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考研分析及考研经验分享

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考研分析及考研经验分享

阅读量:3769258 2019-10-25


考试科目及参考书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或201英语一或241法语或242德语
③705文学语言综合知识
④809中外文学与文艺理论
初试参考书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温儒敏;
《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三册,严家炎;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温儒敏;
《众妙之门——文本细读》陈晓明;
《文学考研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论述500题》;
《古代汉语》上下,郭锡良;
《现代汉语》上下册,黄廖;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
《文学理论》童庆炳。
复试科目:
①011010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
报考难度分析分数线:374
拟录取人数:1
报录比:5:2
难度系数:★★★★☆
复习经验总结705文学语言综合知识又称大综合,包括文学和语言学两部分。大综合=文学+语言学=文学史(古代、现当代、外国)+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语言学(语言学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 
1.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学史(四卷)》袁行霈编。暑假的时候开始看的,第一遍是逐字看下来的,目的是对整个文学史有一个基本印象。这套书每一章前面都有关键词,对于把握段落大意挺有帮助的。一开始看得比较慢,大约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把四本书看完。近几年古代文学史的名词解释倾向于出“一代之文学”,例如神话、楚辞、元杂剧、南戏、神魔小说,或者有名的文学特点,如性灵、建安风骨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例如前四史、临川四梦、《广韵》、《云谣集杂曲子》。总的来说,考到的知识点不会很陌生,但是要得满分也不容易,不能答得过于言简意赅,除了基本定义之外,还要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分析和阐释,表达清晰。已经考过的知识点可以提示你考察的方向,比如考过楚辞、杂剧、吴歌西曲,那就有可能考诗经、乐府诗、志人志怪小说、唐传奇等等。很多都可以在章节名中找到,但也有一些潜在考点需要自己悉心体会,及时补充笔记,平时看到一些陌生的名词也立即补充到笔记里去。 
     论述题的总体特点是偏爱考某一类文体的演变,比如《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小说的历史发展、骈文的历史发展。因此对于每一种文体都要按朝代进行归纳,比如小说的历史发展就可以先大致分为初期、成熟、近代小说新发展,初期部分可以具体写写神话传说、寓言、史传、志人志怪小说之间的关系,成熟部分可以再分文言小说的成熟和白话小说的成熟,近代小说部分的整理也是一样的办法。完美的框架并不存在,毕竟这和参考教材和个人的归纳方式都有关系,在第一遍整理的时候也往往有所缺漏,很正常。虽然我很早就建立了框架,但直到考前还在不断往里补充,重要的是把握住脉络,抓大放小。 
2.现当代文学史:《现代文学三十年》编得很好,表述非常清晰,只要重新组合一下目录,框架基本就出来了。《三十年》的最大优点是对于把握文体的发展脉络很方便,例如现代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缺点是在整理作家的时候会发现详略差距不小,经历过时代和风格转变的作家也往往被分散在不同时期进行论述,如丁玲、巴金、曹禺,需要自己进行整合。此外,张爱玲、钱钟书的篇幅都很短,需要自己去找其他的资料进行补充。 
      名词解释前几年考过文学改良八事、《文学革命论》、《现代》期刊、《摩罗诗力说》、茶馆体话剧等等,今年则考察了《蚀》三部曲和创造社。名词解释可以按照文学社团、刊物、著作、流派等等进行分类整理,但也要注意潜在考点,至少要有印象,不要出来一个名词你说你从来没听说过。 
      论述题考过具体作家,如沈从文的文学特色、丁玲创作历程的转变、周作人的文学思想,鲁迅的杂文和周作人小品文的比较;某一类文体,如战后现代派诗歌的发展、还有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综合考察,如五四新文学的先锋性和80年代小说的先锋性的比较,所以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每种文体的发展演变都要好好准备。 
     当代文学史主要看的是陈思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脉络清晰,例子详实,表述得也比较接地气,不难读,可以配合他的《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一起看。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更像历史书,虽然我最后在自己准备大题的时候没有用到太多这本书里的表述,但它对我加深理解当代文学的确很有帮助。当代文学在名词解释部分考察得不多,在论述题部分考过文革文学、80年代和90年代的文学史、张爱玲50年代后的文学活动、胡风的文艺理论观及其与《讲话》的差异、史铁生的创作历程。因此当代文学的复习应侧重作家作品、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文革表述、文艺思想等。 
4.批评史:《中国文学批评小史》周勋初、《中国文学批评史》张少康。前者提纲挈领,后者论述详尽。复习时建议配合中国文学史一起用。 
5.语言学:名词解释里考两个,大题考一个。大题是五选二,因此语言学的大题我本来是打算放弃的,但万万没想到今年又又又又考了音位…于是义不容辞地选做了这道题,而且特别有把握。再次提醒千万不要因为考过多次而抱有侥幸心理觉得今年应该不会再考了吧,多次考到恰恰证明这个知识点实在太重要了,答应我请千万多注意好吗。 
     话说回来,当时的复习重点也还是放在名词解释上的,先通读一遍徐通锵、叶蜚声《语言学纲要》,按照语音、语法、文字等等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再看申小龙的《语言学纲要》进行查漏补缺,这样语言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就有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名词解释更为具体一些,如古代汉语考过六书、古今字、四呼、重要语言学家(段玉裁、许慎等)、工具书(《康熙字典》、《尔雅》等),现代汉语考过《汉语拼音方案》、语义场、汉藏语系等等,反正总体上就是很细很杂,我自己在整理的时候还背了十三辙十八韵orz,参考书目是胡裕树的《现代汉语》和张世禄的《古代汉语教程》。最后,徐志明的《欧美语言学简史》也要翻一翻,从目录里就能看到很多考点,比如普通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等等,也涉及到一些语言学经典如阿尔诺和朗斯洛的《普遍唯理语法》、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等等。
*以上转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编辑删除。
资料很难得,学姐已经帮忙整理好了,可以扫码免费来拿
                                   
微信:kaoyan306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