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森林·城市”2019国际公益海报设计邀请展丨学术论坛嘉宾对话集锦

“森林·城市”2019国际公益海报设计邀请展丨学术论坛嘉宾对话集锦

阅读量:3758540 2019-10-24




力             彑
- INTRODUCTION -
论坛特邀嘉宾简介
 夂                 小

曹方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苏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负责人
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江苏省平面设计师协会副会长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设计委会副主任
《新平面》副主编
国家教委留学基金委终审评委
编著教材出版15种
主编《视觉传达设计原理》获江苏省第10届哲学社会科学评比三等奖,被国内多所院校选作研究生教材
教材《文字设计》
主编《中国现代设计全集/招贴卷》
发表论文50余篇
平面设计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并被重大活动采用
招贴画《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获第10届全国美展银奖
书籍设计《活字》系列获2013年度“中国最美的书”奖
汉字招贴设计在国际性展览中获奖,被专业刊物专题介绍,被国内博物馆,画廊收藏。工作室团队完成数十项视觉形象设计被重要机构与活动采用。活跃于国际平面设计界,进行设计交流活动。应邀多次在AGI年会作学术报告,在德国卡塞尔大学,日本爱知县立艺术大学及海牙中国文化中心作专题演讲。应邀担任第22届华沙国际海报双年展、意大利“GOOD 50×70”海报展、“水是生命”国际大学生海报展、芬兰拉赫蒂海报三年展、“和平国际海报双年展“评委。主持数十次国内外平面设计工作坊,有效提升了设计教学的国际化水准。策划“字酷”国际文字设计展,策划中国文字博物馆专题汉字艺术展。从事汉字艺术的设计、研究、教学及策展活动,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具有示范性作用,推动了汉字艺术设计的发展。

时澄
2017年香港国际海报三年展金奖
2017年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金奖
2017年台湾国际平面设计奖金奖、评审奖
2017年第十一届澳门国际设计双年展优异奖
2017年第十二届深圳公益广告大赛优秀奖
2016年国际商标节海报类金、银奖及形象类金奖
2013年第九届澳门设计双年展金奖、评审奖
2013年Hiiibrand2013国际品牌标志设计铜奖、优异奖
2012年第八届北京国际商标双年奖书籍类银奖与评审奖
2012年第六届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文化类铜奖·入选及邀请展
GDC09、GDC13、GDC15、GDC17展
2017年ADCK亚洲设计邀请展
2017年IPBP南京国际和平海报双年展
2016年深圳国际海报双年展
2016年温州国际设计双年展
2016年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国际海报邀请展
2016年台湾超越国际海报邀请展
2015年16年台湾金点设计奖
2015年受邀参加丝路精神西部国际海报展
2015年受邀参展ASIA NEXT-2015亚洲海报前卫实验设计展
2014年香港设计师协会环球设计大赛
2014年香港国际海报三年展
2014第十九届芬兰拉赫蒂三年展
2014第七届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
2013年参加“气韵中国”海报邀请展
2013年参加“字汇”中美两国字体海报展
2011年被中国包协评为中国设计事业先锋人物奖
2009年入选香港设计师协会奖
深圳平面设计师协会(SGDA)会员,南京平面设计师联盟主席,CCII首都企业形象研究会全权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2000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创办南京至澄创品艺术设计有限公司,多年从事品牌形象研究、艺术策展、致力于院校实训与设计教育。担任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传媒学院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国家公祭日国际海报展策展人。 

韩志翔
南通骑士广告设计总经理兼设计总监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
南通市美协设计委员会名誉主任,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南通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曾任江苏省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南通市广告协会副会长;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熊逸越
副教授 / 高级工艺美术师
南通市美术家协会设计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审专家。
力             彑
- 1 -

熊老师:请谈谈您对“木”字的理解
 夂                 小
韩老师:重视生态环境人人有责
绿水青山归根到底就是林,现在的人口数已激增到地球难以承载的地步,所以我们需要营造大片的森林。据美国的卫星显示,中国在营造森林上的贡献在全世界名列前茅。作为一个在过去不断透支自己生态的国家,我们需要再次回过头来重新重视森林,重视这个环境。

时老师:独木不成林,创意需要新生代的力量
这次主题叫森林城市,很多人都在做与环保相关的主题。而我想到的是,把森林比喻成一个创意的源泉。郭德纲曾说过:一个人浑身是铁能打几颗钉子?一个“木”字叫孤木难成林,每一个人的创意是有限的,但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形成一片创意的森林,可能会对这个城市带来更多的生命及活力的希望。森由三个木组成,而三这个数字在中国文化里面叫三生万物,三个木字已经代表森林了,代表最多了。
环保这个概念在我们这个时代虽说是主旋律,但更应该作为一个很自然的行动。所以说没有必要再去强调环保这个概念,反而应当是在环保的基础上,带动更多的创意来为整个城市提供一些绿色的心意。
力             彑
- 2 -

熊老师:请谈谈您对南通这个城市的印象
 夂                 小
曹老师:南通文化、经济产业环保发展的见证者
我对南通这个有文化的城市很有好感。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张謇是南通最骄傲的城市文化,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
南通的发展也很快。我记得我在南京艺术学院读书的时候,我经常会到南通,因为我先生就是南通人。那个时代我们来南通,就要在江边奔跑,追赶渡轮。我们现在到南通,要么就是从苏通大桥开车过来,要么就是坐高铁动车。
南通整个城市的发展是很有节制的。南通人的性格和品质在全国来看都是非常高的,哪怕两个自行车撞碰到一起,他们各自下车互相笑一笑就言和了。所以我觉得南通未来的人文发展甚至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不可多得的。我非常期待南通的发展,也期待我们新生代设计师们的设计思路也能共同飞速成长。因为这些设计思路有了文化,有了理念,那么它的设计就会更上一层楼。

韩老师:如数家珍的南通故乡让我引以为豪
以前我参与五城同创、也就是创历史文化名城的时候,南通是相对比较早的获得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的地方。现在我们森林旅游节文化产业的推出,这一点让我很欣慰。
我四年之前曾去过法国,站在最高的老佛爷楼顶上面眺望,整个法国除了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以外,没有高的建筑。过去濠河是南通的母亲河,但是70年代以后,两岸就陆陆续续地盖了很多高层的房子,为此我们也感到很失望,总感觉整个城市的天际线被破坏了。但值得高兴的是,现在我们的政府也认识到了这一点,重新努力的去恢复一些老的街区。梁思成的学生就是两院院士吴良镛,他多次到南通来,他对于南通的城市建设给予过很高的评价。 
原来中央电视台在改革开放初期,专门到南通来拍摄过。南通叫一市三镇,一个城市有三个镇,这种格局在全国都是史无前例的。再加上张謇一百多年之前营造的这么一个城市体系,创造了那么多的中国第一。所以吴良镛就给了它一个定义: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过去叫“难”通城,现在有了苏通大桥,响应当下“退耕还林”的号召,这些都让我必须要为南通点赞。
力       3     彑
- 3 -

熊老师:请谈谈您对“城市”的理解
 夂                 小

时老师:人与城市相互依存,脱离了谁都无法生存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文章说如果有一天我们穿越到以前古代,比如说穿越到宋代,你能干什么?
有的人说我能干的事情很多。但真相是就算把你分到古代的任何一个朝代,你也什么都干不了。文章分析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比如说让你到宋代造一支铅笔,你不可能造的出来。铅笔的笔芯是石墨造成的。就算给你石墨矿,你也造不出铅笔芯,因为铅笔石墨还要跟黏土结合;就算给你木头,但要把木头打眼,把铅笔芯变成一个圆柱形,你也做不出来。
为什么?一个铅笔芯的制造需要一套完整的机械设备,但古代不存在这样的技术。因为整个城市是由一个多元的、复杂的系统构成的,你生活中的每一样东西都是经历了上千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演变过来的,你脱离了城市,你就会发现你什么都不会。
我再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李商隐的一句诗叫“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古代的女人在自己丈夫的书房里面只做三件事,一个是剪烛,一个是焚香,还有一个是研墨。剪烛这个人工技术一直到了19世纪末的时候,有个法国人发明了三根线做的蜡烛心,这才解决了蜡烛快速燃烧时遇到的燃阻问题,这个过程经历了非常漫长的时间。所以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里面,表面看似很轻松,实际上累积沉淀了太多的人类文明。假设让你去农村闭关一个月,很多人是吃不消的。没有超市你就活不下去。你很少会去在意城市的重要性,跟今天的主题一样,作为一个设计师应该多一点敏锐感,多去发现一些新的东西。
力             彑
- 4 -

熊老师:从专业的角度谈谈海报的创意自制
 夂                 小
曹老师:手工表达能弥补计算机表达的僵硬性
随着我们的社会发展,纸张的印刷和张贴慢慢在减少,甚至有人担心海报会不会消亡。最早的一张海报大家都知道,是港口的一张寻人启事,就是要找一个逃掉的奴隶,他只有文字的信息,但是他的信息量是很大的。
我们每个人看了以后都会有感触,海报的功能就是这样。现在我们往往会做一个主题性的文字内容,让大家来投入创意。所以海报在目前来看还是很有发展势头,因为我们的文化活动越来越多。但我们在设计过程当中会存在一些问题。随着计算机数码化的发展,计算机的使用让我们的手工手艺越来越衰退,甚至少了很多原始的痕迹;同时,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计算机的过度使用直接把海报最直观的传递给丢了。有时候做的海报就是不能让广大普通老百姓看懂。我们南艺曾经请来了著名的海报设计师,比如说柏林艺术大学的克里斯坦教授,做反战的海报主题设计。反战的海报,它要求要有非常简洁的图形,能够把你对战争的一种思考反映到海报上面。当时克里斯坦教授推崇的是什么?他就说一定要一目了然,一定要让广大的群众能够一眼看懂,甚至张贴在马路上,而不是去做让人捉摸不透的、甚至完全是机械化电脑设计的痕迹。
当时我们南艺的学生也动手做了好多图形概念的创新。今天我看了一下我们同学做的海报,也有似曾相见的现象,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我们参考的资料变得越来越同质化。所以我们以后在做设计的过程当中,尽量要避免它的雷同性,你传递的信息和图像要有不同的表现,这是一方面。第二方面就是不能让人感觉到很迷惑,不知道你到底要说什么。第三点,我觉得海报还是要有亲和感,它的视觉传递要让人感觉到它的一种亲切性。但如果我们每位同学要想把它做成一个非常好的海报,而且要争取获奖,甚至能够传递到全世界,那么我们要走的路还是蛮长的。

曹方老师参展作品 (特邀-中国·南京) / 拯救绿色Savegreen

韩老师:海报需要诗意的去增强感染力
其实在这个方面,我是抱着向两位老师学习的态度。刚才曹老师讲的,我觉得也很有用。因为过去受技术手段限制,哪怕写个标语都是手绘,现在都是电脑喷绘。但是现在电脑喷绘也出现了另一个极端,就是过分依赖素材,很少自己独创。所以刚才曹老师所说的,就是要有诗意的来表现。首先你要感动自己,你才能感动人。你如果都依赖素材,而不是靠自己来创造这样的海报,就会少一定的感染力。
说起来轻巧,但真正的做事就比较困难。现在的海报流行极简风格,有的就是非常简单的一个肢体,甚至一个元素符号等。以前的海报设计好了以后,满大街到处都贴,现在就发展成了自媒体手机上面的张贴展示。

韩志翔老师参展作品 (中国·南通) / 双手装扮绿水青山

时老师:保持尊重设计、热爱设计的态度尤为重要
其实我个人的理解,海报分为三大类别:商业类、文化类和公益类。曹老师刚才也讲了,现在公益类的很多创意好像都被大师曾经做过。你要想有一个今天的创意,颠覆以前大师的作品,实际上是很难了。所以说我个人很少做公益海报,因为创意特别容易重复。
刚曹老师也讲了,实用性的功能在时代的发展下越来越减退了。我个人把海报设计当成一个设计师锻炼自己图形语言的方式。同时我也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海报的实用度在越来越下降的情况下,反而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做海报?为什么组织这种海报的活动反而比以前多了? 
这是一个比较矛盾的现象,设计师其实想通过海报这种设计语言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因为海报的表达空间比标志或企业形象之类的更纯粹、独立一些。所以说海报逐渐在这个时代成为一种独立艺术。就像这次的海报,可能我是唯一一个把海报印刷出来的,我花了1500块钱,前前后后印了很多张,最后也只保留了10张。作为一个设计师,你对海报的尊重就像对待自己的作品一样,我觉得是一个态度问题。


时澄老师参展作品 (特邀-中国·南京) / 共生symbiotic
力             彑
- 5 -

熊老师:分享自己学习设计的心得体会
 夂                 小
曹老师:将经历的精华汇编成一部部学术成果文化
确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学习、做设计的经历。我当时17岁就进了广告公司,进去以后第一件事是写美术字。最大的美术字是要爬到八层楼高的梯子上面去用大刷子刷,最小的美术字是2*2mm,这样大小的字全都是用手来写。在这样的氛围里,我慢慢的形成了自己对设计的思考。后来我考上南京艺术学院以后,我并不是很适应校园生活,因为我在广告公司的实战经验比老师都强。在那样的年代里,我坚决不愿留校当老师,宁愿到社会上的广告公司去继续做我的设计。后来又经过了好几年时间,考了研究生,再到学校去深造。在70年代的时候,我做过非常多的茶叶设计,包括碧螺春集团的茶叶设计。后来有一个日本人来到南京艺术学院跟我进行交流,他们对我在包装上的手写文字很感兴趣。包括里面的设计,我是用弓弦的山水做的青花瓷的效果,在国内获了很多奖。我们从06年开始每年进行汉字艺术的交流,使得日本人也真正看到了中国的文化。
中国的每一个博物馆都是那么的强大,他们来到博物馆可以亲手临摹大篆、小篆、甲骨文、钟鼎文等,所以对日本人来说,也激发了他们对汉字的一种理解。99年,我获得了德国的奖学金,正式开始了欧洲设计之旅。当时我游走了八个国家,专门看他们的设计教育,并写成了设计报告。后来我对汉字的设计越来越深入,2000年开始出书,书名是《汉字艺术设计》。
这本书当时被出版社否认过,它们认为这种书没有什么经济效益。但后来在主编和责任编辑的要求下,最后还是把它出版了,没想到出来以后,一下子在全国的院校里面变成了一个教材。我从2000年开始出字体设计相关的书籍,旨在呼吁我们全中国的设计师重视汉字文化。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的《文字艺术设计》到《现代汉字艺术设计》,都是全国的教材。还有《活字》系列,还获得了“中国最美的书”称号。对我自己来说,我是拥有一份对汉字的情结,也是从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发展过来的,所以说自己的热爱是最重要的。

“活字”系列   获“中国最美的书”称号

韩老师:坚持走设计这条道路受益我们每一个人
我的学习方法比较简单,我的手机一年平均拍摄3万张照片。我每去一个城市,第一站就是去当地的博物馆。所以我觉得这辈子学了设计也不亏,相反对我的帮助太大了。学设计能锻炼你的眼光,哪怕我做个早餐,我都会摆得非常有仪式感,搭配什么样的餐具,这样的审美能提高你的生活品质。

时老师:我思故我在,不忘初心,从心出发
其实我家女儿现在读高二,她想考中国美院,然后她问我设计是什么。我给她大概讲了讲,但我心里是不希望她学平面设计的,因为我觉得平面设计是个高危职业,怎么解释呢?你设计一个标志,现在拿出来也注册不了。注册不了客户就觉得你这个东西不是原创的,别人已经做过了。一旦你发了朋友圈,有些人就会跳出来说“你这个标志好像在哪见过”。当然最近也有很多包括油画和当代艺术的艺术家,也都被列举出来是模仿抄袭别人的。
学平面设计的人,你以后想转室内设计,比直接学室内设计的要有优势。我们很多同行都认同这个观点,就说平面设计是设计的基础学科。三维空间基本都是以二维平面作为基础,所以我觉得学平面设计的人在以后的生活当中很容易在生活美学方面找到一种幸福感。反过来想,如果这个行业真的容不下这么多设计师,大家千万不要觉得学平面专业没用。
本身大学生活就是让你从学生进入社会的过渡阶段,你未来从事什么工作并不重要,关键是你在大学里面学习的态度是什么?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文章说我们学习数学好像没什么实际用途,那我们学数学是为了什么呢?他讲一个观点就是,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别人看到你学习的态度,使得别人对你产生一种尊重感。
你学平面设计也是这样,也许你以后不从事这个专业,但你的态度会让别人对你产生尊重感,而这种尊重是你未来面向社会时尤为重要的行为准则。我们现在招聘设计师,我们不看学历,也不看作品,往往是看这个人的谈吐。
时代一直在改变,你们现在这个时代面临的问题,我们的回答也解决不了。印刷品现在不流行了,但我有个朋友,他们买来老式的凸版印刷机,专门做凸版印刷,生意很好。因为什么?因为它小众。现在你要是有木板做雕刻,肯定也会有人去做。所以我认为有些看似已经过时的东西,它一定会有市场空间。我谈这么多,实际最想说的就是,设计最重要的还是兴趣。如果没有兴趣,在大学这四年也不要浪费,尽可能让自己在大学的阶段过得丰富一点,如果你不喜欢的话,大学之后也可以转行。

使用凸版印刷的名片设计
力             彑
- Q&A -
访谈现场互动问答
 夂                 小
我认为海报更应该传递情感、让人感动,那怎么做才能让海报有效地传递情感呢?
学生
时澄
我做海报的时候没考虑去传递情感,我只是想表达我自己。有时候我会把这个作品给同行看,但我发现同行各有各的标准,每个人看完的感想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你就要考虑了,到底听谁的。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叫不忘初心,想来想去还是尊重自己内心最直观的一种感觉,海报如果站在商业或公益的角度上,传达的内容就是直接和明确的,我认为应该要简化一些东西。打个比方,例如反贪、节约环境这类主题,你的图形感越强、画面越简洁、整体就越有震撼力。千万不要去解释海报表达的意思,解释超过三秒钟,好像海报的震慑力就削弱了。
文化类的海报,我个人认为你看到的是想法,每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海报带点争议性是正常的。所以有时候经常讲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问梵高,你这一笔为什么用这个颜色?梵高他回答,两个字:感觉。他每一笔的颜色都不一样,每一笔都是不同的感觉,他没有办法把这种感觉量化。所以我认为你应当先扪心自问,不要去迎合别人。
如何让设计的海报更加吸引人,更加有视觉冲击力?
学生
时澄
我觉得这是一个方法问题。就像我们经常碰到一些客户说我这个字要大,做名片字要大,为什么?他希望自己的公司夺目、抢眼,商业上更主动一点。但海报要做到抢眼,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别人都用黑色,那我用红色;别人都用红色,那我用黑色。今年我们中国海报设计展获得全场大奖的作品被很多设计师骂,说海报设计为什么都到了这种地步,就是一条乱画的东西。但站在评委的角度上,这个作品具备了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它已不再是常规语言了。
比如欧美式的戏剧海报,这种风格已经有他的规律了。如果你还照风格去做,不会吸引太多的人。你必须要有丰富的灵感库才行。就像书法一样,我们为什么要临摹颜真卿等古代大家的作品,因为临摹完之后才能形成自己的作品。日本人为什么说中国近百年来只有一位书法家林散之,因为林散之形成了自己非常独特的水墨风格,就是把加了水之后写出来的草书赋予了浓淡的概念。但在这之前没有人这么做,之前都是要么就是焦墨,要么就是枯墨,但林散之他开创了一个新的先河。从这个角度上去考虑问题,实际上前期还是要找到一些打破传统规律的方向。
曹方
我补充一下,海报设计本身涵盖了很多文化。当你在阅读海报的时候,你会牵涉到很多方方面面的因素,比如说人的情、心理、生理等各方面都会有共鸣。我们刚刚也讲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各种科学技术、材质、印刷、表现手法等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衍生。所以就需要我们的海报有各种各样的视觉表现,甚至于我们的海报可以是互动的、开天窗的、完全打破了平面纸张二维效果的。
我们现在的毕业设计,学生已经开始用和观众能产生互动的海报了,就是动感的海报。现在我们的学生又在做动态的字体了,这都是跟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紧密结合的。当然海报的返璞归真的是一种文化概念,我们不能丢失。10月70周年阅兵仪式大家都看过,看阅兵时大家的内心都是很激动的。我们国家在这几年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最近这几年提倡的一个概念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希望我们学习的是西方的这种理论及视觉传达的系统,但是我们骨子里面还是要有东方哲学的思想内容。如何通过当代的设计手法,挖掘中国文化,并重新建造一种体系或风格,这是大家今后在学习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森林·城市 
 2019国际公益海报设计邀请展 
 Forest·City 
International Public Poster Design 
 Invitational Exhibition 2019 
主办单位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
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南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19中国森旅节执委会办公室
承办单位
中共南通市崇川区委宣传部
南通市崇川区文化和旅游局
执行单位
南通市美术家协会
南通市崇川美术馆
南通五三美术馆
展   期
2019年10月16日-10月31日
地   点
南通五三美术馆
南通市崇川区山水路3号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