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岭南水乡再现!河涌潺潺流,水车转呀转

岭南水乡再现!河涌潺潺流,水车转呀转

阅读量:3802684 2019-10-26


小小河涌安静流淌,一座大水车不停歇地转呀转,两岸一片绿葱葱。河涌里,清洁人员划着小船慢慢行进,用特制打捞工具清理水面落叶……10月24日,广州日报全媒体来到番禺区大石街狮子涌采访,见到这样岭南水乡景象。
据了解,狮子涌南起珠江大石水道,北至105国道,全长1743米,流经大兴村、山西村、猛涌村区域。曾经河涌两岸乱搭窝棚,污水直排,河水发臭,随着治理行动的深入推进,如今水清了、岸绿了,两岸的百姓也乐了。
“岭南水乡”再现城中村河涌
24日下午,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小分队驱车赶到大石街,探访一条名为“狮子涌”的河涌。
狮子涌南起珠江大石水道,北至105国道,全长1743米,流经大兴村、山西村、猛涌村等区域。
在狮子涌猛涌村段附近,窄窄河涌里突然“冒”出一座大水车,高高矗立着,成为路边一景,岸边水池里鱼形出水口不停地吐出清水,经过大水车转动,缓缓地流入狮子涌。过往的孩童们对转动的大水车、会吐水的“鱼儿”颇为感兴趣,停下脚步,透过岸边护栏张望着这眼前“神奇”的水景。
“大水车是河涌补水工程的一部分,清水源源不断地注入河涌,增加河水的流动性。”大石街河长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远远望去,河涌里还有一艘小船在慢慢划动,忙着打捞河面垃圾。在两岸绿葱葱景色映衬下,仿佛让人重回小桥流水的岭南水乡。
在狮子涌大兴村段,记者遇到的一位阿姨告诉记者,“现在河涌很容易看到鱼儿,大鱼小鱼都有,而且越来越多。”记者看到,岸边有垂钓者,还有村民悠闲地在河涌岸旁摆上了一方小桌,与街坊饮茶相叙,看到有记者来采访,一位阿伯表示,“过去都是躲着河涌走。现在我天天在这里休闲,一点也不臭。”
河涌“治理记”:水清了、岸绿了
狮子涌是怎样完成这样美丽的蜕变的呢?大石街河长办工作人员向记者讲述了这条小河涌变化背后的故事。
原来,狮子涌两岸曾经人居环境复杂,整治前,河涌沿线窝棚、大排档、居民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排河涌,垃圾乱倒入河涌,河涌水体严重发黑发臭,还时常发出刺鼻的味道,虽然也有整治,但成效甚微。
2017年,番禺区下决心要全面整治辖内黑臭河涌,大石街辖内有10条被列入其中,狮子涌是其中一条。狮子涌治理工程2017年8月开工,治理目的是消除黑臭水体,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等,基本消除黑臭,改善河涌水质,同时,通过干涌洗河查漏补缺,对漏接的污水管进行补接,对污水拍门漏水的进行修补,杜绝污水直排河涌,巩固治水“初见成效”阶段性成果。
目前,狮子涌沿河涌两侧已全线铺设污水收集管和截污边渠共计2925米,对直排河涌的污水口、雨污合流口已全线接驳。此外,沿狮子涌边敷设涌边包管,共计1072米,污水提升泵井1座、截污井34座、安装5个外挂拍门、截污闸2座;沿河涌清除河底杂物及淤泥,清淤长1680米,清淤量6500立方米;清除河涌两岸杂物,通过植草覆盖进行岸堤景观整治,整治长956米。工作人员介绍说,在狮子涌整治过程中,共发现约171个大小不一的排污口,这些排污口已全接驳,对未接驳的雨水口、拍门现场编号台帐式管理。
“洗河”是狮子涌治理的重要一步。2018年11月开始对狮子涌实施分段“洗河”。在洗河现场,部分人员清理河涌沿线垃圾;部分人员则到河涌里打捞水面的漂浮物,例如树叶、石头、垃圾等。同时,现场用钩机打捞大块石头和淤泥。
随着治理的深入,河水变清了,河岸也打通了、绿了起来。截至2018年11月14日,狮子涌共拆违37宗,面积6395平方米(住宅类拆违15宗,面积335平方米;非住宅类拆违22宗,面积6060平方米),彻底打通了巡河通道。同时,还提升河道两岸景观,在有条件的河涌岸边种植水生植物,美化堤岸,实现巡河通道硬底化,修建护栏、安装路灯、监控设备等设施,整体提升一河两岸景观。
原来黑臭的狮子涌变成了街坊们愿意亲近的景点,“每天一早一晚,我们都来这里转转、沿着河涌跑跑步,满眼都是绿油油的景色,拍个照都很美。”附近街坊刘先生说。
一艘清洁船的故事:守护这水乡美景
河水变清了,生活在两岸的街坊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为了守护这来之不易的水乡美景,大石街还采取多种措施守护狮子涌。
这一艘清洁船,就是狮子涌每天到访的守护者。大兴村村民梁润祐、南浦岛上的村民梁淑珍,两人是这艘清洁船上的河面清洁工,他们从小生活在河涌周边,“从水清,到水浊,再回到水清,整个过程我都见证了。”梁润祐说。
梁润祐表示,他们两人主要负责狮子涌1000多米的保洁范围,一天划船清洁八趟,每趟需要时间1小时左右,“现在垃圾主要为两岸树木的落叶,胶袋等垃圾越来越少。”梁润祐说,刚开始是一天要收集满满几篓垃圾,现在垃圾量慢慢变少了。
说起狮子涌水质状况,梁淑珍表示,平时,河涌已没有什么气味,只是当遇到大雨时,还会有一些油渣等垃圾流入河涌,“主要是因为周边城中村还没有完全实现雨污分流,下雨天担心村内内涝,一些截污阀门会打开,一些油渣垃圾就会流入狮子涌。”
除了这一艘清洁船,狮子涌还有很多守护人。街级河长每周一巡,村居级河长每工作日一巡;村居专职“村社三员”每日专项巡查,早发现问题,早整改落实。
此外,越来越多的志愿者积极投入到治水行动中,大石街15人组成的义务护河队,配合各村居做好河涌沿线居民宣传引导工作。同时,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护河,齐心协力清理河面垃圾、河涌周边垃圾杂物、杂草,保持堤岸、涌边绿化带等河涌范围区域干净整洁。
“河水变清,来之不易,我们每个人都责任爱护她。”大石街河长办工作人员表示,清澈的河水是很多人童年美好记忆的一部分。如今,河涌慢慢回到接近以前的样子,爱护河涌是每个市民的事,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不要往河涌里乱丢垃圾杂物,从小事做起,“你我都是护河人。”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肖桂来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李波
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李波、肖桂来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吴一钒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