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苏州临湖现代农业园:“三大转变”盘活农业“一盘棋”

苏州临湖现代农业园:“三大转变”盘活农业“一盘棋”

阅读量:3798519 2019-10-26



2019-10-18来源:江苏学习平台作者:陆晓华 范易
这几日,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的苏州太湖现代农业示范园“苏香粳3号”进入到收获阶段,这是苏州市农业科学院培育多年的品种,也是苏州太湖现代农业示范园第二年种植的早熟水稻品种,依托技术力量,临湖镇、太湖农业园的“一粒米”文章越做越精。
苏州太湖现代农业示范园鸟瞰 徐志强 摄
2018年,苏州太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划归临湖镇实施“区镇合一”管理模式,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整合区域资源,临湖镇3.4万亩农业用地实现“一盘棋”运作。今年6月,苏州太湖现代农业示范园成为苏南地区首家获批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单位。
“依托太湖农业园,临湖镇将全力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农文旅融合和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相融合,探索一条符合临湖实际的乡村振兴路子。”临湖镇党委书记邹文明说。
由“独角戏”向“大合唱”转变,3.4万亩农业用地“一盘棋”运作
金秋时节,走进苏州太湖现代农业示范园,稻田内,稻穗沉甸,丰收在望;现代农业服务管理中心,农机列阵,只等登场,智能监控、烘干、碾米、仓储等现代设施一应俱全。
临湖镇党委副书记、苏州太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党工委副书记仉勇介绍,临湖全镇农业沿着太湖带状分布,现有3.4万亩农业用地,其中超万亩永久水稻用地是吴中区最大的水稻种植基地。“如何利用好这些农业资源,做好农业文章,成了临湖镇发展中的重要命题。”

示范园内的现代农业管理服务中心 徐志强 摄
之前,临湖镇的农田大多分散在农户手中,形状不规则且利用率低。2012年,镇里将农户土地流转到村,试图解决分散难题。然而,村落之间对土地各自划包,形成不了产业。
2018年,苏州太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划归临湖镇,实行“区镇合一”管理模式。仉勇说:“镇里接手示范园后,在前几年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第一步就是在原农业园1.1万亩的基础上,将3.4万亩农业用地全部整合到农业示范园,实行统一规划布局。”实现全镇农业“一盘棋”和农业规划、农业园规划“双规合一”,有效破解了过去全镇土地资源呈点状分布,集聚效应不强的难题。
同时,围绕“一粒米”产业,由镇农发公司牵头环太湖7个农业村组建临湖镇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实行全程机械化种植,通过“农发公司+村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带动了村级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水平。
在此基础上,临湖成立农产品销售公司,针对全镇大米、水产品、深加工产品等特色农产品组建专业团队,注册“江南味稻”“吴小米”等品牌,建立“江南味稻”直营店以及多家位于苏州市、吴中区的加盟店,不断提升临湖农产品品牌知名率。经过统一项目招商,目前国家级生态农场、稻田画、自然农法种植基地、稻虾共生基地等项目入户太湖农业园。
由“泥腿子”向“田秀才”转变,20个职业农民种6000多亩高标准农田
8月15日下午,40岁的罗明超驱车来到太湖农业园高标准农田区,从一旁机房里取出无人机,利索地灌药水、调机位、按下遥控按钮,无人机便自动按照规定线路开始喷洒。
罗明超原来在企业工作,在临湖镇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后,成为了太湖农业园20名新型职业农民中的一员。“现在农民早不是以前的面朝黄土背朝天了。”罗明超说,现在从插秧、施肥、收割到最后烘干变为成品大米,实现了全程机械化。20个本地职业农民可以种植管理6000多亩高标准农田。
乡村振兴,要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临湖镇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开展精细化、规模化种植。

示范园内的稻田画 徐志强 摄
临湖镇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社长徐斌介绍,合作联社探索实行了“1+4”模式,即一个种田能手、3个农机手+1个无人机手,以老带新推动产业发展。“这不仅逐步将本地有从事农业愿望的农村劳动力培育成新型职业农民,还带动当地200余名农村闲置劳动力参与生产管理。”徐斌说。
在临湖,培育种植团队20个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产业工人,年人均增收6万元;200多名农村劳动力参与临时用工,人均增收超过1万元。同时,美丽乡村的兴起带动了民宿产业的发展,以柳舍、黄墅为代表的民宿群方兴未艾,已建成民宿近20家,除了每年有8万左右的房屋租金外,农民还可以在家口参与村庄保洁、保安、保绿等工作,提高了农民工资性收入。
“促进农民增收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和根本落脚点,我们力争通过农业增效、农村增色、经济增强、生态增优、文化增智,最终实现农民增收。”仉勇说。2018年,临湖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万元。
由“小作坊”向“大舞台”转变,发展“三大主导产业”做好一二三产融合
收获季将至,太湖农业园内的水稻田里,已是金黄初现。徐斌介绍,示范园将水稻种植和稻米生产统一为从旋耕、耙田、浸种、催芽等21道工序。

农业科技管理平台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一粒米”只是太湖农业园率先发展的产业之一,地处环太湖生态农文旅带的太湖农业园,围绕打好“太湖”牌,大力发展“三大主导产业”,做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
仉勇说,太湖农业园重点发展三大主导产业:以万亩高标准良田为核心的传统种植业——“一粒米”,以省级渔业示范区为引领的特色养殖业——“一只蟹”,以及以江苏省第九届园博园为龙头的高效园艺业——“一朵花”。目前,园内已建成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技术最先进的现代农业管理服务中心,3200余亩高标准池塘改造以及智慧水产系统年内将建成,维生种苗、馨海园艺等园艺项目初具规模。
今年9月25日至26日,首届绿色农产品展销会在苏州太湖现代农业管理服务中心举办。现场人流涌动,热闹非凡,散发着稻香的“江南味‘稻’”大米、刚上市的大闸蟹、猕猴桃等,吸引了1000余名上海“吃货”的到来。
依托“一粒米”示范带动效益,太湖农业园以三大产业发展为基础,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沿环东西太湖设立5个产业融合服务中心,满足农业体验配套服务需求,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目前已将现代农业管理服务中心与高标准农田核心区以及彩色水稻区串联,成了苏州乡村振兴以及青少年科普教育经典教学线路。苏州市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落户农业园,首届“江南味稻”插秧节吸引网易江苏直播66.7万次浏览量,一年四季的插秧节、稻田画节、丰收节以及油菜花节逐步形成临湖农业体验的品牌,全年累计接待各类参观学习近万人次。
仉勇说,太湖农业园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发挥区位优势,发展种植、养殖和园艺产业,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农业园发展的主要抓手,“三农”发展从原来小打小闹的“小作坊”,转向融合发展的“大舞台”。
邹文明表示,获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单位,是对太湖农业园一年半时间探索实践的充分肯定。目前,苏州市农科院已经全面入驻示范园,中国农业大学首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农场已落户建成,南京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在积极洽谈中。这些合作对于临湖推进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创建必将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责任编辑:周海刚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