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5G时代,新闻视频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

5G时代,新闻视频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

阅读量:3816471 2019-10-26





10月25日,由新京报、腾讯视频主办的“2019中国新闻视频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技术的更迭正在让短视频和直播成为主流报道形式,而5G的到来则为新闻视频的生产与传播的改变加重了砝码,带来了更丰富的可能性,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那么,新闻视频如何在技术中革新?又该如何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传媒茶话会》带你一起寻找答案。
不想看文字?我们读给你听呀~~

新京报两条腿走路:双视频战略
“5G时代,做短视频早已不是选答题,而是成为必答题,一道答错会扣分的题。”新京报社总编辑李海如是说。

新京报社总编辑李海在会上致辞
根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7.6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6.48亿,占网民整体的75.8%。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政策的完善与技术的革新,这个数字将会被不断刷新。
显然,传统媒体已经到了下一个战略机遇期。
李海表示,接下来他们将坚持视频优先、移动优先的整体战略,在此整体战略之下,推动双视频战略。即“我们视频”将主打硬新闻,动新闻更聚焦泛资讯。
李海进一步解释,“双视频战略”具体包含以下几点:
第一,将新闻视频化实实在在地推向全领域。
“但推向全领域并不是完全照搬照抄,它需要根据各个领域不同的特点,来设计针对不同领域的视频模型。‘我们视频’将在人物报道、深度调查、财经、文娱、评论等领域,推出新的视频品牌。”
对此,快手科技副总裁余敬中在会上表示了赞同,“ 目前,许多电视的台网融合仍处在第一个阶段,更多是搬运和拆条,二次创作的还非常之少。”
第二,泛资讯领域大有可为。
与硬新闻不同的是,泛资讯可以24小时陪伴用户,在这方面,新闻视频大有可为。
“过去大家认为没有新闻价值的一些事情,到了互联网的社交语境里面就有了新的价值。”新京报社副总编辑、“我们视频”总经理王爱军讲道。
事实上,“我们视频”也一直在不断地拓展内容边界,积极践行用直播短视频和小视频覆盖新闻热点和重要现场,在动新闻的框架体系之下去准备在短视频领域进行发力。
第三,新闻短视频是一个航母战斗群。
新闻短视频不是一个单体产品,而是会有一整套非常复杂的配套体系。“这里面包括版权、素材、大运营机制,就是整体运营机制的构建,”正如李海所说,新闻短视频是一个非常大的舞台。

在变化中回归常识:构建优质内容
腾讯新闻可以在平台上面直接连接用户,而跟用户的反馈过程当中,发现了干扰用户的两个维度。一是假新闻和错别字的低质量新闻,二是同质化内容过多。
在这里《传媒茶话会》看到了一组数据,第一个维度里68%的用户吐槽经常看到假新闻,92%的用户表示经常看到错别字;而第二个维度中,有95.7%的用户发现热点事件发生时会看到重复内容,而有50.8%的用户表示经常看到重复的内容到了反感的程度。
这两个维度其实是提醒媒体:要坚持做优质的内容。
腾讯新闻跟优质的媒体合作,从版权分发到IP共建,腾讯新闻视频项目中心总监孟田芳重点分享了以下三点内容:
首先,回归内容常识,围绕节目的核心发力。
“技术不应该给我们带来一些纷扰的思绪,关键在于它怎样才能更好地为内容松绑。”孟田芳讲道。

腾讯新闻视频项目中心总监孟田芳发表演讲
技术应该是用来解放桎梏媒体生产内容的工具,我们要做的从来都不是迎合技术,更不应该被技术绑架,而是如何去运用技术。在技术更迭变换的时候,反而更应该去想内容的本质是什么。
对此,浙江6频道、《1818黄金眼》制片人卢珊也从自身角度表达了认同,“我们是一个根植于地方的媒体,对我们来说,技术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能被技术带着走,内容为王这句话永远不过时。”
其次,互联网没有中间产品,削尖优势,找到独特价值,少即是多。
首先必须明确自身产品的独特价值是什么,专注自己的核心价值,做少一点,但是要做透。
腾讯视频的短视频库存当中,播放TOP8的品类中,新闻品类占比最高,约为22%,从数据就可以看到一个头部品牌带来的价值,事实上,头部内容对于整个品牌的影响力和对于热点事件报道的贡献都是巨大的。
其次,用优质内容连接用户。
“许多做内容的人,其实最担心找不到用户在哪儿。我认为,最优的方式就是用优质内容来连接用户。”孟田芳分享道。
正如孟田芳所说,连接用户的本质是内容可预期,因为用户群是十分复杂的。“可预期的并且在情感上面产生订阅关系,这才是连接用户的本质。”

小屏反哺大屏:需再造采编流程
“随着5G的到来,万物互联,未来可能会有从小屏到大屏、从短视频到长视频的反哺过程,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我们需要现在为这个过程做准备,所以要改变我们的生产流程和生产方式。”余敬中讲道。
小屏反哺大屏,但是两者有着完全不同的采编和生产规律。
事实也是如此,很多主流媒体在实际操作中会发现,所有本认为可以从大屏直接复制到小屏的东西,甚至是运营模式,都有可能失效。
懂视频的可能不懂新闻,懂新闻的不会做视频,这可能是现在主流媒体在做新闻视频时都会遇到的一个难点。
“我们现在是在往IP化和重运营的结构调整。”面对这个问题,四川观察总编辑岳学渊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圆桌讨论:脱“影”而出——同质化竞争下打造新闻视频核心竞争力
“我们现在整个团队将往运营侧来结构调整。因为如果采编力量在原有的结构和频道里,在制作视频时会产生极大的困难,所制作出来的东西也并不符合互联网标准。”
据了解,目前,“我们视频”已经从过去的强调单兵作战,名编辑、名记者的作坊式生产,演化成“一人主导,多人配合”的协同作战模式。一方面“我们视频”继续强调单兵的作战能力、融媒体的生产意识,另一方面采编方式则转变为团队协作,以项目制的形式来督促引导内容生产。
“新闻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正如王爱军所说,“我们视频”正运用新的协同机制,来提高采编效率和响应速度。
只有在转型过程中真正找到、探索出主流媒体自身的优势,才能立得住脚、拿得到流量。
编辑 | 孙雅静
更多及时资讯欢迎关注《传媒茶话会》微博:@传媒茶话会
请扫码添加小编微信(请注明单位~姓名),小编将邀请您进群~~


欢迎转发朋友圈
投稿和垂询邮箱:cmchh1@126.com
近期热门文章
1.跳出"计件"考核,南方日报试点记者协议薪酬!
2.央视网钱蔚:从国庆阅兵报道看主流媒体的融合创新3.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决赛!“一定要去新闻一线!”4.白龙江上的瞭望者
5.李心草落水“自杀”,主流媒体声音没有“溺亡”!
《传媒茶话会》特别声明:本公众号向社会长期征集原创稿件(未公开发表过),稿件写作主题围绕媒体采编、经营、融合、版权等方面进行,一经采用,稿费最低300元,上不封顶。同时欢迎提供选题和线索,一经采用,定当奖励。优质原创来稿我们将会推荐选刊至《新闻战线》。稿件及选题线索可投邮箱:cmchh1@126.com或后台直接留言。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传媒茶话会,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18N876CN】获取授权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