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OMMs93aXo9CNc9WIsEmUkXUDourKE262ibxdO6JanFYwwocL895IEZnwS4aVRWp6Q1ayk0LF8GMMOyoVpsN22JQ/640?wx_fmt=gif)
日前,一篇网络账号发布名为“重庆大学耗资670万建了一座赝品博物馆?”的文章,质疑重庆大学博物馆部分馆藏文物系赝品。10月15日,重庆大学回应:立即成立专门工作组核查,将及时公布结果。重庆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重庆市文物局已就此事介入调查。大学建博物馆,展现人文关怀,本身是值得肯定之事,但文物有真假,博物馆的建设需要谨慎。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MMs93aXo9A66THouoSSRRH0E5Ap8pnTf3VI7zxBMV3hdHDRGvwJMzJWb87XCxXg61p5jAhxYsp2oJv1uibbInQ/640?wx_fmt=jpeg)
重庆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官网显示,学校相关负责人曾在一次会议上表示,筹建博物馆是重庆大学师生多年来的愿望,“学校向来以工科见长,希望通过重庆大学博物馆及重庆大学文博研究院的建设,培育学生传统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综合性人文素养,使重庆大学的人文社科发展得到全面提升”。学校建设博物馆,是为了促进各学科全面均衡发展,初衷固然是好的,但若是缺少了谨慎的管理,只会沦为笑谈。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MMs93aXo9A66THouoSSRRH0E5Ap8pnTPRAefLYvibltJbcynKXFGRwG9ic2QLbWsRMZtGF4Qfk1lt8q1r4NMG2g/640?wx_fmt=jpeg)
众所周知,博物馆是非盈利的永久性机构,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对公众开放并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既然是承担着传承历史文化的责任,那么博物馆的负责人在管理上要抱以谨慎的心态,确保馆内收藏的文物是真品。倘若博物馆提供的藏品多以赝品为主,甚至假冒到荒唐的地步,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建设经费和众多教职工的心血,也破坏了重庆大学在大众心目中的印象,糟蹋自己的金字招牌。这是对师生的不负责、对学术的不负责、更是对历史文化的不负责。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MMs93aXo9A66THouoSSRRH0E5Ap8pnTbjtIm3Wkgql4PialckZkAvvQDbnxzia3Cv64ZngWAHZXkCXZltBkDZqA/640?wx_fmt=jpeg)
近年来,我国兴起博物馆建设的热潮,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不少新兴的博物馆建设管理不规范、不专业,甚至变成了“公开的私人储藏室”。作为公众心目中的知识权威,高校不能加入这股“泥石流”。无论是知识的传授上,还是学校的管理上,严谨都应是高校最基本的态度。博物馆的建设并非不可行,而是要谨慎对待。一方面,高校的博物馆建设要遵守相关规定,不得取用来源不明或不合法的藏品;另一方面,要成立专家委员会,对相关的藏品进行严格鉴别、评定。即便博物馆展出中有少量的复制品,也应当予以标明。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MMs93aXo9A66THouoSSRRH0E5Ap8pnTWHNdA3w1OmicPWG4k4ib99JBby4KG6XP4zbvubLAsCStZLo3IDfPhthg/640?wx_fmt=jpeg)
作为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大学博物馆既要满足学子们的求知需求,也要引导学子增强文化自信。因此,我们更要以严谨的态度去建设大学博物馆。若是大学博物馆充斥的皆是荒唐的赝品,失了建设的初心,不仅会让高校沦为众人口中的笑话,而且会误导求学的学子,所有的苦果终究还是由高校吞食。
文字:胥志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曾杰
责编:王淳玉 李佳茵
版权作品 欢迎转载
请注明出处 湖南科技大学大学生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