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月刊》记者罗宾孙·梅尔评价说:“理解格蕾塔的方式,就是不要把她看成圣人或恶魔,但要关注她的呼吁。她体现了青少年的道德立场。”
16岁可以影响世界吗?或许有人可以。
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受邀作为联合国大会演讲嘉宾、被《时代》杂志评为未来领导者、与众多国家元首面对面会谈……这是16岁的瑞典女孩格蕾塔·桑伯格(Greta Thunberg)过去一年多的人生经历。
虽然最终没能拿到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但格蕾塔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怒斥各国领导人对气候问题不作为的经典画面,让她一举成名,成为气候活动家的代言人。
犀利的风格也让格蕾塔陷入舆论漩涡,被嘲讽为被政治利用的棋子、患有精神疾病的无知少女、“何不食肉糜”的当代典范。但这依然不影响她获得了上百万的追随者——这些年轻人自发一起罢课,加入到应对气候危机的斗争中。他们自诩为“气候危机影响的第一代,也是可以阻止灾难的最后一代”。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9WEn5LibLMvDjbxqPnWEYpTnYrK2VI0G9GFmVxbYKUzKsZzaqJxsxmYFDhuXfyBUIm0QY07FYia7GXvy8pk9OEBQ/640?wx_fmt=jpeg)
为气候宣战的少女
格蕾塔的眼神有着超乎其年龄的穿透力。去年在波兰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格蕾塔曾怒斥各国领导人说,“你们说爱自己的孩子胜过一切,但你们却偷走了他们的未来。”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9WEn5LibLMvDOsTJq5vPc5UiaR2y4Kbgsd4MlTjCPdAcnBbxwZNwl2e5IUM8045nqP1MwJCgXKwT1YE06j11dtdQ/640?wx_fmt=jpeg)
|气候女孩格雷塔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发言
今年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上,她继续质问一众国家元首说,“巨大的灭绝灾难正在来临,可你们整天只知道谈论金钱和经济增长的神话。你们怎敢如此?如果你们了解气候变化实情却仍不采取行动,那你们就是邪恶的!你们怎敢如此?”
尤当美国总统特朗普走过时,格蕾塔发出的“死亡凝视”让人过目难忘,她也因此被特朗普的反对者视为“英雄”。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9WEn5LibLMvDOsTJq5vPc5UiaR2y4KbgsdGF9mPEZDFNcPxcSBJxba0jwEliaAwmcZWrjiatQn50zYGa9OaanHL5Bw/640?wx_fmt=jpeg)
|格雷塔对特朗普的“死亡凝视”
一直声称“气候变暖是个骗局”的特朗普对格蕾塔的发言显得不屑一顾。“她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非常快乐的年轻女孩,正期待着光明和美好的未来,很高兴见到她。”他在推特中如此写道。
在法国总统马克龙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看来,格蕾塔似乎过于偏激。马克龙称,“格蕾塔这样会导致社会对立,而社会需要的是一个能做出具体行动的年轻人。”普京更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她看上去是个善良真诚的女孩,但没人向她解释现代世界的复杂性。比如生活在非洲和部分亚洲国家的人们想要达到和瑞典同等的财富水平,该怎么办呢?”
格蕾塔出生在斯德哥尔摩的一个艺术之家。她的母亲玛莱娜·埃恩曼是瑞典著名的女中音歌唱家,父亲也是一位艺术从业者,还有一个13岁的妹妹。
和其他瑞典小孩一样,格蕾塔从学校里了解到气候变化的威胁。与同龄人不同的是,她对推动气候议题有超常的决心和行动力——她为此成为素食主义者、不坐飞机、风雨无阻定期罢课、休学一年……
格蕾塔将决心的一方面归因于疾病。11岁时,她被诊断出阿斯伯格综合征和选择性缄默症,这两种疾病都会引起焦虑和过度思考。前者是一种轻度的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会存在沟通困难和固执等症状,爱因斯坦和牛顿也曾被认为患有该病症。
格蕾塔不介意分享自己抑郁、焦虑和饮食失调的经历,这让很多人对她心生敬佩,“它(疾病)让我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我更容易看穿谎言,不喜欢妥协。对我来说,要么是可持续的,要么是不可持续的。与众不同不是弱点,反而在很多方面是一种力量,因为你能从人群中脱颖而出。”
去年8月,格蕾塔举着写有“为气候罢课”的纸板,独自前往斯德哥尔摩国会门口,开始为气候宣战。她静坐的行为被环保主义者上传至社交媒体,她由此走入公众视线,也因此在去年年底受邀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
格蕾塔的行为感染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少年,他们一同加入“星期五罢课”活动。今年以来,数十个国家的青少年在其感召下走上街头,为气候而战。在推特上,格蕾塔更拥有了近300万粉丝。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9WEn5LibLMvDOsTJq5vPc5UiaR2y4KbgsdQkHo7aHYAG8dOlvNS6B7QsU6drEcD0rHsZT0AxA8on9djXLRxTYhKg/640?wx_fmt=jpeg)
|和格雷塔一起“为气候罢课”的年轻人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9WEn5LibLMvDjbxqPnWEYpTnYrK2VI0G9FD46komQbsHjDARkleg5WHaPq0p4RnXG23NILXJkicarAWOwNKyoNhA/640?wx_fmt=jpeg)
花环与臭鸡蛋并存
抛给格蕾塔的不全是花环,还有臭鸡蛋。支持者视她为青年领袖、环保先锋,质疑者斥她为“戏精”“被政治操控的傀儡”,甚至有人调侃她是“生活太好、作业太少”。
今年9月受邀参加联合国大会后,格蕾塔决定乘坐零排放的游艇横越大西洋前往纽约,一度登上头条。但尴尬的是,她坐了半个月船抵达纽约后,需要两名船员坐飞机前往纽约将船取回,同行的水手也要坐飞机返回欧洲,劳师动众产生的碳排放比她直接坐飞机还要多。
而在一张乘坐火车的照片中,她被拍到使用一次性纸杯和塑料餐盒,吃面包时撕掉最外层的皮;还有人挖出三年前她的父母找到瑞典国家广播公司(SVT),提出想为女儿的环保行为拍摄电视剧的想法,据说遭到制片人的拒绝。
有中国网友评价称,“如果你从通过假装环保获得政治地位这一角度来看,她难道不是最聪明的人吗?”在意大利罗马的一座桥下,有反对者悬吊着她的模型人偶,并写有“格蕾塔是你的上帝”。
即便如此,格蕾塔的努力依然带来了改变。国际慈善家为气候事业基金进行募捐,截至今年8月,英国描绘气候问题的儿童书籍印量和销量翻倍。采访过她的《大西洋月刊》记者罗宾孙·梅尔评价说:“理解格蕾塔的方式,就是不要把她看成圣人或恶魔,但要关注她的呼吁。她体现了青少年的道德立场。”
挪威通讯社(NTB)发文称,“格蕾塔在联合国的演讲将是气候变化斗争中的历史性演讲。就像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一样,只不过格蕾塔在警告我们这是一场噩梦。”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是上世纪“公民不服从”运动的代表人物,该运动通常采用非暴力措施,迫使政府在相关问题上作出让步。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9WEn5LibLMvDOsTJq5vPc5UiaR2y4KbgsdoibXX2PLic1rA5SqkFaoYuO9PJQoX7L8HT7QkFdjclKZM339Nk3ghMdg/640?wx_fmt=jpeg)
|格雷塔在斯德哥尔摩的议会大厦门口静坐
如今,一场源于环保的“公民不服从”运动正在进行中。10月7日,美国华尔街标志性的雕塑铜牛“喋血街头”,铜牛四周的地上躺着数十名同样“沾满鲜血”的人。
这是一群气候活动分子以环境保护组织“反抗灭绝”(Extinction Rebellion)为主题在举行游行示威。他们因“金融界手上沾满鲜血”而向铜牛泼人造血。有人躺在“血泊”中,有人跳舞,有人呼喊,呼吁公众关注那些因为与气候相关的疾病或灾难而被“杀死”的人。据纽约警方消息,当日至少90名示威者被捕。
大约一周前,“反抗灭绝”的气候活动分子刚刚在华盛顿特区举行了名为“关掉特区”的游行示威。他们阻塞交通,封锁了几个主要路口,威胁要以让城市瘫痪的方式呼吁人们关注气候变化。这已是华盛顿9月以来的第二次大型气候游行示威。
据《纽约时报》统计,仅9月20日到27日期间,全球气候游行就多达1400场,洛杉矶、伦敦、巴黎等城市均出现了这样吸引人眼球的“破坏性”游行活动。
9月20日,数百万人走上150个国家的街头,美国、英国、法国、波兰、德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印度、孟加拉国、乌干达、肯尼亚、所罗门群岛等国都拍摄到了游行照片。成千上万的青少年从教室里走了出来,他们的灵感正来自格蕾塔。而在联合国发表完演讲后,格蕾塔也于当天晚些时候加入了纽约的游行队伍。
本次联合国气候峰会上,超过66个国家给出了减排承诺,但在气候变化面前依然显得太过微弱。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评价说,尽管美国等在全国层面没有作为,但地方行动仍然继续进行中。他对社会意识的提升感到欣慰,因为这意味着希望还没有消失。“我觉得越来越多的人、企业、城市和政府都明白这是我们需要做的事情。”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9WEn5LibLMvDjbxqPnWEYpTnYrK2VI0G9Go28NxEunrQmp2lLGO5K9y98DyGoicZ0UaU7Nyu7HRDibSIaL90qflvw/640?wx_fmt=jpeg)
孕育格蕾塔的环境
在作为环保先行者的北欧国家,对格蕾塔持积极态度的人明显占主流。
“像格蕾塔这样的年轻人,有权利选择自己想做什么。”在挪威奥斯陆市政府工作的玛丽·艾克·尼尔森告诉《凤凰周刊》,她在联合国的演讲表达得很好,但很难说这个演讲会产生多大实质影响。“我不认为她在表演,她是个非常认真、聪明的女孩,有很多年轻人支持她。在挪威,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认同她讲的内容。”
要理解格蕾塔的行为成因,不能抛开其成长环境。在瑞典这样的北欧国家,环保与健康的理念根植于当地人的基因,他们对气候和环境问题有着发自内心的重视,且目光更为长远。早在50年前,很多国家基础教育还未普及时,环保教育就写入了瑞典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大纲。1964年,瑞典颁布了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律。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9WEn5LibLMvDOsTJq5vPc5UiaR2y4Kbgsd5g7SYibg3COyz5oc2KwlnicyJQk6BqWBuUPMDVyicQftYFEyLSDYSBQCw/640?wx_fmt=jpeg)
|奥斯陆市政府为鼓励市民骑自行车而进行的城市改造前后对比图
近年来,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成为瑞典教育系统中的核心主题。瑞典《义务教育学校大纲》的16门课程中,9门涉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同时,瑞典还有着诸多影响力巨大的环保组织,例如绝大部分瑞典公民都是“自然保护协会”的会员。
北欧国家有一个共识——孩子们应充分享受户外。瑞典有着悠久的户外学习传统,孩子们从小认识到大自然对人的重要性,学龄前儿童在挖蚯蚓和爬石头上花费的时间远远多于做数学题和练字,也因此导致他们在数学和阅读方面的水平远逊于亚洲国家的同龄人。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9WEn5LibLMvDOsTJq5vPc5UiaR2y4KbgsdMvaozEuf5PaEQicr5iauNexa9CWCdliaic3ibfTf0rv8yo2c1IlzjHKOWtg/640?wx_fmt=jpeg)
|清理峡湾一直是奥斯陆的首要任务,如今,游泳爱好者可以随时跳进峡湾游泳
9月的挪威首都奥斯陆,尽管下着中雨、气温偏低,丝毫不影响孩子们在公园玩耍。由于挪威峡湾众多,政府特意设计了水上教室,孩子们可以在船上体验户外教学的乐趣。到了中学,为了培养环保观念,学校会组织学生摆摊卖闲置的二手用品,挪威人的垃圾回收意识也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9WEn5LibLMvDOsTJq5vPc5UiaR2y4Kbgsd6ib2COhyqXFTtc1wzyehOhCRzVckzRxHOSKNjJmDgQnxdCDiahCjO08A/640?wx_fmt=jpeg)
|儿童们在奥斯陆的城市农场玩耍
除此之外,北欧国家鲜有升学压力。快乐至上的教育理念下,学生们只需满足学分要求便可升学。今年6月格蕾塔表示将休学一年时,瑞典国家电视台称,“高中教育需要稍微等等气候活动家”。
在环保生活方式的变革上,北欧国家也遥遥领先。在瑞典,人们偏爱绿色购物,瑞典有机食品消费居欧盟之首;如今人们崇尚复古,不少服装连锁店开始出售二手衣;由瑞典发起的“捡拾(Plogging)”运动从北欧风靡全球,呼吁人们在慢跑、登山等户外运动时带着垃圾袋,边跑边捡沿途垃圾。奥斯陆的电动公交车
今年荣获“欧洲绿色首都”之称的奥斯陆对环保减排也有着近乎极致的追求。奥斯陆市政府2016年就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气候战略——到2030年减排95%。
为此,奥斯陆首创“气候预算”治理模式,像财政预算一样,将减排任务量化到每个机构,并接受监督。为拯救私家车这一排放重灾区,政府加强公共交通设施,市内随处可见充电桩、公共自行车;甚至连建筑工地也开始使用电动挖掘机,以打造“零排放工地”。挪威议会最近还通过表决,到2025年境内停止销售燃油车,只销售电动汽车,政府也相应降低市民购买、使用电动汽车的成本。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9WEn5LibLMvDOsTJq5vPc5UiaR2y4KbgsdeRtcxbvKepDUhgibMFDKGGlticz496VKfuibjwqpNx6ODVY15SvRSY74A/640?wx_fmt=jpeg)
|奥斯陆的电动公交车
挪威小说家阿克塞尔所描述的“詹代法则”代表着北欧人的价值观——“不要觉得你有什么特别的;不要觉得你和我们一样好;不要觉得你比我们聪明;别想着你比我们优越等”。低调、简单、平等,构成北欧人的性格密码。
这便是格蕾塔从小受到的熏陶。如今,她身为歌唱家的母亲为了响应女儿不坐飞机的号召,放弃了出国演出。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9WEn5LibLMvDjbxqPnWEYpTnYrK2VI0G91H4jhG1RpYwKBGp3QJsKfsqqW9W45ISQ4v414LFyBqnBZH44h4AmiaA/640?wx_fmt=jpeg)
年轻人成为气候生力军
从因加征燃油税引爆法国的“黄马甲”运动到如今围绕格蕾塔的争议,环境议题早已演变为全球性的政治议题。
气候问题过去一直由国际科学界推动,其中起着核心作用的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其首次上升到国际合作地位是1992年154个国家代表在联合国总部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是全球第一个通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
2015年《巴黎气候协定》的签署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其主要目标是将本世纪的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但在去年10月,IPCC在其第五份报告中警告称,按照目前的进度,之前制定的减排目标将难以实现。而这或将危及人类的活动。
近两年来,超过40摄氏度的高温席卷欧洲多国,让人们对气候变暖有了更加直观的体验。实际上,从2015年开始,地球最热年份便持续刷新,今年夏天更是破了纪录,中东一些国家的气温逼近50摄氏度。今年以来,几乎每个月都有极端气候现象出现,西伯利亚的野火蔓延,亚马孙大片雨林被烧毁,还有登陆巴哈马群岛的最强风暴。
气候问题也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光谱。今年6月德国的一项民调显示,打着环保主义旗号的政党绿党成为德国最受支持的党派。绿党联席主席罗伯特·哈贝克说,去年德国经历了一个炎热的夏天,越来越多的人对气候变化有了切身感受。
5月底的欧洲议会选举中,环保主义政党在多个欧洲国家崛起,年轻选民成为其背后的主要支持力量。据统计,18岁至24岁的德国选民中,有34%的人在欧洲议会选举中投票给绿党,法国这一比例也高达25%。一项调查发现,“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环境”成为丹麦、瑞典、荷兰、德国等国选民参与投票的主因;近一年来,环境问题也从人们的第五大担忧问题升至第二位。
“绿党在欧洲发展多年,但在挪威一直声音不大。直到四年前,他们开始在挪威政坛崭露头角,并依托诸多环境议程成长起来。”奥斯陆副市长玛莎·沙宁·隆德告诉《凤凰周刊》,“这说明尽管挪威看起来很环保了,人们依然认为做的还不够。”
“每当气候问题成为主要议题时,绿党就会壮大。我预计在下次全国选举时会进一步体现出来。这也会给其他党派敲响警钟。”隆德说。
来自西班牙的卢卡斯·巴雷罗是一名气候卫士,22岁的他和两名志同道合的朋友最近发起了“为气候罢工”运动。在他看来,这类抗议活动虽然是由年轻人主导,但每个年轻人身后会有一对父母和两对祖父母。“这意味着每百万名学生背后其实有600万名成年人,其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今年夏天,来自38个国家的400名年轻人在瑞士洛桑举行会议,试图建立共识并协调行动,唤起人们对气候问题的危机意识。19岁的比利时人阿德莱德·沙利尔说,“当你听到格蕾塔这样一个年轻女孩的讲话时,你想做同样的事。我相信她的立场改变了年轻人的心态。”
至于年轻一代的影响力是否足够强大,格蕾塔有着自己的见解。“攻击我的人无法做出任何事实辩论,于是只能嘲笑我的外表、疾病。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积极信号,说明他们感受到了来自这场运动的威胁,这意味着我们正在改变。”
作者|么思齐
编辑|漆菲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9WEn5LibLMvCexwC1GPsnQcWvQibmTa4lL4hXiaSpuFylDcia8yQAkQYLcDphQo2G2AHPNgZibbz5wJ0DyeEibHicmkSQ/640?wx_fmt=jpeg)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9WEn5LibLMvBZIkNcricPs7uGxYBSSsgyZLJSFDLIQ5O10oOhY1Yh18ibS7XmuQ4Mf8cS9lVzABvAdbfDsAXNGWEA/640?wx_fmt=jpeg)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9WEn5LibLMvD6ibyvuB6IZrQWqLEsSiaStUia0ey6YjAk2ZzYtID2zaulwfCXprbL1YEJRPrrGDG0iaBMRPxaoPOahQ/640?wx_fmt=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