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建良,1947年出生在湖南汨罗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
李建良回忆自己小时候,刚建国不久,中国一穷二白,几乎没有自己造的东西,好的东西都会带个洋字,洋火、洋布、洋瓷缸.......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李建良与祖国共同成长,用一辈子见证祖国和民航的跨越式发展。

参军入伍结情缘,最好青春献机务
1969年,部队到县里来招兵,一直向往部队的李建良想都没想就报了名参军。进入部队后,李建良被分到武汉南湖机场机务队。
李建良说:“我们那个年代的人,都很单纯,听党指挥,服从组织安排。”就是这样一个服从组织安排的人,与机务结下来一辈子的情缘。
那个时候,民航归属军队管理。李建良进入机务队后,由于他思想上上进,工作上积极,很快,他就在1971年入党,1973年被选为机械师。
当年的机械师属于干部身份,按照惯例,作为干部,都要进入干校培训,但是机务工作忙,他一直未曾参加培训,不仅没参加培训,参军头4年也一直没有回家探亲。
谈起这段岁月,用他自己的话说,那时候几乎一年到头都泡在机场,没有节假日和周末,20多岁最美好的青春岁月都奉献给了机务工作。

在航展上与苏27合照

为家庭回归故里,投身家乡民航建设
再后来,由于父母年事渐高、与妻子分割两地,李建良向组织申请调回长沙机场。
1980年,伴随着民航划出军队,李建良回到了长沙大托铺机场。
回到长沙后,李建良生活开始变得丰富起来,生儿育女、照顾家庭、孝顺父母,一边是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另一边伴随着改革开放,民航业开始快速发展。
飞机数量逐步增多,长沙从最开始的6架运-5,到后来引进安-24、萨博飞机,飞机种类变得丰富,要学习的东西变得更多。

80年代在大托铺机场的家里
面对挑战,李建良在工作上,更加兢兢业业,作为骨干力量,李建良参与多项机型的改装培训。
1989年,长沙黄花机场建成通航,长沙完成民用机场与军用机场的分离,随着黄花机场投入使用,民航运输量进一步上升。
1992年,民航体制又一次改革,原来的湖南省局一分为二,成立了新的航空公司,南航湖南飞机维修厂也是在那时诞生的。李建良作为骨干被划入南航机务,开启了新的工作进程。
1993年底,湖南引进3架B737-500,在当年这可是“洋气货”。不同于之前的俄制飞机,B737维修资料、维修设备包括维修理论都焕然一新,李建良作为骨干力量,参与B737接收工作。
2005年,年近退休的李建良又见证了南航湖南机队换装A320机型,这类机型相比于B737机型,最大的不同在于驾驶系统成为了电传操纵,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更高,更为先进。

首次与B737合影

传承安全作风,干机务很自豪
谈到机务安全,李建良说:“我们刚工作时,那个时候有个口号,一钉一铆都要对党负责,对毛主席负责。”对于工作是严格要求,有风险的事绝对不能做。
不仅如此,那个时候的机务工作还有独属于当年的特色,保密性极高。因为在那个年代,机务属于部队,是很神秘的,上班时要去保密室领取资料,下班后做的材料记录都要归还保密室。
民航独立后,安全要求进一步上升,李建良回忆起当年机务考核技能的一个细节,当时对飞机进行检查工作,按照规定,必须根据检查单一条条落实,即使你对飞机非常熟,能背出检查内容来,也不行,不按检查单来就是零分。
就是这样保证不出错的精神和方法,在机务系统一直延续到如今,并逐步演变吸收成“按工卡施工”、APS等理论。
李建良回忆起往昔工作岁月:“虽然干的岗位有所变化,工作有时候也很辛苦,但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有离开过机务系统,这辈子不后悔,干机务很自豪。”
也正是李建良那一代人,在维修厂树立起优良的机务工作作风,始终秉持一个信念——维护好每一架飞机,保证不让飞机带故障上天。这也是湖南飞机维修厂能够持续保持14年无维修差错好成绩的原因。

光荣之家

退休生活丰富多彩,持续关注单位发展
李建良退休后,并没有闲着,他还是持续地关注着湖南飞机维修厂的发展。
?2009年,湖南飞机维修厂取得A320s飞机C1检、2013年C2检上项。
?2017年,取得V2500/CFM56-5B换发能力。
?2019年,首次起落架更换,深度维修能力持续提升,同时还具备B737CL/NG、A330、A320NEO等多机型航线保障能力。
机队数量从李建良退休时的10架增长到如今的22架,机务人员从当时的100余名增长到如今的300余名......
看到湖南飞机维修厂不断变强,李建良感到很高兴。
李建良的生活也丰富多彩,每年保持出国旅游一次、国内旅游一次,欧洲、日韩、东南亚、港澳台他都去过。
去了这么多地方,看了这么多人,李建良愈发地觉得还是祖国大陆好,他由衷地感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7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也正是国家的强大,才让他有这么好的晚年生活。
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