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杰出公民》:回不去的叫作故乡

《杰出公民》:回不去的叫作故乡

阅读量:3812939 2019-10-26


近些年的外语片里,原本小众的西班牙语电影频频令人惊艳,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广泛的好评。从2009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谜一样的双眼》,到2015年的《蛮荒故事》,再到2016年的《杰出公民》,西班牙语电影以知微见著的独特切入点,用一个个荒诞讽刺却精彩绝伦的故事反应出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这些充满着黑色幽默的影片也让我们明白了喜剧的至高境界,不是装疯卖傻、哈哈大笑,而是自黑式的诙谐和内涵深刻的思考意图齐头并进所制造出的那种啼笑皆非、笑中有泪。
幽默中还要带出深刻思考并非易事,《杰出公民》继承了西班牙语电影的众多特点,小众电影的导演从不会将多余的心思放在养眼的摄影或是悦耳的配乐上,而是将重点放在讲好故事的构思上,影片以章节体的小说形式叙述,没有半点花里胡哨的旁枝末节。

▲《杰出公民》凤凰卫视电影台 11月24日 21:15播出 
《杰出公民》的主人公是一位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阿根廷作家丹尼尔,诺奖的殊荣让他登上了顶峰,但他却忧心于被名利夺走自己文学创作的锋芒,因此拒绝各种邀约和奖项。直到有一天,丹尼尔收到故乡撒拉斯的市长寄来的一封信,邀请他回到故乡,接受荣誉市民的勋章。

带着对故乡的感激和怀念,丹尼尔决定接受邀请,踏上故土。然而本应是衣锦还乡的光荣好事,却随着人情冷暖和文化隔阂一一现形,成了荒腔走板的闹剧,人生百态与世事荒谬也全然浮现。
为了欢迎丹尼尔的到来,就像所有小地方迎接大人物一样,萨拉斯小镇恨不得使出浑身解数,不遗余力地以自己能做到的最高规格来接待。

镇长亲自迎接、警车开道,甚至让丹尼尔像迪士尼花车上的人偶一样,站上消防车在小镇巡游;在挤满了来看热闹的人的镇上小礼堂里,屏幕上播放着PPT风格的短片,回顾了丹尼尔的生平,彩带、掌声、金闪闪的奖牌,一切桥段都像是村里的表彰大会……

虽然眼前的一切,暂时都被“故乡”二字粉饰得一片祥和,却依然无法掩盖背后的文化落差与时空错位的尴尬。在这四十年间,丹尼尔一直住在西班牙,写着故乡的人和事,被众人敬仰;而同样的四十年,小镇萨拉斯却像被时间封住了一样,并没有太多的变化。
为了这次回乡,叛逆不羁的丹尼尔,卸下了所有的防备。曾经拒绝的行为,在这里都变得可以接受:可以拥抱、可以拍照、可以接受采访、可以出席无聊的活动……

但客气归客气,丹尼尔对故乡的感情和忍让,却没能跟镇民们搭上互相体谅的默契,随着互动的加深,双方间的文化隔阂与代沟变得越来越突出起来。
小镇里的每个人,似乎都只是想沾沾诺贝尔奖得主的光。
电视台的采访显得漫不经心,对于丹尼尔的回答也并不在乎,反而最重要的似乎是最后的饮料广告;

一位爸爸带着残疾的儿子上门,希望丹尼尔能慷慨捐款给他们九千美元买电动轮椅,语气里充满了理所应当;

一个男人看了丹尼尔的书,坚定地认为书中一位人物的原型就是是自己的爸爸,因而强烈邀请丹尼尔到他家吃饭;

甚至有一名女孩竟然直接进入丹尼尔的旅馆自愿献身!但实际上,她只是想“逃离这里,不想跟我妈过一样的生活。”一如当初的丹尼尔想逃离这里一样。

但一旦当目的不成时,所有人的面目瞬间转变,更是对人性讽刺到了极点。 
镇长也为了自己的政绩,帮丹尼尔安排了各种活动,甚至让他这个几乎完全外行的人担任绘画竞赛评审。然而在颁奖的现场,丹尼尔却发现自己选出的画作已被替换成了关系户的作品。
“不懂行情”的他感到非常气愤,抢过镇长的话筒,慷慨陈词:“在非洲的一些原始部落根本没有‘自由’这个词,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自由的。而在这里,‘文化’天天被政府挂在嘴上,恰恰说明这里是文化的沙漠。”

这样耿直坦白的批判在诺贝尔奖的舞台上或许是能够赢得喝彩的正义之声,但在萨拉斯,在这丹尼尔熟悉又陌生的故乡,却犹如刺耳的杂音。丹尼尔得到的只是“叛徒、走狗”的辱骂和纷纷飞来的臭鸡蛋。
随着一件件荒唐事的发生,丹尼尔也渐渐从衣锦还乡的“明星”,成为了人们口中“通过诋毁自己的故乡,来讨好整个欧洲”的叛徒,刚刚为他立好的雕像也被涂上了红漆。将丹尼尔从高高在上的神坛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这个名叫萨拉斯的小镇只用了3天的时间。

然而好戏还在后面。
那个想要用身体换自由的女孩的妈妈艾琳,正是丹尼尔的初恋情人!
在丹尼尔离开阿根廷后,艾琳嫁给了丹尼尔儿时的好友安东尼奥,可艾琳却不曾忘记丹尼尔,一直看着他的书哭泣,好不容易经过一段时间终于平静下来,丹尼尔却又回来了。

而安东尼奥一直看在眼里,对丹尼尔逐渐从怀念转成了怨恨,如今他回来了,又打乱了伊瑞妮和他的生活。当安东尼奥最初满脸笑容地出现欢迎丹尼尔时,还给人一种温暖和感动,可对比他越来越明显的妒意和憎恨,在前面细致又几乎不着痕迹的铺陈下,后面回想起那笑容实在令人不寒而栗。

当安东尼奥假借打猎之名要将丹尼尔赶出撒拉斯时,他女儿的男友却带着妒意与恨意,一枪击中丹尼尔。

当我们以为影片对人性的讽刺会就此画下句点,让故事留下满满的怆然之时,镜头一转,丹尼尔竟然神采奕奕地出现在新书发布会上,新书名叫《杰出公民》。
难道电影中的一切都是丹尼尔小说里的内容?这个颠覆想必令所有人彻底瞠目结舌,谁会想到呢?

这一刻,丹尼尔作为受害者的情景突然有了另一种解释。
或许,他回到乡,只是为了找回丢失的灵感,而对故乡进行的又一次消费;又或许,他根本没有回过故乡,这一切,都是他满怀着优越感与虚荣心的臆想。
正如他自己说的:“创作,有三样东西必不可少:纸、笔,还有虚荣心。”
或许,这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个自命清高的知识分子的作秀,而沉默的故乡和庄严的领奖台,都是他博得掌声的秀场?

这一个惊天的开放性大反转,无疑让《杰出公民》成为了一部不同寻常的讽刺喜剧。各种尖酸自嘲的黑色幽默,夸张离奇的闹剧式转折,扭曲荒诞的人性百态,描绘的虽是小镇乡民愚昧自私的嘴脸,其实也是针对当今文明社会的批判。
就在我们已经随着影片的铺陈站上了一边的道德高地,准备昂头挺胸的对这穷乡恶水的刁民进行批判时,影片的结尾却从另一边扇了所有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究竟丹尼尔获得诺贝尔奖的书,里头的人物是真实还是虚构?他说自己所有的创作都奠基于自己的家乡,他书中的人物离不开,他自己却回不去。如今他回去了,却化身书中人物,成了离不开的那个人。

当记者问丹尼尔这书中的经历,到底是真是假?随即他露出肩膀附近的枪伤,耐人寻思地问着记者,也问着观众,“看看这道伤疤,它可能是手术造成的,也可能是骑自行车摔倒造成的,或者是枪伤,你觉得呢?这世界上没有真相,所谓真相,只是一种用来左右他人的诠释而已。”
虚实之间,人性准则左右,谁是真诚的虚伪?谁又是虚伪的真诚?
 
影 片 预 告
电影  杰出公民时间 11月24日 21:15
           11月25日 15:35
虚实之间,人性准则左右,谁是真诚的虚伪?谁又是虚伪的真诚?

文:Focus
编辑:Focus、撕纸小妹
推荐阅读:·世界大赌局开局!埃尔多安:我豪赌,你随意·《纽约时报》CEO:短视频不是一门好生意·娃娃是假的,陪伴是真的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