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开设了一门新课程,名字叫“似是而非”,这门课程由该校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楼红卫组织开设,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卢大儒命名的课程,这门课程集结了文、社、理、工、医等不同学科的12位教授,准备了17个专题,这些专题在网上引起了巨大的关注。

在最近一次的课上,该校物理系教授盛卫东以“磁化水”、“量子波动速读”等进行举例,揭露了当下最“时髦”的科学骗局,让学生笑声不断。课程开设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对伪科学的辨识能力。
这门课程受到了同学们的青睐,课程的容量是258人,选这门课程的人数超过了1000 。每周二晚上六点半,复旦大学第三教学楼3409教授都是一座难求,不少学生只能靠墙站着听,甚至有趴在窗外听的。很多同学六点之前就来占座。可见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喜爱。
还记得在第一节课上,这个专题是“用数学发现谬误”,楼红卫教授提出了一个疑问:某防火用具推销员说“家里发生火灾时,不能往卫生间跑,因为统计表明,火灾时死在卫生间的人数最多”,这个说法对不对?引起了学生们的热议。

楼红卫教授随后进行了解答,“对与不对,不在于论据的对错,而是在于从论据‘死在卫生间的人数最多’到论点‘不能往卫生间跑’的推理逻辑谬误。不论火灾时死在卫生间的人数是不是最多,都无法推断火灾时是不是应该往卫生间跑。”楼红卫教授接着举例,“一家有名的大医院每天的死亡人数大于小诊所,是不是看病就要去小诊所呢?”
这样一说,立马就让学生豁然开朗,楼红卫教授表示,不管是在现实世界还是网络世界,似是而非的“科学论断”层出不穷,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往往面对一些常识性问题时,也会缺乏必要的判断能力。开设这门课程,不仅仅是驳斥这些伪命题,而是让学生用一种更加科学的思维方式,在生活中能举一反三。用科学的眼光看世界,以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

楼红卫教授谈及开设这门课程的额初衷,此前几位老师在朋友圈看到一篇介绍美国的大学开设课程的文章,进一步了解发现,这门课程与大家的想法不谋而合,“美国版”课程由生物系和信息学院两位老师讲授,和“美国版”的课程不同的是,我们的课程集结了更多的学科力量,帮助学生纠正涉及不同学科的偏见,培养科学的精神。
教授在课堂上也会给出一些问题,留给学生去思考,据悉,这门课程将通过撰写小论文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楼红卫教授表示:“这门课的作业,可能会让不少本科生写出人生第一篇论文,体会做科研、做学问的意义。”

这门课程是一次有趣的探索,在全网已经掀起了巨大的反响,年轻人如今已经不缺乏获取信息的渠道,但是更加需要基础理论和科学思辨来支撑整个知识体系。这门课程将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是一次不错的尝试。
易美云学术专注SCI/SSCI论文写作、社科基金申请、matlab编程培训等,海量SCI/SSCI指导课程、学术网站资源、科研工具、SCI/SSCI发表经验贴,免费在线咨询。欢迎关注我们,公众号:易美云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