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成陶第九期“教育问题时习会”在田家炳中学举行

成陶第九期“教育问题时习会”在田家炳中学举行

阅读量:3786918 2019-10-25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
有思想 有深度 生活即教育
关注
导读
10月24日,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九期“教育问题时习会”在成都市田家炳中学举行,参会校长、教师围绕“学校文化建设如何落地生根?”“新时代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策略”“劳动教育如何融入学校形成特色?”三项议题展开讨论。
《行知纵横》记者 邱滋培 编辑、校对 李海燕
 

成陶会长、成都师范学院教授姚文忠,成陶副秘书长、成都市金牛区学生劳动教育中心主任傅毓宗,成陶常务理事、成都市田家炳中学校长胡文武,成陶专家委员会专家、四川省成都华西中学校长文波,万汇国际学府校长蓝继红,川大附中初中部副校长王源,成都市大观小学副校长陈婷婷,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谭红,以及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七中育才学校学道分校、成都市青白江中学、青白江区大弯小学、都江堰市天马学校、资阳外国语实验学校、成陶校园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徐磊等21人参会会议。
成陶秘书长、《时代教育·行知纵横》主编李清主持会议。
议题一:学校文化建设如何落地生根?

姚文忠教授指出,校园文化要通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语言文字来呈现,这可以保障校园文化有文化的厚度、精神的高度,归纳起来就是人、事、言,我们梳理好校园文化的历史脉络,校园文化将会对一校师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学校人、事、言的呈现,可以让我们看到历史人物的努力与影响在何处,有助于给当下师生带来现实的指导意义。

成陶常务理事、成都市田家炳中学校长胡文武在发言中说:“学校文化反映了学校的育人方向与价值取向,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文化教育不仅在于课堂,更在于学校的历史文化,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我们开展学校文化建设,要避免‘两张皮’的现象,力求做到文实相符,留下真正能打动人的教育故事。”

成陶专家委员会专家、华西中学校长文波表示,学校文化有很多,要因地制宜开展,要‘与崇高思想相伴’,开拓未来文化,接触教育本质。会上他还分享了学校“打造校园十景”的经历,比如,“班旗飞扬”“气象万千”“校园之心”等内容,内容详实,抓住了学校文化建设的要点,更为参会校长带来了很多富有创造性的实施路径。

川大附中初中部副校长王源认为,在对校园文化进行梳理呈现后,需要我们的坚守与传承,不随大流,不人云亦云,这是我们教育者的态度,更关乎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宗旨。
成陶校园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徐磊讲,学校文化是价值观的建设,为的是使所有人朝着一个目标努力。
议题二:新时代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策略
培养创新人才,关键在教育,其核心直指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改革要坚持文化自信。要弘扬我国优秀文化和教育传统,好的经验要坚持,不足的要补齐。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学校办出特色,鼓励教师教出风格。
针对“鼓励教师教出风格”姚文忠教授也分享了他的看法,他认为,对于教出风格这一点我们首先要回答什么叫教学风格?这是关键问题,其次是弄清楚教学风格说的是什么?再次是教学风格与教师先天气质有关,还是与后天学习有关?最后是教师心理与人格基础,“风格与格调是教育的一种本事。”我们可以把风格看成是教师专业化的新标志。

成陶秘书长、《时代教育·行知纵横》李清表示,学校是一个大的集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学校的特点之一,也是产生各种可能性的重要前提条件,我们应该允许教师多样化发展的可能,而不以评特级等头衔做指标。
针对这一议题,文波分享道,情感的纽带是重要保障,身为校长需要让老师对学校、对教育工作本身产生浓厚的感情,使其自我投入。以华西中学为例,学校正在开展“重走学术之路”与“重返大学计划”,让老师在实践中试验,踏踏实实做学术,认认真真搞教学。
议题三:劳动教育如何融入学校形成特色?
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道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开展好劳动教育?如何界定劳动教育?如何将学校劳动教育与家庭劳动教育深度融合?这些问题是摆在我们眼前的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成陶副秘书长、成都市金牛区学生劳动教育中心主任傅毓宗表示:在近代历史上,陶行知先生在1927年就曾提出“农夫的身手”“劳动的身手”等口号,1934年更是再度倡导“劳动即生活”。他认为,劳动教育的根本在生活中,我们要厘清劳动教育在校园内外的关系,劳动与“四育”的关系,需要我们通过学科课程来实现,挖掘学科课程的劳动元素,让其更加鲜明,富有辨识度。
会后,成都市大观小学副校长陈婷婷说,实施劳动教育的校本课程,应当考虑学校生源状况、学生成长背景、家庭情况等科学设计劳动教育内容。大观小学生源以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为主,结合学校实际,我们有针对性地实施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将校园劳动、班级劳动、家庭劳动和社区劳动进行整合,细化年级目标和具体内容(在家庭劳动方面,按任务由易到难、内容从自我服务到他人服务的序列制定家庭劳动月课程表加以实施),学校以分享式、展示式、竞赛式等方式实施多元评价,颁发各类劳动奖章,让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学会劳动技能,完成劳动课程内容。
“教育问题时习会”:以问题为导向,知行合一

截止本月,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开展的“教育问题时习会”已开展一年,共计九期,讨论议题数十个,先后走入四川省西藏中学、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成都市天府新区白沙中学、成都市沙堰小学、邛崃市高埂九年制学校等学校,其中两次是由成都市天府新区教体处、武侯区教科院主导,反响热烈,效果显著,深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参会校长、教师好评。
四川省原副省长韩邦彦对“时习会”评价道:“教育问题时习会”有创造性,知行合一。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十期“教育问题时习会”将于12月在四川省成都华西中学举行,届时,欢迎广大教育同仁参加。

 成陶常务理事单位:成都市田家炳中学
成都市田家炳中学创建于1925年,始借锦江畔蓥华寺一隅为校,称“成城公学”,取意“众志成城,公学兴国”;在历史的演进中,先后更名为“成城中学”“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成都十九中”。
2003年,蒙泽香港著名慈善家、实业家田家炳先生捐资助学,遂更名为“成都市田家炳中学”,成为全国田家炳中学中的一员。此后,学校又先后整合了原莲新中学和原锦江育才中学,发展成高、初中两个校区。学校既秉承近百年发展的历史文化精神,又弘扬田家炳先生“宁可实而不华,不可华而不实”思想,形成了“履仁崇智,明德卓行”办学思想,践行 “润育、厚养、融化”的育人理念,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崇实文化·适性教育”的办学特色。近年来,在锦江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广大教职员工不懈努力,开拓教育视野,加强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稳步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逐步提升办学效益,塑造了“成都田中”教育品牌。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荣获“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省级样本校”“四川省绿色学校”等众多荣誉。多年的办学实践,学校以“实文化”的深化发展为突破口,进一步凝练和提升学校的文化品质;完善学校德育目标的专业化,持续构建德育活动的序列化,让“两化德育”为学生的成长发展铺路;探索教科研结合的“三实”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建构优质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完善具有内涵发展力的“四实”校本课程体系,建构优质学校的课程开发与改革模式;以“五力”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为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
在此
感谢本次“教育问题时习会”承办方
成都市田家炳中学
希望学校越办越好
一日千里

-END-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422次推送
投稿邮箱:cdstxzyjh@163.com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