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电光风采 | 好学力行,敬业乐群,争做科技为先的南理人

电光风采 | 好学力行,敬业乐群,争做科技为先的南理人

阅读量:3803905 2019-10-26



她们孜孜求学,用知识武装头脑,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免试研究生资格;她们甘于奉献,用热情服务社会,把友爱互助的种子播撒更多人的心中;她们志存高远,用行动书写不凡,在青春的道路上携手同行。她们,就是电光学院2016级本科生33舍102C寝的四位女生——祁冰芸,朱家烨,席晨璐和郭沫含。

学而有进,着力夯实学科基础

祁冰芸,席晨璐,朱家烨和郭沫含四人在大三的专业课学习中,分别取得了所在专业的第 5、第 2、第 1、第 3 名的成绩。大学前三年,她们共计有 165 门课程满绩,52 门课程达到 95 分以上,平均绩点 3.81。她们四人共计获得奖学金 27 次,其中国家奖学金 3 次,校级特等奖学金 4 次,校级一等奖学金 10 次。


“努力学习,共同进步”是她们刚入学时就达成的共识,良好的宿舍氛围对个人学习效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朱家烨说道:“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习,彼此督促,能很大程度上减少分心。”
“在临近凌晨十二点时推开寝室的门,里面一定是没有人的,这是我们的常态,我想能做到早出晚归和认真记笔记,学习应该就没有那么困难了吧”,提及四人的勤奋刻苦,祁冰芸讲述了这段经历。

在学习上,她们方法各异,习惯不同,但她们对待学业的认真态度,使她们一拍即合,结交为亲密的伙伴。四人互帮互助,四次蝉联年级“三零”宿舍榜首(唯一),获得“最高均分宿舍”、“最高奖学金宿舍”、“最高单科成绩宿舍”称号。

于学业课程的学习外,四位女生积极参加各项学科竞赛及科技创新竞赛,三年来,她们在各项学科竞赛中共获得国家(际)级奖项 9 项,省级奖项 11 项,校级及院级奖项 12 项。
在“星火杯”、“青蓝杯”、“创新杯”等科技创新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英语、物理等基础学科竞赛以及各级数学建模比赛中,她们成绩斐然,获得了数学竞赛江苏省二等奖、全国三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二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二等奖、全国大学生军事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等各项荣誉;设计了“基于光电检测的智能储物装置”、“车载式婴儿防窒息系统”、“激光竖琴”等多种科技创新实物作品。


她们徜徉在各项竞赛的海洋中,积极探索,茁壮成长。对于比赛经验,郭沫含说:“交流在竞赛过程中非常重要,不仅仅在队友之间,即使不同的组别甚至是竞争对手间都需要沟通以及合作,因为收获的友谊可以超越竞赛本身。”
回忆起自己参加美赛时,提交论文后才拖着行李箱踏上回家过年的归途,席晨璐感慨道:“幸好有一群负责又热心的队友,我们互相帮助,很多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她们坚信,只有勤于修业,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积跬步,才能够学有所用,在科研竞赛的天地里至千里。
行而有恒,奋力争做科研先锋

大二秋学期科研训练申报开展之际,宿舍四名成员各自主动组织队员,分别联系陈如山、高万荣、陈磊、王海燕老师,成功申报了4项国家级科研训练项目,其中祁冰芸、席晨璐为项目的第一主持人。项目内容从矢量涡旋光束、角锥棱镜干涉仪,到基于光学相干层析术的糖尿病诊断研究,再至平面螺旋天线的RCS缩减技术,涉及基础理论、国防安全、民生科技等前沿领域。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若想在科研训练上有所突破,就必须沉下心去,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其中。连续两个暑假,宿舍四名成员都几乎只回家休息了15天左右;寒假小年夜前夕,宿舍的灯火才会真正熄灭……

回想起自己的科研之路,她们每个人都有着万千感慨:席晨璐想起曾经用了整整三天安装软件和编写程序;祁冰芸也还记得为了找科研训练项目的导师而在院办一间一间敲开老师办公室的门;朱家烨准备比赛时曾为了解决电池损耗过快的问题而在凌晨四点通过外卖买光了超市所有电池,想必实验桌上成排的电池一定是她难忘的回忆。
科研之路漫漫,非一蹴而就。最初接触科研和竞赛,四位女生都遇到了困难,但她们从未轻言放弃。正是一行行挑灯夜战时敲出的代码,令她们对各种编程软件从一窍不通到熟练使用;正是一篇篇反复研读的参考文献,为她们撰写上万字的科技英文论文奠定了基础。

春耕夏长,秋收冬藏,四名女生在青春的年纪里不负韶华,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免试研究生资格,并在今夏的夏令营、预推免中崭露头角。祁冰芸获得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及南开大学的预录取资格;席晨璐获得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及天津大学的预录取资格;朱家烨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及武汉大学的预录取资格;郭沫含获得东南大学及上海科技大学的预录取资格。
国家为先,心系人民福祉,是她们始终坚守的方向;创新第一,行于责任担当,是她们不断追求的脚步。今后,她们将始终不忘科技报国的初心,在各自的一方天地中以全力以赴的姿态,拼搏前进。
志而见闻,努力投身社会工作

在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之余,四位女生不忘学生工作。校级学导、院级组织部长、年级团学联合会副主席等岗位上有她们的身影;进入大四,朱家烨、祁冰芸分别担任 19、17 级的学生助理,席晨璐则成为班级团支书。她们始终牢记 “甘当基石,愿为阶梯”的使命,并立志将其传承下去。单枪匹马独占鳌头,不如携手并肩砥砺前行。“三好学生”、“社会活动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是她们出色的学生工作的最好见证。

干一行就要有爱一行的热情,朱家烨表示,“从事学生工作可以每天面对不一样的人,换不一样的心情,让生活更加充实”;受年级辅导员张海玉主任的影响,祁冰芸也提交了学生助理的申请表,日常工作让她除掌握了熟练使用Office办公的实用技能外,还学会了很多未来走入社会、步入职场应该学会的为人处世方法;席晨璐在担任班级文娱委员期间策划了舞台剧《老虎》,成功保研后又成为团支书,为班级发展出谋划策,她说:“我们并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可正是这些平凡琐事教会了我守时,让我知道了什么才是责任感和自豪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在学生工作之余,她们热心志愿活动,先后服务于南京城墙台城段、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等五大博物馆;参加大小的志愿活动三十余项:新生军训红十字会志愿服务、校运会志愿服务、外校师生交流志愿活动等,获得了南京理工大学“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三年来,四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 1000 余小时。即使在学业紧张的大三期间,郭沫含还是报名成为了二月兰志愿者,为维护二月兰文化节的秩序,她在户外连续站立八小时;大二暑假,朱家烨只身从南京转机广州飞抵柬埔寨的暹粒,在当地进行国际志愿教学活动,面对家人的反对,她觉得“总要有那么一次”,两地的教育差异让她体会到了生在中国的幸福,也让她觉得志愿的脚步应永不停歇。


祁冰芸、席晨璐、朱家烨以及郭沫含四位姑娘来自不同的城市,她们在南京相遇、相知、相助,齐头并进,各放异彩。
人生乐在相知心,大学期间能遇上志同道合的室友实属不易。她们会围坐在图书馆复习期末考,互相答疑解惑;她们始终关心与体谅彼此,尊重舍友们的作息;她们也会在放假前聚餐,友情在欢声笑语中不断升温。这鼓舞人心又温馨感动的故事汇聚在这间小小的四人寝,成为南理工一抹别样的色彩。

历尽铅华成此景,世间万事出艰辛。祁冰芸、席晨璐、朱家烨、郭沫含四位姑娘以专业面对工作,以友爱拥抱彼此,时刻拥护着“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电光精神,争做科技为先的南理人!

电光学院新媒体中心出品
文案 | 孙霖昕
排版 | 赖琳涵
图片 | 祁冰芸、席晨璐、朱家烨、郭沫含提供
制图 | 陈华伟
责编 | 阮悠然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