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下午,人文学院牵头文科组在甲所第三会议室举办新上岗博士生指导教师研修班分组交流会。 交流会由人文学院教学副院长韩立新教授主持,人文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研究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及美术学院等8个院系新上岗博士生指导教师参加了交流。
韩立新教授既作为主持人又作为资深指导教师,分享了自己对于博士生培养的思考。他认为博士生培养一直是学校的重头戏,涉及众多课程及培养体系的改革。作为博士生指导教师需要关注更多学术规范、学术评审的问题,博士生指导教师要严把招生关,保证招生质量。人文学院黄裕生教授、社科学院陈琪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彭宗超教授、美术学院张敢教授结合自身学术、培养、管理等方面经验分享了他们指导博士生的心得。
黄裕生教授在交流中强调要重视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他认为清华一些学科的学术水平代表着某一专业的最高学术水平,所以需要跟学生更多沟通与传授,让学生知道学术前沿问题,知道学术前沿争论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交流和教学的作用。在交叉学科广泛涉猎和学有所专方面,他认为需要博士生指导教师进行更多的引导。
陈琪教授分享了自身五个培养博士生经验。他认为,第一,博士生指导教师应该专注挖掘学生的潜能,在早期学生入学的阶段将他们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出来。第二,要重视外国学生学术能力的考察。第三,在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上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引导,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第四,指导教师需要用合理的方式调节和规范学生在学术研究上的情感需求。最后,社科的学生培养应注重政策性研究和加强对宏观政策的关注,指导教师要对有从事社会职能工作需求的博士生合理规划和培养。
彭宗超教授对博士生培养提出了“三学”的培养目标,即着重培养学生的学术志趣、学术基础、学术能力。在学术志趣上,要培养对学术感兴趣、拥有高水平的学术人才,创造真正专业性强的学术研究成果。在学术基础方面,重视学术的基础理论;要分定量、定性研究,并且要分高级、初级不同层面进行并作引导。在学术能力方面,要通过加强思维能力的构建培养创新能力,通过给予机会和创造环境培养实践能力,通过加强文章逻辑和内容的表达训练、提高沟通能力。
美术学院学位分委会主席张敢教授介绍了美术学院师生本身存在实践类和理论类的不同类型,对学术存在认知差异,需要指导教师重视学术论文规范、外语水平等相关培养要求,探索和深入发掘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培养方式,拓宽学生综合视野。另外,他强调博士生自己对于学术的热情也是需要指导教师的引导和培养的,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多的将时间精力倾注进去,产生更有质量、更有深度的研究成果。
现场交流
新上岗博士生指导教师根据以上分享与实际,提出了相关问题,与资深指导教师展开了交流和讨论。
最后,研究生院副院长胡洪营教授做总结发言。胡洪营教授代表研究生院欢迎各位青年指导教师的加入,强调每一位博士生指导教师特别要在招生和选材上面下功夫,在培养环节和论文完成上下功夫。博士生指导教师在选择学生的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要求和水平,不断加强自己学术素质和品德修养,才能够真正实现更高水平的博士生培养。
供稿: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