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似是而非》| 复旦金课为何爆红网络?不妨来听一节

《似是而非》| 复旦金课为何爆红网络?不妨来听一节

阅读量:3769267 2019-10-25


基因能够算命吗?人工制品一定比不上天然草本?“春节”的英译
是“Chinese New Year”(中国新年),
还是“Lunar New Year” (阴历新年)?
这些问题源自复旦大学昨日冲上微博热搜的一门课程——#复旦开了门课叫似是而非#,一门听着名字就想上的课!这节课目的是为了培养同学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这信息爆炸,鱼龙混杂的社会中辨别真假,认清什么是伪科学什么是真科学。

每到周二18:30,《似是而非》的开课教室H3409便“一座难求”,站着听课的学生每周都有。第一轮选课过程中,在课程容量为258人的情况下,《似是而非》选课人数超过一千。

一时间,人民网和人民日报微博下的评论中万千网友都期待着这节课登上网络,开启直播,让这节金课走出大学,也给整个社会上一堂辨别是非的课。

说了那么多,究竟这节课讲什么?快来看看下面这张表!

《似是而非》集结了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医学、文学、哲学、政治学、历史学在内的众多学科骨干教师,讲课内容丰富多元,意图普及思维和纠正偏见。
一张表肯定不够解馋,虽然没有视频直播,但我们为你找来了图文转播!
在第一堂课的一小段中楼老师讲到究竟什么是“伪科学”?
楼老师提出一个疑问:某防火用具推销员说“家里发生火灾时,不能往卫生间跑,因为统计表明,火灾时,死在卫生间的人数最多”这个说法对不对呢?
楼红卫说,“对与不对”,不在于论据的对错,而是在于从论据“死在卫生间的人数最多”到论点“不能往卫生间跑”的推理逻辑谬误:不论火灾时死在卫生间的人数是不是最多,都无法推断火灾时是不是应该往卫生间跑。他又举了类似的例子:特别有名的三甲医院每日死亡的人数超过了社区卫生中心,是不是意味着看病要避开前者只去后者呢?
“这种逻辑上的错误广泛存在于大量统计数据和新闻报道之中。它们站不住脚,经不起争论,却让人印象深刻并难以抗拒。”楼红卫说。他希望这门课能够纠正不同学科里这样令人印象深刻的偏见,提供一些思考方式。
虽然没有课程直播,但是上课的同学们自己组建了一个公众号“积微偶录”,记录了他们的课程笔记,保证让你身临其境感受课堂的魅力(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中历、西历与“时间主权”》
邵老师提醒同学们:伴随着改历,有人也过起了西洋的节日。“过西洋的节日没问题,但要明白你为什么会过西洋的节日,而非其他民族的节日——那就是现在的‘时间主权’在西方;另外也要明白,许多西洋节日是有宗教意味的,如果你不是信者,也不宜随便过。”最后,邵老师以一个发人深省的提问结束了本讲:
“古代东亚的‘时间主权’在中国,现代世界的‘时间主权’在西方,未来天下的‘时间主权’在哪里?”。

《基因能够算命吗?》
卢老师说到,天赋基因检测可以对人们普遍关心的性格天赋等方面做出评估或分析。但是,此种检测只能作为个人的娱乐与消遣。原因至少有两点:一方面,这种检测以“相关性”为最终尺度,而不是“因果性”。另一方面,人类有许多形状的表达受后天环境的影响的程度非常大,这不是一个命中注定的结果。

总的来说,似是而非是这样一门课程:它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对伪科学的辨识能力,同时纠正思维偏见、走出常识误区。我们也希望,这种科学精神、独立思考风气可以影响更多的人。
看到这里,
你是否也对复旦的这门课心动了呢?
别急,复旦的金课可不止这一门
这不,小编们纷纷激情推荐自己喜欢的复旦金课:

比如:
蒋昌建老师的《国际关系导论 》
陈果老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骆玉明老师的《古典诗词导读》
任军锋老师的《论美国的民主》
等等等。。。
当然,如果你有任何想安利的课程,
请毫不留情的把课程信息和推荐理由写在评论区,
我们一起来分享!
快快来收割评论区吧!
上!课!啦!
供图丨复旦青年
来源 | 复旦招生
复旦扫描二维码校园关注我们吧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