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复旦大学“似是而非”课火了,专怼伪科学!网友:求资源!

复旦大学“似是而非”课火了,专怼伪科学!网友:求资源!

阅读量:3769221 2019-10-25



最近复旦大学有一门叫
“似是而非”的课
出现在微博热搜
一时间引起网友的关注与好奇
↓↓↓

网友集体吃柠檬
纷纷表示:能不能有网络课?

@复旦大学 转发相关新闻表示:
通识课程哪家强?
中国上海找复旦!

01
“似是而非”这门课
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内容?
往下看↓
“一家医院患者死亡率高,是不是这家医院就不好?”
“西南某地区发生地震,不少房屋倒塌,是不是所有房屋都该到达一定的抗震等级?”
“天赋基因检测究竟靠谱吗?”
△座无虚席的教室 
这门课由复旦大学文、理、工、医不同学科的12位教授来教学,通过17个专题,向学生们阐述什么是“伪科学”。
因为课程内容比较新奇,选课人数超过1000,站着听课的学生每周都有。一登上热搜更是很快吸引了大量网友围观,不但讨论度达到2.2万,阅读量也达到了2.1亿。
网友除了羡慕“别人家的学校”以外,更是急切地全网求资源↓↓

02
将课程取名为“似是而非”,并非要博眼球,初衷就是要“反伪科学”。
究竟什么是伪科学呢?
在第一节课“用数学发现谬误”上,楼红卫提出一个疑问:某防火用具推销员说“家里发生火灾时,不能往卫生间跑,因为统计表明,火灾时,死在卫生间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说法对不对呢?
▲正在上课的老师
楼红卫说,“对与不对”,不在于论据的对错,而是在于从论据“死在卫生间的人数最多”到论点“不能往卫生间跑”的推理逻辑谬误:不论火灾时死在卫生间的人数是不是最多,都无法推断火灾时是不是应该往卫生间跑。
他又举了类似的例子:特别有名的三甲医院每日死亡的人数超过了社区卫生中心,是不是意味着看病要避开前者只去后者呢?
“这种逻辑上的错误广泛存在于大量统计数据和新闻报道之中。它们站不住脚,经不起争论,却让人印象深刻并难以抗拒。”楼红卫说。他希望这门课能够纠正不同学科里这样令人印象深刻的偏见,提供一些思考方式。
03
复旦的“似是而非”课,其实是受了美国华盛顿大学 “抵制狗屁”课程的启发。
这门课从统计学和逻辑的角度切入,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太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甚至于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于一些常识性的东西,时常会有错误的认知,缺乏必要的判断能力,尤其是当他们面对本专业之外的一些争议时。”
于是,在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楼红卫的组织下,集结了文、理、工、医不同学科12位教授的复旦版《抵制狗屁》课程,在2019年秋季学期,第一次出现在了复旦学生的课表上。
如果说《似是而非》课程的走红值得我们为国内大学在通识教育上的进步鼓掌叫好,那么华盛顿大学作为借鉴对象的《抵制狗屁》课程则更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这里要注意,《抵制狗屁》绝对不是一个夸张的译名。
这门课的英文名《Calling Bullshit In the Age of Big Data》,直译过来大概就是“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分辨并驳斥狗屁”。一个正经大学的正经课程取个带“狗屁”的名字,实在是相当另类。
对此,两位授课老师,华盛顿大学生物学教授Carl T. Bergstrom和信息学院副教授(当时还是“助理教授”)Jevin West在课程网站的问答部分给出了解释:
“实在找不到更好的替代词,如果你觉得“bullshit”这个词太粗俗,就用“bull”吧……
不过说实话,我们看重的就是这个词的粗俗。
毕竟,粗俗的语言有一种特殊的力量。‘我希望对你的说法表达保留意见’远没有‘你这就是放狗屁’有影响力。”

04
为什么要开设“抵制狗屁”课程?
要想弄清楚为什么要开设“抵制狗屁”课程,首先要搞明白什么是“狗屁”?
对此,两位老师给出的定义是:
“狗屁指的是公然罔顾事实和逻辑的语言、统计数据、图表,以及其他呈现方式,它们的目的是让受众留下深刻印象并且让人难以抗拒。”

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我举例做个简单说明。近日被媒体曝光的“量子波动速读”。

培训机构称读书者在翻书时,“可以通过量子波动,让头脑中产生动态影像”,不需真正阅读,就能理解书中的内容。
一旦学会此法,你家孩子直接以心灵感应的方式高速获取信息。只要翻书1-5分钟,就能看完一本10万字的书,并准确复述80%以上的内容。
你是不是觉得这种明显的骗术谁会信啊?但事实是,不管你信不信,总有人为此上交“智商税”。
什么“蒙眼识字”、“超感知”、“ESP”、“右脑开发”……在当下教育焦虑、知识焦虑的传染下,只要有那么几个真傻、假傻的人先信,最后一定会发展到更大圈子的家长共同相信。
这些是什么?正是所谓“狗屁”
但没办法,狗屁,就是很多人信啊!
斯坦福大学针对7804位学生的网络阅读方式进行调查,发现82%的学生分辨不出来广告和一般新闻。许多学生仅根据一则新闻所包含的细节是否丰富,或者是否配有图片来判断真假,而不是把新闻来源的可信度作为依据。
这就是为什么要开设《抵制狗屁》课程, 因为如果不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处理信息,我们都将沦为信息爆炸时代的牺牲品。
05
的确,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呈现出了疯狂增长的态势;自媒体盛行,人人都能发声,这都给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温床。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在海量的“狗屁”中,最低级的骗术,就是利用人性的贪婪。最典型的就是诈骗电话,虽然到处都在宣传 “警惕电信诈骗”,但总有人会“智商掉线”,如果你当时相信“天上会掉馅饼”,那你就上当了。
另有更多的“狗屁”,针对的是我们的不良情绪。
前几年疯传过的一个笑话:“医生罢工人数时间与国民死亡率成反比”。
这个笑话的所谓依据,是当初流行过的一个说法,“1/3病人是医生治死的”。
笑话里煞有介事地说,哥伦比亚某城市医生罢工52天,当地死亡率下降了35%;以色列全国医生大罢工1个月,当月全国死亡人数下降了50%;中国西医如果罢工3个月,能让150万人避免死亡。

先不说这些数据根本无从查考,有一个大漏洞就明明摆在那里——假定“1/3被治死”的结论成立,那么就有2/3被治活了。
医生不上班,被治死的不会死了,被治活的自然也活不了了。
可是,这种明显违背逻辑的谣言,居然很多人信、许多人转。这并不一定是他们的数学不好,而是因为对医生存在的偏激情绪,降低了他们的思考能力。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狗屁”都那么容易分辨,一个众所周知的观点是:人一旦进入群体之中,智商就会严重降低,这也是为什么传销的洗脑课总是能成功收割一茬又一茬韭菜的主要原因。更为吊诡的是:人们往往不容易轻信小谎言,却很容易相信大谎言,19世纪英国作家科尔顿说,“有些骗局布设得如此巧妙,只有傻子才不受骗上当。”那些布设巧妙的往往是大谎言。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读书
提高对“狗屁”的抵制能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规范教育,特别是人文教育与社会启蒙教育,同时也要了解和重视自己易于上当受骗的心理弱点,有了这两条,民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增强,被欺骗和利用的危险也就自然会随之降低。
如果还想要获得更多海外留学信息
可以扫码关注思行博教的公众号
我们有专业的老师给你建议以及指导哦~
电话:027-85575090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广场写字楼22楼2203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