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5wd08GR9Ygl4pVv8U1XWoQ1kuTvz6zx7IDDnYkUdSokvVTQ6iaIs1OyPR2ZNiblndTns0QxwCS99gziaQuQk2hvkg/640?wx_fmt=jpeg)
写在前边:
工作原因,我曾尝试记录过这座城市,用文字、图片、视频。
大到城市规划、政策解读,小到刮风下雨、鸡毛蒜皮。
那边刚聊完南门的楼市,这边就记录下起了暴雨;向前谈起了“东进”对于龙泉驿区的影响,转身又记下某小区物业与业主的纠纷……
不同维度,却都指向一个受众群体——生活在成都的人。
城市是一个躯体,而人,才是其中的灵魂。
仅仅依据地域,我笼统而片面地,将这些人分成两个维度,他们都生活在各自的空间,却又从不同维度,感受着同一座城市。
城市日新月异,成都变幻多维。
01成都土著
成都不是帝都,不够磅礴大气。成都也不是魔都,不够雍容华贵。但是,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狗窝。
更何况现在的成都,今非昔比。要再说它是狗窝,简直扯把子!就像很多毕业生对于母校,我可以说它不好,但其他人不行。
很多成都人亦是如此。
回溯2000余年历史,城名不变、城址未迁、中心未移,从古蜀人迁徙至金沙,造就了成都少城的起点,历史就此展开。
而成都近20年来的发展,不仅是成都城市的更新,更是成都人记忆的堆砌。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5wd08GR9Ygl4pVv8U1XWoQ1kuTvz6zx7QK8ud1r1heSAmS8Tb7f6iasuKuQg2QNC4fIyHVu4Qg5XYdEpTRAE1lQ/640?wx_fmt=jpeg)
上个世纪90年代,传统出租车还是夏利。出了二环就已经感觉荒凉。锦江宾馆在城南显得高大贵气,富人们都在桐梓林聚居。
彼时,凌晨的荷花池依旧喧嚣,人民商场和人民百货正散发着最后的荣光。
当东郊记忆开始衰败,69信箱逐渐沦为历史名词,却还有那么一点苏联式厂房的影子。
曾经亚洲最大的无缝钢管厂,也在岁月的打磨下,变成了串串的代名词。同样引人注目的,是现在旁边寸土寸金的攀成钢。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5wd08GR9Ygl4pVv8U1XWoQ1kuTvz6zx7InvNGf47uibA5LllNvf1d499BjhRwTUc6Npcg6HNH26wALgp8v1pYfg/640?wx_fmt=jpeg)
2012年,曹家巷整改,万科首创和龙湖收编了老建设路,成电很多人搬去了新校区。
2013年,二环高架通车,BRT公交盘踞于此,满地车水马龙,一眼行色匆匆。
2014年,IFS和太古里开业,大慈寺周遭,迎来了现代与古朴的有机结合。模糊了新城老宅的界限。
也模糊了老成都人的爱恨情仇。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5wd08GR9Ygl4pVv8U1XWoQ1kuTvz6zx7AomqEH0BphztSGKaAsp7dlAXebZla2JDUDLZ3jnx5t6lxfmwPmpu5w/640?wx_fmt=jpeg)
延续至今的,是四七九中的相爱相杀,是春熙路街头的三折耐克阿迪,是文殊院的糕点,是人民公园的茶水,是晒太阳、掏耳朵、打麻将、吃火锅,蹉跎一天中最鼎盛的时光。
平原氤氲的天、茶水辣椒的浸渍,给了成都人白皙的皮肤,还有豁达的精神。
所以当城市建设来势汹汹,新的文明和老旧的记忆冲撞,他们虽有不舍,却依旧豁然,转头又做起了清一色,想着糊个杠上花。
生活还是得继续,只要待在成都就挺好的。
离开成都?出去了吃饭咋个整?离开二荆条和花椒的杂糅,外面的食物用什么抹平我的乡愁?用鸳鸯锅?
何况,家里还有几处套房等着收租呢!
02蓉漂
无数人的蓉漂之旅,始于现已封闭施工的火车北站。走出彼时脏乱差的站前广场,惊鸿一瞥,一眼万年。
成都现在的发展,确实给了年轻人很多机遇。除了诸如腾讯之类的大厂落户于此,更有无数创业团队在此深耕。
而机遇的背后,是同样高压的工作挑战。可以去看看国际城南,车水马龙的天府大道,人来人往的软件园,拥挤的地铁一号线。
因此,成都的房价在涨,交通在拥堵,城市建设来势汹汹,随处可见的施工让道路变得拥挤而又泥泞。
都说大城市容不下肉身,小城市容不下灵魂。
而成都人深谙的中庸之道,似乎给了这些蓉漂一个契机。
这里的工作节奏较之北上广深,要轻快很多,而且享乐主义更是被发挥到了极致。成都的人真的很会生活。当然,我所指的,是很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关系。
并且,这里足够包容。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5wd08GR9Ygl4pVv8U1XWoQ1kuTvz6zx7yhoxyoB95SD6kbmmdwF9ETkib6t1GSvvTnuxMznNDdkFa8tnL2NibIxQ/640?wx_fmt=jpeg)
在这里可以看见无数豪车,却停在破旧的饭店门外,不管你西装革履,有多么光鲜亮丽,一样老老实实坐在门口,坐在排号的塑料凳子上边。
同样的,九眼桥、339、少陵路,整夜灯光。但喝酒蹦迪的年轻人第二天依然还得上班。年轻人笑着告诉你:今天不蹦迪,上班变垃圾。
成都接纳着一切,模糊着爱恨、乡愁,这里甚至成为了性少数人群的乐土,给了他们勇气和力量,消弭着偏见与误解。
这是成都根深蒂固的城市基因,喜为人先、乐容天下、进退自如、浮沉自安。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5wd08GR9Ygl4pVv8U1XWoQ1kuTvz6zx7udxZUmawjS1rayzlw27iaZWIdFc8llGjd9K9tEpSsRiaroaEtJ5XSwiaQ/640?wx_fmt=jpeg)
初到成都时,很多人对这座城市充满了好奇。
比如公交车太挤时,可以从后门上,再把公交卡聚在一起,挨个递到前边刷卡。
比如在本地人面前说想去锦里、宽窄巷子游玩的时候,会被嫌弃说去看人头有啥好玩的?就像北京人说他们从未去天安门广场看过升旗一样。
比如这里的人说话平翘舌不分,称呼男生是男娃子,女生是女娃子。还有一些不知为何,称呼瓜娃子。
比如说吃火锅要微辣,在满头大汗时,老板还会告诉你,这真的是微辣。
比如这里的人为什么地震都不怕,为什么出个太阳像过节一样开心,下雨都能上热搜。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5wd08GR9Ygl4pVv8U1XWoQ1kuTvz6zx7DxHjm2SGyO3Rde2mF02O3bnZBbBusu8HnwduXichRCQ1B3jdiaD5icWlA/640?wx_fmt=jpeg)
有人说,如果老是怀念一座城市,无非是她带给了我此前所有生活体验的巅峰,而往后见过的风景,再也没有能比得上她。
往后离开成都,也许会心一笑,原来“瓜娃子”是这么一个意思。算球!
写在后边:
当然,有赞誉就会有质疑,乃至于谩骂。
成都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会面临一些阵痛。
有人质疑新城市建设破坏了古老的街道与文化,有人质疑飞涨的房价让这里生活压力变大,有人质疑“成都省”的发展占用了太多的资源……
我在想,成都的忠实信众之一,我会如何回应?
大概是please don't?worry about?it
毕竟二十几岁住过的每一个城市都是可贵的,她见证了你的彷徨、成长、思考以及更多的东西。
当穷尽言语,请允许我用沉默去爱这座城市。
-The end-
-城市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