给有钱人家小孩当家教填补了学费这个窟窿,从此再也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
进入耶鲁大学之后,大多数人以为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学习的肯定是化学专业。
现实却并不是这样,古迪纳夫学习的是古典文学专业。然而,他对阅读方面并不擅长,沉不下心去研究宽泛的心灵世界。
随后,他又转到了哲学系。可他对哲学也读不懂,人生意义的思考他也不太擅长。
最后为了从哲学系毕业凑到学分,他才选修了两门化学课,但是他也没往化学方向走。
学校的数学老师没发现这个孩子其他方面的才能,发现了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
老师对古迪纳夫说,你还是去学数学吧。
于是,古迪纳夫以数学学士的身份从耶鲁大学毕业。
网上很多人宣传古迪纳夫是跨学科的综合型人才,他确实也是个综合型人才,但并不是说他综合到跨越文科思维和理科思维。

事实上,他也曾选错过专业,也在迷途里爬滚过。
只是,最后幸亏,他走对了方向。
02读书是一种财富
二战的时候,25岁的古迪纳夫被派遣加入了美国的空军,他被派到太平洋一个海岛上收集气象数据,做气象工作。
这好像跟他所擅长的化学锂电池研究也不太相关。
战争结束之后,他回到了美国,他想来想去还是决定继续读书!
于是,30岁的他便申请到芝加哥大学读博。
这次他决定又重新选择一个新专业:物理学!
在他入学时,登记员劝退了他,对他冷嘲热讽道:
“我不明白你们这些退伍军人。难道你不知道,凡是在物理学上有过重大成就的人,在你这个年纪就已经做出了成绩吗?你现在还想开始吗?”
但是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想法,要在物理学上有所成就。
最终,他获得了物理学的博士学位。
读书会带来什么呢?
很多孩子或许不明白读书的意思,甚至在很多人眼里觉得读书是没有实际的功用的,读书还没有生意人挣钱呢。
读书虽然眼前看不到效果,但却是世界进步的基石。
但凡为世界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人,发明蒸汽机、飞机火车、电灯电影、手机…..的这些人,哪一个不是读书做研究做出来的!
他们大部分都是大学教授,或者实验室的科研人员。
他们所要做的正是用知识和技术改变这个世界。
读书其实不是一笔个人的财富,会读书的人,其实是社会的财富。

03不服输,不认输
古迪纳夫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化学的呢?
1976年,只上过两门化学课的约翰在麻省理工的实验室做起了研究。
在这前几年他曾因研究经费被砍掉,差点失业。
仅仅几年,他凭借出色的研究成果被牛津大学聘为化学系研究主任。
读过文学,试过哲学,以数学学士的身份毕业,考了个物理学的博士,最后古迪纳夫竟然是一个化学天才!
54岁的古迪纳夫进入牛津大学当了老师,与此同时,他兼任化学研究系主任之后,开启了研究电池的生涯。
从此,他一路高歌猛进。
58岁发明钴酸锂电池震惊世界,75岁发明磷酸铁锂电池改变世界,90岁以后开始研究全固态电池。
97岁凭借对锂电池的突出贡献获得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
虽然已97岁高龄, 几乎得到了一个科学家能得到的所有荣誉。
古迪纳夫(他的英文名是good enough)从来没觉得自己已经good enough(足够好),他仍在一线研究电池电量不够用的问题。
他曾称:“我想在去世前解决这个问题,我才90多岁,还有时间。”
不服老,不认输,就是这个97岁的老头身上最年轻的地方。
活到老学到老,保持终生的好奇心,这才是一个人有所成就的根本啊。

04选择正确的赛道,努力前进
古迪纳夫曾经说:“我们有些人就像是乌龟,走得慢,一路挣扎,到了而立之年还找不到出路。但乌龟知道,他必须走下去。”
确实是这样。
如果把教育比作一场龟兔赛跑,天具神力的兔子毕竟是少数,很多孩子其实更像乌龟。
如果兔子贪念眼前的风景,或者自以为是、裹足不前,那么拥有再多的先天优势也是白搭,而本身慢吞吞的乌龟只要认准一个方向往前爬,却总有一天能到达终点。
选择一个正确的赛道,保持一颗好奇的心灵,拥有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有了这些才有了成功的保证。
教育的本质不过是把孩子送到合适且正确的赛道,让他们一直精力充沛,永远在路上!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湖南众智互联网学院
湖南众智互联网学院隶属于湖南省众智职业培训学校,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专业的集产学研于一体的互联网行业高端职业培训学校,是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管的非营利性单位。
湖南众智互联网学院秉承“人文情怀润育,职业标准砺能”的办学理念,推行“专业技能+学历提升+职业素养”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为15岁及以上人群提供高端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端管理人才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级职业人才。面向市场办学,紧贴企业需求,紧跟时代发展趋势,设置:软件开发、UI设计、软件测试、电子商务、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WEB前端等企业需求量大、就业薪资高的热门专业。

咨询电话:0731-88718188
手机网站:m.hnzzpx.com
学院地址:长沙市岳麓区麓谷大道679号

戳“阅读原文”,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