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中国几千年前就解锁的被动技能:举国体制

中国几千年前就解锁的被动技能:举国体制

阅读量:3804858 2019-10-26


举国体制,这是一个近些年来在中国舆论场上颇有争议的概念。在一些人的想法中,“举国体制”似乎就代表着腐败、低效、落后,那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举国体制”究竟具体指是什么?它在过去发挥过怎样的历史作用?现在和未来的中国还需要“举国体制”吗?
 
今天,我们就请来了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资深研究员谢茂松教授,专门针对“举国体制”的概念和同学们聊一聊。
点击下方图片观看今天的视频
▼ 

谢老师本期节目内容全文整理如下:
 
我们讲新型举国体制的话,主要就是相对于前30年的举国体制。
 
所谓举国体制,就是说国家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新型举国体制一个特别重要的变化,就是它是在市场经济之下的一个新型举国体制;而前30年它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之下,它不是一个市场经济,所以前后的区分在这里。
 
我们要理解新型举国体制的话,要分三段。这三段在我看来它是分别对应一个农业文明时代的举国体制,还有建国之后的一个工业文明时代的举国体制;而现在的新型举国体制,它其实是由工业文明时代的举国体制向一个数字文明时代的过渡,这是我的一个理解。

中国为什么要采用新型举国体制?我们要有一个文明史的纵深。就是我们看这个制度不能只看70年,而要看到中国整个五千年,它的政治跟西方政治有什么不一样。
中国的政治它是以大国政治,就是大规模的大一统为常态。我们看西方,比如说古希腊,是以城邦小国作为文明的常态。当它想变成一个大的国家的时候,一个罗马帝国的时候,它是能大,但是它不能持久。
所以我们看到西方的罗马帝国,当它一旦崩溃之后,它再也重建不起来了。包括现在欧盟的重建也是不成功的。

 
而中国历史的王朝,它有个兴衰起伏,每一次衰亡之后,它又能衰而复兴,它能重新起来。在我看来它是有一个中国文明的特点,有一个可大可久之道,它既能大又能有一种持久性。那么像西方的帝国它一时能大,但它不能持久。
那么中国为什么会产生一种大国规模政治呢?它为什么要维持一个大国政治?这个大国政治跟我们要讨论的举国体制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看中国的传统,是一个农业文明国家。它在比如说对外的时候,从一个历史的长时段来看,面临的就是北方草原帝国的入侵。

 
比如说汉代的匈奴,草原帝国的特点是它的游牧民族的骑兵机动性非常快,所以一般的农业文明没法对抗这种草原帝国。所以草原帝国在历史上的话,在整个欧亚大陆的北方那一块,它其实是纵横驰骋非常厉害的。
 
而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国家,它怎么来抵御这种草原帝国的入侵?比如说军队的征集、指挥、调动、作战,然后包括军饷、粮饷的供应,它都需要中央政府从上到下的统筹筹划。
 
这样的话它要有一只常备军,比如说明代有九边,就是边疆有九个边防要塞,它要抵御我们(被入侵),因为明代也是面临草原帝国。然后包括长城的修建、一些边防工程的修建,都需要政府来统筹。
 
在之前匈奴打汉朝的时候,汉朝比如说汉高祖,他被围,就采用和亲来解围。但到了汉武帝,他一定要把匈奴给打出去,所以他通过一种整个国家动员的方式,一种传统的农业文明的举国体制,把匈奴从欧亚大陆的东边赶到西边去了。

 
这样一个大历史来看的话,这帮草原帝国的游牧民族,它从东往西打,最后把罗马帝国给打得稀里哗啦。我们看到罗马帝国衰亡了,可见欧洲其实没法抵御(草原民族)。
 
后来它为了抵御这种草原民族由东往西的横扫,所以就用海权来对冲路权,不走陆地,从海上走,这才有了航海大发现。那么航海大发现后来就产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新的后果,比如世界市场、海权的兴起等等,这是一个大的脉络。
 
而现在中国的比如说一带一路,又是重新用陆权来对冲海权,这是一个大历史。

 
所以我们就看到,在传统的中国农业文明中,对外,它必须要有一个举国动员的体制。但是欧洲没有,因为欧洲在罗马帝国崩溃之后,它就变成了一个个比如说封建的公国或者共和国之类的,所以它是没法抵御像草原帝国的这种入侵。
 
这是中国的农业文明时代,采用举国体制的一个对外的因素。
 
我们再来看对内。对内中国是一个农业文明的大国,农业文明它需要什么?需要水。
 
那么水的话,我们知道中国长江黄河这两大水系,它其实每年都会面临水旱的灾害。这就涉及到上游中游下游一起来合力协调治水的问题。所以它也是需要中央政府、各级政府来出面,兴建大型的水利工程。

 
传统中国的话,赈灾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政治议题,而赈灾都需要政府来出面调动、才能抵御这些水旱灾害。所以不管是对外还是对内,中国都需要发展出一种农业文明的、一个大国的举国体制。
 
这是一方面,从消极面它要抵御。
 
而从积极面来说,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它要考虑到一个大国内部贫富的差距,还有农业与工业商业关系的调配,它需要在大国内部造成一种平衡。
 
假如国家内部贫富不能通过调整达到一种平衡,就像今天比如说美国特朗普的出现,它是中下层跟上层的一个撕裂;欧洲也一样出现了民粹主义。中国没有出现这个,其实跟它的农业文明的举国体制是非常有关系的。

 
它要在一个大国内部来平衡各种各样的不平衡的东西,政治、经济、社会的不平衡,这样才能保持一个大国规模,才能抵御各种各样的风险,而一个小国是不能抵御这个风险的。
 
那么下来我们再去看,就是说前30年的举国体制,在我看来是一种工业文明时代的举国体制。
 
这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点,就是说,因为中国的农业文明在十九世纪之前都是居于前列的,但后来西方列强入侵,它的船坚炮利把清王朝打得稀里哗啦,救国图存就变成中国人的一个时代主题。

 
我们发现西方富强的背后是一个现代文明,现代文明的核心是工业文明。所以中国要发展出一套工业文明来。
 
但建国之后我们一穷二白,怎么快速地发展工业?你就要以政府来出面,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来有选择的重点发展中国的工业,尤其是要先发展重工业,然后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
 
比如说两弹一星就是前30年举国体制的一个代表性(事例),比如说第一个五年规划、第二个五年规划都是国家来规划。

 
工业文明时代的举国体制,就是说前30年的举国体制,是需要调动全国的民众,重要的是激发起民众的、百姓的自主性。所以我们看到在前30年,共产党领导之下,对于广大的工人、农民的调动,在50年代,很多工人都有一种主人翁精神,比如讲爱厂如家这些。
 
这种举国体制,它看起来是一种很刚性的,但同时有一种很柔性的东西,它其实讲的是调动人心能力的问题,这是从工人的角度来看。
 
那么从农民来看的话,西方发展工业,其实是通过世界的殖民,有一个原始积累。但中国没有走这条路,它是通过国家内部的工业和农业的一个剪刀差,来使工业有一个快速的发展。
 
所以我们看前30年中国发展农村的那种集体经济,其实也是将农民像工人一样组织起来,便于举国体制的展开。比如说农村的很多分田单干,包括提高农产品价格这些,它其实有一个反哺,在内部达成一个平衡。

 
前30年举国体制,农民有很大的牺牲,它是为了整体上一个国家的富强。因为1949年之后,当时建国之后抗美援朝,然后美国对中国全面封锁;后来中苏论战,苏联撤出专家,等于是苏联也是来围堵中国,所以其实中国面临的是美苏两个世界上的超大霸权的围堵,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之下,中国才需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一套完整工业体系。
 
所以我们讲今天的新型的举国体制,是有一个历史纵深的。(未完待续)
近期热文:
香港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摊开说一说


香港想逼中央出手,但恐怕你们还不配


或许特朗普只想要中国的钱,但他背后有群人是想要命


遇到一个会管理的好领导,才是真正的“福报”▼

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我们微信、微博或头条号
【观视频工作室】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