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icDnVKzcVmobQJ38V52H8j8YwhBuSloyzrAgu4Tiaf3JZXh6Y0xvIEbrQTSBpNkWWibl1uw8CbPUbPTHMAVdQ7V9w/640?wx_fmt=jpeg)
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人人都是自媒体,不知从何时起,我们习惯了在各类社交媒体上晒美食、晒美景、晒自拍、晒成绩、晒加班、晒孩子、晒对象、甚至晒车、晒房、晒学历、晒工资、晒福利……在我们为各种五花八门的“晒”而乐此不疲时,在盲目追求所谓的“晒”的意义时,是不是已经遗忘了什么?缺少点什么?
比如晒个太阳、晒下被子。
背对太阳,暖和极了。别人都不知道
第一次听“负暄”的故事,是在三时生活·同云馆,桃大山人请了专业理发师前来剪头时讲的。记忆深刻的是她陈述的这个典故中田夫的话,“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自曝于日的农夫感知到太阳的温暖,对其妻子说自己发现了天大的秘密,要去告诉君王。
当时自己一下子震撼住了,内心的诧异程度应该不亚于田夫妻子听到田夫话的心情。不禁感叹这是一个多么热爱生活、热爱万物、接地气儿的人呀。嗯,内心简单,会看到有别于芸芸众生的不一样的风景和故事,感知到于绸人广众无关痛痒的有关痛痒。
晒太阳和晒被子,接地气儿
在山上眼观桃大山人洗头、剪头的全过程,了解到这是忙碌的日子中很有仪式感的事,并发现洗头原来可以这样有趣、有意义。
晒水是洗头前的准备工作之一,时间充裕的话还会用艾草煮水。在风和日丽的午后用古树茶洗护套装洗发,在理发师剪发时还可以顺便晒个太阳,喝着炭火煮茶。连理发师都感叹:“没想到理发还可以在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下进行,身心愉悦,真的很接地气儿了。”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icDnVKzcVmobQJ38V52H8j8YwhBuSloyz6gH6oe4R3MCyMYbSFGHhAgoKVzlFXqTyHDp5bD6r6ArSWhFYwthsBg/640?wx_fmt=jpeg)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icDnVKzcVmobQJ38V52H8j8YwhBuSloyzVXkAQv6Nzf6lemN1sS0V7yuLDibXvmaOkOGbGBGSRZkJXNle4bG9poA/640?wx_fmt=jpeg)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icDnVKzcVmobQJ38V52H8j8YwhBuSloyzsAq0ubTK8s3bmmINSoSa9L2Oichyhmlqen7CyFnFibOuhtYWzMechUibg/640?wx_fmt=jpeg)
前几天又见到桃大山人晒被子。深秋的阳光格外明媚温暖,不好好晒晒自己和被子、棉衣物,真心可惜了这大好的自然恩赐。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icDnVKzcVmobQJ38V52H8j8YwhBuSloyzGOLbJjGzCyNGtYy4jc4I0W0OxKv3nrJAXMzB1zWsqRgZfg9LpNM6yQ/640?wx_fmt=jpeg)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icDnVKzcVmobQJ38V52H8j8YwhBuSloyztxsxSic8kSp70ZSjFNmib3jibLD7BFsP2T4p1dvXpo9I2wtEDWwyma1aQ/640?wx_fmt=jpeg)
手工泥土染的棉被褥在晾衣绳上铺展开,经有规律地拍打后,被面逐渐与阳光交融,晕染,旁边葱葱绿竹的剪影印在被子上,仿佛隽写上了朦胧的诗意。人间温暖,莫不如此。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icDnVKzcVmobQJ38V52H8j8YwhBuSloyzGPPVYeibmHOmX6nicyuSKsicQRJM7eEJKcbbFiaBa27HONVKTIOGeIXUiaA/640?wx_fmt=jpeg)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icDnVKzcVmobQJ38V52H8j8YwhBuSloyzg4cWYwlAfzHQxZu5TDlmMA4LkLed8nt8pxwGicMAo5zribI5m1bVrzkQ/640?wx_fmt=jpeg)
阳光照在身上,暖在心里
中医有“采日精”的说法,就是采集阳光以生发清阳之气。“日精乃太阳之气,月华乃太阴之气。二气交触,是生万物。……采咽日精月华则得清阳之气,能使愚拙潜消,清灵畅达,顽疾不染,神气日增,其益无量。”阳气充盈,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才会提高。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k5yAaEsaAxtZyBQwgReDO2SibmggMuB8pKsFhx0rZtYDqL2o54FLN28BuAtTdk1MZjFYw5cloemFI0GMXcCrekg/640?wx_fmt=gif)
记得看过一则报道,在陕西安康镇坪县上竹镇湘坪村,这里的人们都有晒太阳的习俗。难得的好天气,全村的男女老少不仅自己出来晒太阳,还会把家里的狗和猫带出来晒太阳,同时把日用的床单、被子、枕巾、衣服以及盆子和锅统统拿出来,排列整齐,晒太阳。
蓝天、白云下,阳光照在身上,暖在心里。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icDnVKzcVmobQJ38V52H8j8YwhBuSloyzyskhTVNbEVu3ltc95v0ja2cTtibEf9jfW2xF0sZL03H4ncfMB05nteg/640?wx_fmt=jpeg)
让享受阳光成为照亮生活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通过晒太阳、晒被子这些“小事”,由衷感叹这种生活就是当下社会中的一股清流。
静下心来想想,晒太阳本该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件事情了,这个真的不需要什么成本,而且一直都是平凡生活中很美好的存在。无奈现在很多人为了避免晒黑并不喜欢晒太阳。另外,长期的快节奏生活消灭了原朴生活的大量可能性,灭绝了享受时光的诸多场景,让人一天两头不见太阳,更没了四季,陷于囿于一地的无休止的重复之中。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icDnVKzcVmobQJ38V52H8j8YwhBuSloyzmxruuvTZffhgWXnglSZH5iaKqcfpLnOnZDs81PgGOo2dhYrz3CftJmw/640?wx_fmt=jpeg)
当然,我们不排斥各种各样的“晒”——
晒美食美景,是为了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的美好;
晒孩子,是为了传达身为父身为母的喜悦和幸福;
晒加班晒工资晒福利 ,是为了展示工作的状态和劳动成果;
……
记录也好,展示也好,传达也好,发泄也好……社交媒体给了当代人一个情绪置换的机会。姑且抛开这些,我们可以做的也许就是偶尔去晒晒太阳,让享受阳光成为照亮我们生活的一种看似笨拙而依然有效的方式。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icDnVKzcVmobQJ38V52H8j8YwhBuSloyz8SBiamdFMcOZJRLYFoHKBmur6iaRNial83uM8Tj0ZlLsvL64GJyDLQqXw/640?wx_fmt=jpeg)
让灵魂跟上前进的脚步,有所归栖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手机在响,微信在催,看节目爱点“快进”,评论要抢“沙发”……生活像永不停歇的陀螺,似乎要把每一天过得像打仗一样。
其实,每个人的生活就像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绕自转轴转动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而围绕太阳转动一周耗时365.2564日,约94000万公里。在茫茫的银河系中,除了地球,还有无数个星球在转动,它们渺小的个体在诺大的星系中显得是如此微不足道,然而在星系的大家庭中,它们又是不可或缺的。它们的存在感正如生活在地球上形形色色的七十五亿人。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icDnVKzcVmobQJ38V52H8j8YwhBuSloyzQRAGaFMIqClOrjOvmQUwA71iajWfI9vZT2lufmZxAJe6bQpx6zGeDPQ/640?wx_fmt=jpeg)
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方法,只有烟火气里才藏着生活的本质。当我们尝试着慢下来,活在时间之外,会发现整个世界都在改变,眼睛所看到的也会不一样。明代文学家高攀龙《可楼记》曰:
吾于山有穆然之思焉,于水有悠然之旨焉,可以被风之爽,可以负日之暄,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优哉游哉,可以卒岁矣!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icDnVKzcVmobQJ38V52H8j8YwhBuSloyz1Lfia4VyrnlcBuVXQDgxWRSe0EgGibEkiaUy49xInYwsGqqAudrAUXXSw/640?wx_fmt=jpeg)
在这个崇尚速度的快节奏社会里,走得太快,而灵魂跟不上!当我们对山有和顺舒畅的感觉,对水有悠远闲静的情义,可以迎接皓月的来临,又欢送它的归去,便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悠闲和自在。
最后,愿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被风之爽,可以负日之暄。”
感恩您用心的阅读
3時有您
三時吉祥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icDnVKzcVmobQJ38V52H8j8YwhBuSloyzE3mV2vvKY1oHazOTibs0XSZvCGqYIz1TwbtS9vRrRgwu84TiaOBZW4Dg/640?wx_fmt=jpeg)
三时生活
一时揆古,一时卓今,一时永恒
百衲东方智慧,践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