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葬我于故乡——那些因偷渡客死海外的中国人

葬我于故乡——那些因偷渡客死海外的中国人

阅读量:3825784 2019-10-26



全世界只有不到0.001% 的人关注了我你还真是个特别的人
10月23日,发生在英国的“集装箱藏尸案”引发广泛关注。据当地的媒体报道称,英国警方在一个卡车集装箱中发现了39具尸体,分别是 38名成人和一名未成年女孩。  警方初步调查,认为死者全部来自中国,而后中使馆称,英警方尚无法确定39名遇难者为中国国籍。 39个生命,冻死在集装箱内。有人说他们是偷渡,也有人爆料,这涉及到非法活体器官转运?——英国是全球非法器官黑市交易的重要节点之一。  出于对死者的尊重,我们不敢妄加猜测,但事件之外,英国2000年以来最大两起大规模死亡案件,开始进入公众视野。  01死在应许之地 
2000年6月18日,在英格兰多佛,一辆长途运货车中发现58具尸体,2名男性幸存。经核实,死者均是中国公民。原因是司机在上路不久便关闭了车上唯一的通风管,外界温度达32°C,即60人在密闭货柜里度过了18个小时,最终,58人活活闷死。 2004年2月4日,一群到英国务工的中国人在拾贝时,被突然上涨的潮水吞没,其中23人被卷入大海丧生,酿成震惊世界的“莫克姆湾惨案”。据调查,遇难的23人年龄在18至45岁之间,全都是偷渡到英国的非法劳工。其中,22人来自福建。
如果再把历史向前推一点,就会发现,福建人因偷渡国外的惨案,已经在屡见不鲜了,一位美国学者做过研究,为了到达美国,福建移民的足迹遍布全球42个国家。
最初的方式是坐船。这是所有的偷渡方式中最漫长和艰辛的一种,不少人死在了去美国的途中——1993年6月,一艘满载286名福州偷渡客的旧船“金色冒险号”在纽约近海搁浅,十名偷渡客溺水身亡。

对此热点事件,澎湃新闻转载了2006年10月1日《环球人物》一篇题为《英伦福建人生存实录》的文章,里面记述了三个福建人的偷渡经历,描述了他们在国外的艰苦,让人唏嘘。 郑小妹1996年先来到英国,丈夫吴国贵第二年过来,当时家里已有3个孩子,最小的只有4岁。两个人偷渡付给蛇头50多万元,借的都是2分利的高利贷,加上办厂欠的债大约有100万。 要知道,1996年的50万元,可以在中国能过上很好的生活。可这些人为何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偷渡? 环球时报的总编胡锡进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他发了一条微博: “在英国至少有过3起大型灾难,死的都是中国人,这也值得中国社会观察思考。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国内的机会挺多的,正常赴外的途径也有很多,即使在欧洲,中国人要维权也并非毫无办法,是什么原因总让中国人成为英国重大集体死亡事件的牺牲品呢?”

是呀,非要去,也不用非偷渡啊,如今境外旅游那么简单,要去一个发达国家,怎么着也没有必要蹲在那么狭小的空间里冒险偷渡啊。 对于这样的疑问,有人开始以“穷山恶水出刁民”概括福建人铤而走险出走海外的动机,也有人嘲弄,这些偷渡的人,脑子有病,如今中国的经济已经快速增长,怎么还要去国外呢,智商税没交?
 
02 偷渡者的自诉  “以己度人,不如以人渡己”,在一个贴吧上,一位福建“偷渡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偷渡,但我没有罪!我的老乡们和我一样也是赚的是血汗钱,唯一不同的只是我们没有经过合法的途径进入他们的国家。你们北方人(指知识分子)可以只要付出我们十分之一的代价就可以取得美日的签证,但你们合法的去了美日又如何呢?你们会努力的赚钱寄回祖国吗? 我看你们大部分都在外国花掉了。我是乡下人,我没有你那么有文化,我也没有江浙人那么有经商头脑,难道这样我就该死,比起那些拿着国家的公费出国留学而又最终背叛祖国的精英们,我们比他们不知道高尚了几千倍!        你以为我不想过着和你一样的生活?我也是爹妈生的,我们没钱、也没什么文化,所以我们只能去国外打工赚钱,然后我们再融资让我们留守家中的有头脑的子弟们再去全国投资做生意。 做为国家,批判我们打击我们我无可辩驳,我们在破坏美日的经济平衡。我们有二十万的大军在美日打黑工,我们每人每年为国家带回一万美金,我们一年就是二十亿美金。请问如果我们二十万人都在中国打零工,能创造这么大的效益吗?我们让美日的失业率高居不下,我们抢了他们的饭碗。我们以各种各样合法的或非法的往中国注入资金。 请问我们得罪你了吗? 论起爱国,比起大部分的国人,我们更爱我们的祖国。只有我们这种真正受到洋鬼子欺负的人,才会真正感受到祖国强大的重要性。另外,请各位大哥仔细翻翻字典,不知道那本字典说了偷渡就是犯罪?  还有尊严,大家骂我最多的就是尊严,请问什么是尊严?难道拿着国家财产去美国澳门狂赌狂花,身穿各国名牌货就叫有尊严吗? 对啊,他们在外国人面前是表现出了中国人的富有,是让外国人刮目相看,对不起,这样的尊严我不要,我拿着是我爹妈的血汗钱,我的身后还有我的父老兄弟,还有我的宗亲祠堂,我们每一年都要拿出一部分的钱交给祠堂以供养我们村的孤寡老人,我们还要修校建桥,要等国家拨款,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各位大哥,我们被人家歧视不是因为我们偷渡,而是因为我们国家不富强,因为我们国家贫穷。如果我们国家也象美国一样的富强,我们就是穿着裤叉出去也有尊严。当你们坐在空调房里,轻松的敲打着键盘,骂着我们侮辱着我们的时候,我们正在烈日中暴晒,我们正在冰雪中颤抖。我们每天工作着十五、十六个小时。 如果诸位阁下也象我们一样含辛茹苦,一年也为国家带回一万美金,我想不出十年,我们中国人就是地球上最有尊严的人。对不起,我说错话了,你们都是大学生研究生,没有必要和我农民一样的没尊严。偷渡这个词原先没有,原先叫非法入境。请问美国人去伊拉克是合法的吗? 你们北方人(指知识分子)去日本留学,只要花费三到五万人民币就可以飞机去飞机回,我们偷渡去要坐船或坐集装箱还要花上十五万人民币。我们不是傻瓜,这笔帐谁都会算。为何?因为我们签证下不来,所以我们才会去偷渡。 我也想象你们一样的光明正大的去,可是它们答应吗?我们福建人就是冲着美金和日币才去的,不象你们是去国外摆阔的。         诸位同胞,我和你们一样都是一个妈生的。我的母亲也叫中国。当你们为了下岗问题,为了农民问题而每天烦着祖国骂着政府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为何我们八闽子弟没有这个问题? 因为我们从来都没上过岗,所以没有下岗,因为我们村里补足了农民补偿,所以没有农民问题。 你们吃惯了娘的奶,现在娘内忧外患没奶给你们吃,你们就骂娘骂政府。可曾想过我们也是她的儿女,为了解放台湾,娘只给我们喝过一点点的奶,我们有过怨言吗? 我们也爱我的娘,自己事情自己解决,难道我们要和你们一道抢奶喝,然后一到没奶喝,然后再一到骂娘吗?对不起,我们做不到。我还记得你们是和我同胞生的亲兄弟……     03 谁能把他们的故事完整地写下来  偷渡人的心酸,可能只有偷渡的人自己懂。 2001年,《偷渡少女的死亡笔记》这部由美国华人作家创作的纪实作品以58名中国偷渡者惨死英国多佛尔港事件为开篇,层层叠现出中国少年偷渡美国的悲剧生活,备受媒体关注。 除作者真实的叙述外,当事人惊心动魄的日记也仿佛把读者,带到了那九死一生的偷渡之旅。 而后,尔冬升导演花了十年的时间,搜集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偷渡潮兴起的资料,拍出了《新宿事件》。
 为什么要偷渡?这个问题,不少人都采访过福建的偷渡者,得到的答案也各式各样。 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穷,没有什么出路。
如果你懂一点历史,就会发现福建人的“偷渡史”,其实是“汉民族”跨度达一千多年的逃亡史。 南宋时期,因为蒙古族战乱的压迫,很多汉人从黄河,长江流域所迫南迁,成为“客家”,他们凭着自身汉族人吃苦耐劳的禀性,开发了相对落后的中国南疆,变他乡为故乡。 明末清初的“海禁”政策,又逼迫他们出台湾,下南洋,这群被唤作“猪崽”流落异乡的人,不仅要面对旅程和谋生立足的艰辛,还要防止政府的“格杀勿论”,大概也是认为这群偷渡海外讨生活的贱民太有损天朝大国的脸面了吧。 一百多年前,也有大批的华工来到美国,修铁路,开餐馆,洗衣店,以辛勤的劳动谋生。前任华盛顿州长骆家辉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在其州长就职演说中,用了很大篇幅叙述华人早期在美遭受虐待却艰苦奋斗的历史,催人泪下。

而就是这样一群华侨,支持了孙中山的革命,参加了抗日战争,如今有许多人喜欢对大陆地区捐款办学,报效桑梓,典型的就有邵逸夫。 不管是地理原因,政治原因,还是宗族原因,抑或是现实中一些偷渡者“衣锦还乡”的示范效应,很多偷渡者的梦想就是:走出去,然后更好的回来。 这些“偷渡者”和“逃亡者”。四海为家,落到哪里就能扎根、结果,不但出了很多富豪,还出过7名总统和一名总理。
福建多山区丘陵,无法展开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也没有江浙那样的经商环境,依靠先辈们都去国外发财的经历,他们也想跃跃欲试,去异国,忍气吞声拼命干他个几年,就算被黑人欺负,被老板克扣也忍着,攒够了钱就开店,洗衣店,中餐馆,然后把家人接来享福,就是自己最大的梦想。
不过,很多人完成了这个梦想,但是更多人在通往梦想的途中掉队了。
今天,这些义无反顾出洋谋生的福建人,只是秉承了他们先祖敢闯敢拼,走遍天下的血性,做着和他们前辈一样的事情,或许,他们被骗了,或许外国的月亮并没有圆,但他们本不应该受到贬斥和嘲笑。 (纽约福建街,比福州更像福州) 我的一个大学室友也是福建人,他的父亲在湖北经商,他的哥哥在无锡做电商,他的妈妈在老家农村照顾爷爷奶奶,时不时的还去县城打一点零工,而他,目前也在苏州工作,一家人分散在祖国各地,只有过年才能好好团聚一次。 有时候我会纳闷,为什么一家人不能团团圆圆的在一个地方上班生活呢?过去我不懂,现在我似乎有一点点懂了。 过去,我们总是在疑惑,是谁把中国建设成了今天的样子,很多专家都在分析这个指标、那个政策,可是他们真的懂中国吗?他们真的懂浪花和海的关系吗? 真正的“中国奇迹”,不靠那些伟人,不靠那些政策,而是那些用生命去生存的人,是那些冒死上了梁山的人,用血、用眼泪,用对故乡的怀念创造出来的!
 他们可能是小岗村的28个农民,可能是义乌“鸡毛换糖”的小贩,也可能是那些在阴暗的船舱内,呼吸困难的偷渡者。 新闻报道,并非只有歌颂这一种方式。有时候,真实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不记得这些偷渡者的故事,历史,或许将留下大片的空白。
-完-
愿逝者安息

发现既好看又有深度的灵魂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