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峰会开幕】成都共同体丨全国自主教育联盟成都共同体首届论坛开幕式

【峰会开幕】成都共同体丨全国自主教育联盟成都共同体首届论坛开幕式

阅读量:3758918 2019-10-24



“在一起,做自己”
成都高新滨河学校举行
“全国自主教育联盟成都共同体首届论坛开幕式”

全国自主教育联盟成都共同体首届论坛合照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2019年10月22日这一天,阳光中氤氲的是温馨的问候,微风中酝酿的是相聚的欢喜,老师们言谈中满满都是学术的味道。正是在这样的好日子里,以“在一起,做自己”为主题的“全国自主教育联盟成都共同体首届论坛”在成都高新滨河学校学术交流厅拉开序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界同仁们莅临现场,用学术丰富人生,以自主灵动天地。
此次活动可谓人才云集,在“勤学交流”中“博学而睿智”,在“切磋琢磨”中“互相成长”。参加此次会议的嘉宾有自主教育即三自三主理念提出者、中国屈原学会自主教育文化传承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刘桂旺主任,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全国教学论专业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李松林教授,中学高级教师、成都市特级教师刘庆华老师,优学天下智慧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教育咨询师、中央电教馆和四川省电教馆专家库入库专家吴天飞老师,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市教育专家蓝继红老师,成都市特级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杨丽老师以及来自成都各地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活动由何苗老师主持。

歌声暖场
 “我们一起追逐阳光,自由地生长,爱连着你我,梦就会飞翔”,一股暖意从滨河学校合唱团孩子们的歌声中漫溢开来,这歌声像是一声问候,向在座的老师们传达着滨河的热情,更像是一种宣言,昭示着滨河学校“在一起,做自己”的自信。

短片赏滨河
      采来西岭山上的花朵,掬起沱江河中的清波,观众们在一则震撼人心的短片中追溯了滨河学校的历史。滨河景美,人人共谈,滨河发展,人人共赞 。“纵横立体化管理,用科研撬动发展”,滨河学校始终坚持着“做自己”,在十载春秋中,不断创新,不断突破。
李元辉校长微讲座
      滨河学校李元辉校长以东道主的身份,用热情的言辞欢迎到场的来宾。李校长表示,漫漫教育路,需要所有教育志同道合的人孜孜不倦,上下求索。为此,他激情洋溢地做了一场“在一起做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微讲座。
     “自主教育就是秉承人人都是学习者,思考者,行动者的理念,践行自主教育,弘扬中国文化,自主学习、自主开展课程活动”。讲座伊始,李校长以刘主任的“自主教育”概念为出发点,用4个关键词阐述了自己对本次活动主题的独特见解。他说,“在一起”讲究缘分,正如“冬遇见了春,有了岁月”,今天教育人在滨河遇见彼此,便有了教育的生命力。一切的相聚以“为了孩子们的发展”为旨归,以分享和交流为推动方式,以思维的渗透和碰撞为核心。在这样的理念下,李校长依次分享了“自主学习”“自主生成”“自主创新”等关键词,内容逐次递进,呈现螺旋上升状态。一句“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思路决定出路”掷地有声,提醒在座的各位老师转变思想观念,要敢于突破自我,有所作为。最后,李元辉校长寄希望于在座的各位老师:一起播种希望,未来如花芳香;一起超越梦想,日益辉煌!无规矩不成方圆,无策略难成大业。李元辉校长用短短的微讲座给在座的专家、老师提供了理论上的方向,并用行动和成就提供了实践上的模范。

授牌仪式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性、构建自主课堂,成都各联盟校师生不断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吸引了大批兄弟学校的加入。在此次开幕式上,自主教育联盟刘主任为新加入的学校授牌,并寄语在座的各位老师:希望共同体的学校越来越多,在今后的发展上真正做到在一起,做自己.

课本剧表演,诉说“坚持”
真正做到“在一起,做自己”,需要一颗坚持的恒心。滨河学校课本剧社团的小演员们演绎了“愚公移山”情景剧,在愚公和智叟的情景对答中诠释了“坚持”的内涵。

水晶球揭开序幕,探索自主教育未来
      倒计时完毕,水晶球开启,“成都自主教育联盟成都共同体首届论坛活动”几个大字映入眼帘,熠熠生辉,它宣告着开幕式的启动,更昭示着自主教育联盟将蓬勃发展。
     本次活动在滨河学校开展,是对滨河学校自主教育实践的肯定,更是对滨河学校发展的鼓励。在此次活动中,观摩让慧眼看到美好,交流让思想碰撞火花,研讨让智慧凝结成琥珀,“在一起,做自己”必将推动滨河学校向高品质学校迈进一大步,推动教育向“更青处漫溯

专家讲座
 启动仪式后,刘桂旺主任做了题为“自主之路”的汇报讲座,与参会的校长和学校领导们,一起分享了自主教育联盟多年来形成的自主教育通识内涵即三自三主理念。
▼校长论坛
      2019年10月22日下午,校长论坛在成都高新滨河学校微党校启动。校长论坛由成都高新滨河学校校长助理曲主任主持,参加校长论坛的有四川师范大学李松林教授、成都共同体12所学校校长以及共同体联谊校的领导和老师们,共同探讨自主教育理念与实践心得和感悟,思想盛宴,智慧交织。

发言人: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胡文东副校长
主题:“生长型”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内容:三力三长,学习力,适应力,创新力;长知识,长品格,长能力;1+x 教学模式

发言人:成都高新滨河学校蔡敏副校长
主题:“敬”字牵引,构建课堂教学新样态生
内容:深度阐述“敬”课堂内涵,重点关注课堂抓手、课堂评价以及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打造“敬”课堂教学新样态

发言人:成都市玉林小学郭先梅校长
主题:构建“双自”课堂,促学校特色发展
内容:双自课堂,自主自信,着力解决课堂“三多三少”问题,提高课堂效率,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发言人:成都市武侯计算机小学王艳钰主任
主题:博课堂,让精彩自主绽放
内容:博雅教育——博课堂,雅文化,聚焦自主性、参与性、拓展性;播下“自主”的种子,让学生的自信之花在分享中萌芽,自主之花在质疑中待放,创新之花在拓展中绽放。

发言人:成都高新新源学校杨芳校长
主题:向阳花课程
内容:一路向阳,一路绽放,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课程管理,打造师生系统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营造积极自主的学校精神文化氛围,积极探索课程变革和创新。

发言人:成都玉林中学附属小学凌乾川校长
主题: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实现生命的自由舒展
内容:突出课程育人重要理念,着力打造学校自主实践活动课程,让每个生命自然生长。

发言人:成都高新区芳草小学樊祥校长
主题:崇尚个性,办基于尊重和信任的教育
内容:探索个性化自主学习实践,注重学校学术和人文文化以及教师职业和专业发展,创造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认同文化,提升师生的自主学习活力。

发言人:成都高新区菁蓉小学陈曦校长
主题:机制撬动,自治共治
内容:从“三无”西芯到“三阶”菁蓉,提出自主发展,成长可见的教育理念,凝心聚力,众筹智慧,顶层设计,营造有温度的“菁蓉”文化。

发言人:成都高新区锦城小学李雪梅校长
主题:在变革管理中培育教师的自主成长活力
内容:创立教师成长课程,三段式管理营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创乐群学堂,通过项目认领方式,推行全员全科全域阅读。

发言人:成都市沙湾路小学胡松涛校长
主题:全人教育思想的思考与实践
内容:尊重生命至上,和谐发展的教育观念,实行走班选课制度,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和三维目标育人模式,积极开展全人教育校本课程。

发言人:成都教科院附属学校西区吕婧主任
主题:零度思维,点燃未来
内容:校长初到学校的感念,相同的爱给不同的你。受学校文化积淀感化,年轻的教师,教师积极工作态度和精神,源自学校品格教育的深入发展,师生共进。

发言人:成都高新区新光小学曾小燕副校长
主题:朗润教育,唤醒心灵的生命乐章
内容:朗照生命晴空,润泽新光人生,探索实施品格养成课程、学力发展课程和个性成长课程,注重教师梯级化发展策略,关爱生命,立德树人。

发言人:成都市九里堤小学李龙玉校长
内容:完善学校智慧教育体系,为九里孩子成长烙上三大底色——办学思考。

李松林教授点评:
自主,即人本,多元,自主是个体发展的根本动力,生命活力和最佳发展模式。
李松林教授从以下四方面进行点评:
一、各位校长脚踏实地,基于校本,自主选择发展和育人模式,并深度践行和实施;
各位校长关注人的生命和发展本质,深度思考和认识,深刻理解自主教育的含义,体现在对个人内源性生命的理解(好奇心、求知欲、自由自主),对个体追寻生命意义(安身立命、心灵充实与体验,自主发展,自我实现)把握和实践路径的探索(准确性和操作性)。
      自主是实现生命成长和发展的能力(选择和行动),是参与活动(学校活动、社会活动、课堂活动等)的权利和自愿自觉的品质。学校教育应该在为师生历练能力、为师生提供参与机会和培育师生品质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二、 自主教育的目标即学校特色发展,包括学校局部特色项目实施和学校整体特色发展。学校整体特色发展包括培养目标、办学理念、课堂和课程,关注教师、资源和制度三大护栏,寻求主动发展、自愿自觉的个性特色发展,即全面充分的发展。学校的课程应该做到尽兴、扬长和创生。
三、 学校与人的发展,从自主课堂、自主课程、自主管理三方面出发。
      在自主课堂中,教师需要引发、代发、启发和掘发学生的思维和潜能,学生需要在课堂中突出活力涌现,独立发现(问题和知识)和自我表现等方面的能力。
      自主课程指向选择性,即横向的多样性和纵向的层次性以及师生的共构型,学生、家长、教师、资源以及技术的联动。
      自主管理关注物质、制度和文化路径、专业和学术文化路径的探索,激活内部动力,挖掘深层次动机,问题意识和研究兴趣。
四、 自主教育的努力方向。
      构建德智体美劳的教育体系,全面发展,包括基本面的完全发展,多方面的整体发展,多样态的个性发展,聚焦核心素养、育人模式与课程体系,实践价值育人、实践育人、整体育人,探索适性自主育人的新模式。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