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珍珠港(10)罗斯福的大阴谋:战争不再是一场比拼点数的牌局

珍珠港(10)罗斯福的大阴谋:战争不再是一场比拼点数的牌局

阅读量:3755869 2019-10-24


本文是“燃烧的岛群”第184篇原创文章,全文共6009字,配图19幅,阅读需要12分钟。
夏威夷时间1941年12月7日上午7时55分,第一颗炸弹掉落在瓦胡岛上的惠勒陆军机场,以此为标记,日美之间正式进入战争状态,此时此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其他军舰都在哪里?日本陆军如何看待珍珠港事变?世界各国又是怎样的反应?南云为什么非得去找美军舰队决战?真的是因为日本人决斗上瘾了吗?这些问题,我尝试在本系列的最后一节里加以解读。

图1. 日俄战争让日本人收获了一场险胜和残胜
第一个思索:日本为什么喜欢决战?
在欧美列强面前,日本是个小国,是靠着明治维新后勒紧肚皮从牙缝里挤出的民脂民膏,加上不断从中国这个衰落的中央帝国身上吸血而获得发展。坦白的说,日本人干得不错,用80年时间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通过军事冒险胜利跻身为唯一的非白人列强。然而,日本贫弱的国力无法支撑大规模战争的消耗,日俄战争中虽然日军一再战胜俄军,但国家已到了崩溃的临界点,不得不通过美国的调停,接受了一个只有割地没有赔款的和平条约。

图2. 日本海军1940年的阅舰式,这支舰队是日本人苦心经营80年的成果
日本海军也是如此,为了发展一支强大的海军,日本人不惜牺牲陆军军费攒出来一支大海军,日本的修造船能力更是远远无法跟美国相比(详见输在船厂里的战争——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战时标准船的建造),无法与美英这样拥有强大工业实力的对手抗衡。因此,日本一直将日俄战争的胜利当作克敌制胜的模板,寄希望于借助空间距离换取对敌方的消耗,并通过一场类似日本海大海战的决战,一举奠定胜局。

图3. 1940年日本海军阅舰式,一艘金刚级战列舰正在通过
鉴于此,日本海军的定位与英美两国必然不同,必须也只能通过舰队决战取胜这一途径来赌一把。日军所有的作战舰艇都围绕着这个目标来设计、建造和使用。为了集中资源用于战斗舰艇,日本海军甚至规定只有直接参加战斗的作战舰只才能装备柴油发动机,包括舰队补给舰在内的辅助舰艇只能够使用老式的燃煤锅炉发动机(如沉没在菲律宾科隆湾的“伊良湖”号给粮船,详见发现水下的历史:菲律宾科隆湾沉船里的日本船队)。这种抠门的手法,真不是一般人所能体会的。
在德美两国运用得风生水起的潜艇狼群战术实际上也不适合日本国情军情,纳粹德国几乎没有主力舰队,潜艇部队就是用来破交的,美国人财大气粗,有富余的实力在配合主力舰队之余再派远洋潜艇执行破交战,日本的潜艇部队只能用作配合主力舰队作战的一支重要力量,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三国的国情军情不同。

图4. 日德潜艇海上回合,日方为伊-52号大型潜艇
退一步说,即使日本人将全部潜艇都用于破交战,又能取得多大战果?德国人可以放弃水面舰艇专心造U艇,反正欧洲大陆上用不着海军,但日本人造船的顺序里潜艇的优先级就差远了。加上战前已有的50多艘和战争中建造的120多艘潜艇,日本人一共只憋出来200艘远洋潜艇,这和德国U艇上千艘的产量无法相提并论。美国人造商船跟造火腿肠一样,将大量自由轮定义为一次性用品,跟这样的对手玩破交,用宝贵的潜艇去换商船不符合太平洋战争的实际情况。

图5. 偷袭珍珠港也是日本人寻求舰队决战的一种极端手段
日本人真要说有那么一丝丝逼和美国人的机会,只能是不断击沉美军的主力舰只,不断消灭尚未形成绝对优势力量的美军主力舰队!让美军始终凑不够优势的海军力量来掩护陆军的反攻。虽然美国在二战中建造了多达150多艘的航空母舰,但是其中只有17艘埃塞克斯级和9艘独立级是快速航空母舰,可以用于战况最激烈的舰队对决。剩下的120多艘都是使用商船船体快速改造的护航航母。而这28艘快速航空母舰中的相当一部分也是在1944-1945年才完工,在整个1943年,美国航母编队的实力优势并没有一年后那么明显。在战列舰部队的建造上,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详见最后的铁乌龟群: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太平洋战列舰部队的重建。

图6. 1945年参加硫磺岛战役的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
可见,主力舰队的建造和训练跟商船队的建造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事,从研发、设计、建造到训练,都需要时间去打磨,没有2-3年时间不可能形成一支有战斗力的舰队。理论上来说,只要日本人能连续不断地逼迫美国人拿出刚积攒出的主力舰队与日决战,用不断累积的军事胜利来逼迫美国接受妥协,还是有可能让美国人回到谈判桌上,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图7. 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他让日本人赢得了暂时的优势
山本五十六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留名,因为他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充分利用了美军在加入大战前最后的松懈,发起了偷袭珍珠港,消灭了美军战前的舰队主力。后来执行中途岛海战,也是这种舰队决战思路的延伸,当然日本人在中途岛是玩砸了,导致后来的战争进入了垃圾时间。(关于山本之死,详见蓝天上的罗生门:谁击毙了老鬼子山本?真相在这里大白)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是,二战开创了国与国之间战争的新结局,即不以双方媾和为终止,而是强调“无条件投降”,战败方必须任由战胜方宰割。早在1942年3月,美国的一个官方机构“战后对外政策咨询委员会”就提出了“无条件投降”的要求,得到了罗斯福总统的认可,1943年1月,罗斯福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口头提到了“要求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三个轴心国无条件投降”,苏联和中国对美英两国的提法也不反对,到1943年8月的魁北克会议上,由美英两国起草的美英苏中四大国的一份联合宣言中,正式书面要求“共同战斗到所有的敌人在无条件投降的基础上放下武器!”

图8. 罗斯福和丘吉尔终成战友,共同策划了对德日的作战
在罗斯福刚刚提出“无条件投降”的要求时,轴心国显然并没有认真考虑过这句话的分量,直到德国人输掉库尔斯克会战后,才有人开始认真考虑如何“尽快结束战争”,日本人更要到1945年才老大不情愿地与苏联等国接触,希望讨价还价一个“体面终止战争”的办法。
“无条件投降”的要求斩断了轴心国的幻想,也深刻影响了战争的打法。德国人引以为傲的“狼群”作战,虽然给予盟军很大的威胁,但不可能彻底切断美欧交通线,就好比在体育比赛里,德国队一直在得分但是不能一下子打死对手。数量更加稀少的日本潜艇部队更不可能用破交战来让美国人屈服,太平洋和印度洋战场上的美澳、英印之间的交通线重要性也较低,更不应作为潜艇部队的主要作战目标。

图9. 中世纪最后一次海上大决战:雷班托海战,命运由海军决定的典型
即使在破交战上获得再多的战果,也只是相当于在围棋里得到更多的点数,或是桥牌里取得了更多的分数,但在一场以“无条件投降”为终点的战争中,只有“一巴掌拍死对手”才能达成最后的胜利。就也是日本人不得不将所有力量都用于执行舰队决战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第二个思索:1941年12月7日之后的世界如何反应珍珠港事件?
一、日本海军
除了一手策划的珍珠港事变,日本海军几乎是倾巢出动,同时对珍珠港、威克岛、菲律宾、马来亚和大洋洲新不列颠岛上的拉包尔发起了入侵。
老牌主力舰中的主力舰——“长门”号和“陆奥”号两艘装备16英寸巨炮的战列舰所属的第一舰队在内海打酱油,美其名曰“坐镇大本营”。实际上由于“长门”号仍担任联合舰队的旗舰,第一舰队和山本五十六的动向必然是敌方间谍关注的中心,将这两艘速度跟不上机动部队的老舰留在国内,正好可以“安抚”一下敌我双方的吃瓜群众。

图10. 试航中的大和号战列舰
新下水的“大和”号还在适航中。
日本南遣舰队准备入侵马来亚,动用了另外两艘金刚级快速战列舰“榛名”号和“金刚”号,以及重巡洋舰队。最大对手是英国皇家海军的远东舰队,战前情报表示英国人罕见地调入了两艘主力舰,包括服役不久并在北海围歼了德国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的“威尔士亲王”号新锐战列舰,和速度较快的“反击”号战列巡洋舰。随后不久,发生了以航空兵歼敌的著名的暹罗湾海战,详见巨兽之亡(2)!一艘战舰的沉没终结了一个帝国的百年海权。

图11. 日本第三舰队的旗舰“出云”号,实际上仅为装甲巡洋舰
用于侵华的第三舰队忙着抽调舰艇南下支援其他战场,实际上由于中国海军的实力孱弱,日本人一直没有在中国投入太多的主力舰只,几乎成为练兵场,这个故事详见
不该被忘记的江阴-靖江海空战——甲午之后,中日再战第一幕。

图12. 机动部队和少量已换装的零战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出乎意料的是,到开战日时一共只有大约300架新式的零战已出厂并装备部队,换装优先度最高的是精锐的航空母舰战斗机队,但仍有部分旧式航空母舰(如伴随主力舰队出动的“凤翔”号)还在使用1937年装备部队的九六舰战,虽然九六舰战也是全金属下单翼,但还是敞篷机,速度上不去。日本人就是靠着区区300架零战,在珍珠港和菲律宾克拉克机场上空将美军一扫而光,并在地面砸烂了数百架飞机,取得了极大的空中优势。
二、日本陆军
日本陆军大部分兵力已投入中国战场,虽然在战场上日军仍占优势,但是中国绝不屈服,按照既定的战略拖入持久战。对东南亚资源地区的入侵是日本陆海军一致想出来挽救日本的“灵丹妙药”,珍珠港战役并未动用日本陆军,但主要从中国战场抽调出的4个师团已经分别用在了对菲律宾、马来亚和新不列颠拉包尔等地的入侵。
三、世界各国
中国人:欢欣鼓舞,终于不再是孤军奋战,独力抵抗日本这头猛兽了。
美国人:瞠目结舌,没想到日本鬼子居然敢于偷袭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一时间,大量美国人涌入征兵报名点,积极响应号召参加反法西斯战争。

图13. 罗斯福总统选择在国会站着要求向日本宣战并得到高度赞同
德国人:对遥远的东方由日本人率先挑起的太平洋战争并不十分支持,就在一年多前,德国曾经希望日本进攻新加坡以转移英国的注意力,但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更需要日本转移苏军的注意力。现在日本人去惹了美国这个瘟神,显然会带来新的麻烦。
但是,希特勒实在不愿意失去日本这个最有战斗力的盟友,如果不参战,三国轴心将成为一纸空文。而且由于这个三国轴心条约的存在,美英等国必然将德国列为作战对象,与其露怂让美国人先宣战,还不如率先响应三国轴心条约和日本人的请求,对美宣战,毕竟当时的世界上还愿意跟德国人走在一起的强国只剩下倭家,于是这么大件事就这么草率而愉快的决定了。
更深层次的说,美国人此时还无法一时半会对德国有什么威胁,德国仍然寄希望于迅速击败苏联,然后掉头全力对付英美联军,以当时的国际局势,德美开战只是时间问题,早晚都要打。

图14. 诺门坎的苏军,他们用实力阻止了日军向北扩张的军事冒险
苏联人:长出一口气,日本人终于把目标对准了西方世界,苏联远东地区暂时安全了,苏联人没有刻意追求江湖道义,生存才是第一位的,日苏互不侵犯条约墨迹未干,双方都没想着去打破这个脆弱的协议,这与德意日三国轴心条约的作用恰恰相反。
法国人:已亡国,让他们打去。
意大利:跟着老大德国人干。
其他国家:大部分国家都选择了全世界最强大的美国一方,只有泰国等少数国家选择了日本。
第三个思索:珍珠港事变真是罗斯福的圈套吗?
美国的上层精英政客一直认为,美国是无法避免加入这场旷日持久把大半个世界带入战火的战争,问题只是何时用何种方式加入战争?同时如何给美国争取最大化的利益。

图15. 九一八事变中,日军拘捕沈阳的中国警察
让我们稍微回到1931年日本发动918事变侵占东北那段,由于国际联盟的软弱(国联的实际主导国英法实力下降,且德国威胁崛起,无力在东亚维持秩序),日本人的冒险未受惩罚。此后,日本人的扩张野心仍然不知收敛,连续挑起对察哈尔、热河等长城以北省份的入侵。1937年7月7日,在华北最终的城市北平南边爆发的卢沟桥事变最终激起了中国全名的抗战决心,并制定了中国自己的战略(详见请君入瓮!中日战争向中国战略设想的转变——上海堡垒),经过四年半艰苦的独立抗战,成功地把日本带入死局。
骑虎难下的日本希望在美国的调停下终止中日战争,但又对东南亚欧美殖民地上的资源垂涎欲滴,在数次向法属印度支那派兵后,激怒了仅存的大国美国对日实施经济封锁和油铁禁运,从而给战争的爆发设下一个倒计时表。
这个问题与今天的世界局势联系起来,就不难理解了。以经济绞杀方式对付国际贸易中较为弱势的一方,不失为一种杀人不见血的做法,而且可以占据道义上的上风。

图16. 直到1959年,大庆油田才被中国人发现和开采
美国为了遏制日本的扩张,不惜动用贸易禁运手段,使日本陷入了不屈服就必须挣扎的窘境。当时的国际产油区远不如今天的世界那么发达,中国东北,大庆油田尚未被发现,因为是较迟才发现的陆相油田。英国北海油田、罗马尼亚油田分别是英国和德国的菜,欧洲自己都不够用,德国凭借发达的炼油工艺生产合成油,均不可能出口给日本。
美国自身就有丰富的油气储量,日本能够觊觎的只剩下东南亚群岛上的油田,具体包括荷属东印度的巴里巴板、巨港等地。由于荷兰王国本土已经被德国攻占,而德国已经与日本结盟,日本人挑战了西方在东南亚存在了四百年的殖民统治,打着解放者的旗号,实际上只是列强之间分赃不均的重新洗牌。

图17. 让日本人主动攻击珍珠港,的确为美国宣战扫平了一切障碍
美国高层不可能不知道,日本的油料贮备大概能够维持多久,时间站到了美国人的一方。理智的政客希望与美国达成协议,军方却摩拳擦掌地准备着战争。美日谈判的要地就在于日本从中国撤军问题,留给日本人的时间不多了。为了避免开战后储备油料太少,军国主义控制下的日本政府最终选择了向美英开战。战术上,我们无法断定罗斯福等高官意图牺牲珍珠港,但从全局来观察,美国高层正是通过石油禁运逼迫日本人先动手,美国人的策略最终被证明是成功的,世界也因此改变!
如果日本选择与美国达成妥协,退出中国的华北,世界可能会往另一个方向发展。美国已经默认了日本对中国藩属国冲绳、朝鲜和原属中国本土的台湾岛、中国东北的蚕食,加上日本从俄国抢夺的南库页岛、千岛群岛,从德国抢夺的马里亚纳群岛,日本新增的海外面积已超过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亿。

图18. 经过日本的蚕食,中国已经失去了大量富庶地区和沿海大岛,险些沦为二流国家
中国因为被剥夺了冲绳、朝鲜、东四省和台湾岛,东部屏障已经大开,战略态势陷入五千年以来前所未有的恶劣状态,国歌里所唱“最危险的时刻”已经到来,亡国灭种并非天方夜谭。
日本虽然是继承了汉唐时期的若干中国古风,但是发育出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而且是农耕文化和海洋渔猎文化的混合体,与中国大陆的儒雅之风有着显著的差异,并且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本国语言——日语。日本在台湾、东北等地已经开始殖民统治,强行灌输日本的历史观、价值观和审美观,逐步禁止被殖民地区的民众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推行日语教育,这是中国历代王朝时从未经历过的重大文化侵略。假以时日,被侵占的地区将丧失对中国文化的依附,而沦落为日本文化的俘虏。

图19. 庆祝抗战胜利的年华,中国最大的贡献就是将日本拖入死局
从战略上,中国将被彻底封锁在东亚大陆上,重要的出海口被日本控制。日本只需要再等待一个月,德军从莫斯科败退的战果就会传回来,那么日本在战争与和平的十字路口就可能会选择另外一个方向。
如果历史果真是如此,到底是日本的幸运?还是中国的幸运?还是世界人民的幸运?
本系列全文完,敬请持续关注!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