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复旦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分析及考研经验分享

复旦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分析及考研经验分享

阅读量:3769246 2019-10-25


考试科目及参考书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或201英语一或241法语或242德语
③705文学语言综合知识
④809中外文学与文艺理论
初试参考书目:
古代文学用的是袁行霈编的中国文学史四卷本
外国文学是郑克鲁的外国文学史配套崇文书局出的外国文学史辅导及习题集
现当代文学就是以三十年、洪子诚和陈思和老师的当代文学史
文学理论的东西: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文学理论
大量复旦老师的专著论文
严家炎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新中国文学史
复旦出的中国文学史新著、分体文学史
复试科目:
①011007中国现当代文学

报考难度分析
分数线:347
拟录取人数:3
报录比:62:11
难度系数:★★★★☆

复习经验总结
我是去年3月份正式开始准备考研的,因为大三下半学期还有很多课,所以从3月—6月期间,基本每天的学习时长在5到7小时。这段时间我是每天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交叉着看,古代文学用的是袁行霈编的中国文学史四卷本,外国文学是郑克鲁的外国文学史配套崇文书局出的外国文学史辅导及习题集,现当代文学就是以三十年、洪子诚和陈思和老师的当代文学史为主要教材,看了很多书单上列出来的书目,以及在b站上找到的北大温儒敏老师讲的现代文学和陈晓明老师的当代文学的公共课。同时,我每天晚上都会花2到4小时的时候看作品,现当代文学与外国文学包括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品都基本看了一遍。(主要是大学期间作品读的不算多,只能花大量时间恶补作品,甚至到11月份的时候我还每天花2小时看作品。。作品可以分为细读和略读,有一些作品对精读要求不高,大家自己斟酌就行。我个人是觉得读作品对于枯燥的看教材来说是一种调剂,非常有趣,学烦了读读作品很有意思)6、7月份除了上述科目之外,我开始看文学理论的东西,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文学理论的书一起读的。到7月末,我的一轮复习就算结束了。一轮复习注意不要花很多时间做笔记,只需要非常仔细读教材,记下每一节每一章的框架结构与关键考点即可。
8月份我开始进行二轮复习,我主要做了3个工作。(二轮复习的时间就是8月份到11月份,每天学习时间在9-10小时)
第一,我把复旦往年705与808真题,以及复旦考博题、期末考试题都找出来,一个一个题的过,每一个题都自己写答案,翻教材专著论文去写思路和答题框架,在此感谢复旦的廖学长提供的真题和参考答案,节省了很多时间。到12月份的时候我已经把真题前前后后做了3遍,对复旦的常考考点可以说非常熟悉了,很多东西已经不需要背诵就可以直接流畅的讲出来,同时也在不断阅读论文和专著的情况下对答案进行补充扩展。在大量做真题研究真题之后,就会发现很多套路性的东西。比如:复旦非常喜欢考文学史发展脉络与大范围的时期对比(如考过近体律诗和古诗的区别联系),骈文的发展阶段,水浒传、西游记的成书历程,40年代文学发展、80年代文学新变等等,同时对高频考点,如胡风文学思想、莫言、鲁迅、沈从文、王安忆,潜在写作、古代文学如骈文、变文、文选学、元明清长篇小说、苏轼陶渊明、四始六义、桐城谬种乃至经史子集分类、排平仄等题了如指掌。
第二,二轮复习我看了其他的教材与大量复旦老师的专著论文,如严家炎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新中国文学史,复旦出的中国文学史新著、分体文学史等等;同时,我开始背诵一些高频考点,如现代文学30年和洪子诚本的当代文学史,我大概背了2,3遍,没有稳定知识储备不会有高密度的知识输出。对于文学基础中的科目,我也重新梳理教材,背诵高频考点。在此提醒大家,文学基础因为科目太多,不可能和专业课一样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我直接放弃了705的五选二论述题中的其他科目,只准备了古代、现当代和外国文学的论述题,其他只准备名词解释。另外,文学基础的题重复率非常高,所以对于很难啃的文论和语言学的名词解释,我除了准备了教材中的高频考点之外,把往年所有真题、期末、考博题收集起来弄清楚,考试基本不会超出这个范围。如今年705考的赵元任、会意字等等都是以前真题考过的东西。(就算超出去了,,也是大家都不会。。)同时,建议大家思路放活,不要拘泥于教材上的一些知识。比如,随时关注各种文学杂志推送,在9月份我发现复旦开了贾平凹最新长篇小说《山本》的座谈会,我就去知网下载了贾平凹的研究与《山本》的研究论文等等阅读,今年的808就考了《山本》的名词解释。再如,建议大家都去关注一下喜马拉雅电台上的各种讲座和复旦老师开的中国文学大师课等等,受益匪浅。
*以上转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编辑删除。

资料很难得,学姐已经帮忙整理好了,可以扫码免费来拿
                                   
微信:kaoyan306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