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孙殿英赤峰抗战(12补充版)

孙殿英赤峰抗战(12补充版)

阅读量:3755865 2019-10-24


       117旅一团放弃山水坡阵地后,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三个营交替掩护,迅速撤退到红庙子和赤峰县城的交汇处——沙坨梁底,和在这里部署第二道防线的二团体、三团汇合。战士们顾不上休息,紧急进入阵地,准备阻击追击而来的鬼子大部队。
       沙坨梁底是一个只有二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庄,坐落在赤(峰)元(宝山)公路边,它西距赤峰县城10公路,东距山水坡村25公里,村子因位于赤峰东郊沙坨子梁的底部而得名,由于村子和沙坨梁顶之间有60度左右的斜坡,是个居高临下进行阻击敌人的好地方。这里虽然是赤峰城东的一道天然屏障,但是其背后却是平坦开阔,无险可守的东沙坨子。因此这道防线一旦被攻破,日军的大队人马就会迅速的兵临城下,赤峰县城也就岌岌可危了!
       根据这样的地形地势,旅长丁博廷和三位团长经过商议,决定在这里构筑两道阻击线,第一道阻击线设在梁底村子的东头,利用民房和沟渠迟滞敌人的进攻速度,并且迫使鬼子的骑兵部队改用步兵的方式参加战斗,从而更加有效的消灭敌人;第二道阻击线设在梁顶,主力部队和从冯占海63军调来增援的炮队部署在这里,3000多名中国守军除伤员外全部投入了战斗,孙殿英给丁博廷下了死命令:退无可退,男儿报国,当在此时!任何人一律不许后撤,违令者杀无赦!
       三位团长一致要求旅长丁博廷把旅部设在赤峰县城东门,但是遭到丁旅长的拒绝,从旅长到马夫,117旅全员上阵,全部在阵地直接参加战斗。
       这年冬天雪下的特别勤,飘飘扬扬的雪花把大地变得一片银白,气温也急剧下降到了零下36°,117旅的将士们衣衫单薄,急需补充,为此孙殿英在电话里数次请总指挥张作相拨付冬装费用和军饷,张作相虽然满口答应,但直到赤峰沦陷也没能兑现诺言,把个孙殿英气的往南京国防部连拍三封电报求援,捎带又把张作相给骂了个狗血喷头!
      然而,由于准备充分,日军则全部是棉衣棉帽外加棉大衣,脚上是翻毛皮鞋或是长筒皮靴,倚仗优良的装备,尽管天寒地冻,茂木骑兵旅团仍然顶风冒雪,不顾一切地向赤峰开进。
       3月1日下午四时许,茂木骑兵旅团的1000多名骑兵前进到沙坨梁底附近, 被守卫在村东头的117旅一团二营的战士们集中火力打了个措手不及,有二三十个鬼子骑兵中弹落马,余下的鬼子骑兵纷纷下马,准备把沙坨梁底全村包围起来。二营长带领战士们迅速出击,远处枪打,近处肉搏,鬼子大队人马弄不清中国守军有多少,天色也越来越暗了,只得扔下一大堆鬼子尸体后撤。
       赤峰农会在宋子安会长的倡导下,组织赤峰街的民众为117旅的将士们募集到了大批的旧棉衣、棉被,还有赤峰特产——王家店旱烟叶,在黄昏时分送到了前线,并把伤病员接到城里进行抢救和医治。
       虽然沙坨梁底全村都已经跑得空无一人了,但是附近的西水地村村民们纷纷踊跃支援前线,在共产党员王逸伦等人的组织发动下,村民们为中国守军送饭送热汤,还组织了担架队准备运送伤员。
      为了便于指挥热河战役,武藤信义把他的关东军司令部从新京(长春)搬到了锦州。接到茂木骑兵旅团在赤峰近郊沙坨梁底再次遭到伏击的电报,武藤信义立即把关东军参谋长小矶国昭和副参谋长冈村宁次召集到一起,紧急商讨赤峰战局。
       小矶国昭,早在日本驻赤峰领事馆建立的1917年就担任领事馆的武官,他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刺探赤峰地区的军事情报和培植地方亲日派实力,不仅是个“赤峰通”,还和赤峰地区的蒙古王公、土匪汉奸之流称兄道弟。此人深受法西斯主义影响,是个有着“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思想的狂妄至极的军国主义分子。由于战功卓著,小矶国昭在战争后期曾经接替东条英机担任了日本第四十一届首相,虽然任期只有短短的八个月,但足以见这个法西斯分子是多么的“不简单”!
       看到武藤信义为赤峰进攻受阻而气急败坏的样子,小矶国昭提出应该调整进攻部署,由迅速占领热河全境改为以赤峰为主战场,吸引张学良的东北军主力和活动在热河境内的抗日义勇军到赤峰附近,凭借关东军的强大实力予以分割包围,实现全部歼灭的战略构想。副参谋长冈村宁次少将也对这个方案颇为欣赏,极力赞同!并且提出派机动部队快速包围赤峰的建议。
       司令官武藤信义大将被两位参谋长说服,同意把刚刚从朝鲜调到朝阳的关东军第18师团开往赤峰,由对赤峰情况熟悉的小矶国昭中将率领,乘坐汽车昼夜兼程向赤峰前进,同时命令“满洲国军”总司令张海鹏率领骑兵部队从赤峰北部旗县南下,和关东军第18师团一起形成两只手掌,把聚集在赤峰的中国守军来个“一勺烩”。
       闻听小矶国昭参谋长率领机械化部队快速赶来“增援”,接连遭受117旅打击的茂木旅团长大受刺激。为了不在小矶国昭和第18师团面前“丢面子”,茂木决心在援兵到达前无论如何要攻进赤峰,因此茂木指挥部队疯了似的发起了进攻,中国守军顽强的进行阻击,战斗进入了胶着的状态。
       根据孙殿英择机发动夜袭的命令,丁博廷旅长挑选身强力壮的战士对大刀连进行了补充。200名战士除了一人一把四斤重的大刀外,每人佩戴两把“二十响”驳壳枪,配发200发子弹和一颗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手榴弹。在鬼子吃晚饭的时候,大刀队的勇士们在队长“武二愣子”的带领下,悄悄的摸进了鬼子的驻地。
这伙在哈拉道口曾经被“夜袭”过的鬼子们,已经知道到中国守军惯于夜战,因此早有防备,走在前面的四五十名大刀队员刚一走进鬼子的帐篷附近就被机枪扫倒了!武队长意识到敌人要伏击大刀队,赶紧指挥队员们撤退,并且同几名战士边打边撤向一条沟渠,掩护其他队员安全撤退后,武队长等6人被鬼子包围,鬼子们高声要他们投降,六位勇士凭借地形,和鬼子展开了阵地战,眼见子弹就要打光了,危急时刻,旅长丁博廷指挥部队发起冲锋,鬼子招架不住,只得拼死步步后撤,六位勇士乘机冲出了敌人的包围。
       回到沙坨梁底制高点的117旅旅部,武队长把一份从鬼子尸体上搜来的用中日两种文字印制的手册《野战骑兵排长必携》和两盒日本香烟交给了丁博廷旅长。丁博廷十分好奇地翻阅起这本小册子来,只见其中有一段写道:
      “满洲之土地,稍遇阵雨,则忽成泥泞,因此发生粘着力,以致增加马掌脱落之事。……水井水量一般均少,一小时之涌入量不过约五斗。故对井口一个之分配人员约为百人(马匹则约为其五分之一)限度”。
       看到自己的对手“反客为主”,对中国战场情况熟悉到这般地步,丁旅长和三位团长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日本鬼子对整个战场情况、敌我态势了如指掌,焉有不胜之理?
       3月2日凌晨1时许,关东军第18师团的机械化先头部队到达红庙子榆树林子一带。
       这支装备精良的侵华日军共有两个联队,约为6000人。他们在距离作战前沿5公里下车集结,然后展开成徒步队形,并设置联队、大队作战指挥所。全副武装的鬼子大部队继续前进到距沙坨梁底117旅500米的位置,进行隐蔽待命,同时设置联队、大队前沿指挥所,各联队、大队火力配属随即展开。
       在夜色的掩护下,参加第一波攻击的2000名日军步兵一直进入到阵地前沿200米,117旅的将士们仍然没有发觉。
       凌晨两点,预先部署好的日军掷弹筒、步兵炮和速射炮同时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吼叫,我军阵地的机枪和迫击炮成了首要目标,炮击过后,悄悄运动到阵地前50米左右的鬼子步兵在机枪的掩护下,向沙坨梁底村发起了猖狂的进攻。
      碍于敌我双方火力对比、射程悬殊,况且日军在正面猛攻之外,还以两个大队在阵地两翼迂回,意图把村头的守军全部包围歼灭。于是117旅村头阵地的中国守军很快就被打得没有还手之力了,加上弹药所剩无几,只得边打边撤,向梁上的制高点阵地撤退。
      此时在赤峰县城里,日本人开设的赤峰领事馆内,一场罪恶的阴霾正在酝酿之中。赤峰大和洋行的负责人泷山、大和洋行股东之一朱锡九和汉奸李荣廷三人,得知关东军大队人马被阻挡在沙坨梁底,便想出城去和鬼子的部队接头,原来他们早就知道有一条小路,可以绕过沙坨梁底直接到达赤峰城东门。
      朱锡九和李荣廷在泷山的授意下,决定冒险潜出城去,去给鬼子当向导。这两个寡廉鲜耻的汉奸,在黑暗的掩护下,在密集的炮火声中,从这条小路踉踉跄跄向沙坨梁底方向奔去,浓浓的夜色很快就淹没了这两个罪恶的身影……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