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余隆对话周天杜韵关切创作未来 世界名团演绎华人作曲翘楚佳作

余隆对话周天杜韵关切创作未来 世界名团演绎华人作曲翘楚佳作

阅读量:3828906 2019-10-27



摄影/谌强
昨天晚上,北京国际音乐节第一支驻节乐团、饮誉世界乐坛的马勒室内乐团,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出该团在本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第三场音乐会,指挥家维森特·阿尔贝罗拉执棒并携手单簧管演奏家加安?博西和大提琴家克里斯多夫·莫林,为观众演奏了周天、陈其钢、杜韵和米歇尔·范德阿四位当代作曲家的作品。华人作曲家的当代音乐佳作与世界著名乐团的演绎,成为音乐节观众瞩目的亮点和业界关注的话题,同时也生动彰显了北京国际音乐节极具前瞻性和包容度的理念和宗旨。

摄影/谌强
音乐会前,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委员会主席、指挥大师余隆与周天、杜韵两位青年华人作曲翘楚就作品创作、东西方文化交流、用中国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等多个主题进行了对话。本届音乐节揭幕之前,余隆曾说:“第一个推出‘中国概念’的就是北京国际音乐节,而且,每一代的作曲家音乐节都要推广下去,我们的目光不止停留在叶小纲、郭文景、陈其钢这些大师身上,而是要为每一代作曲家提供机会。”昨晚在保利剧院的对话和当代作品音乐会,是其最生动的印证。


摄影/谌强
昨晚的当代作品音乐会上,马勒室内乐团演出了周天为大提琴创作的独奏作品《韵》和为叙述者、长笛、中提琴和竖琴而作的《柯林斯读中国诗集...》,两部当代音乐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审视中国文化,其中《柯林斯读中国诗集…》这部创作于十一年前的作品以中国诗词为切入点,将诗词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符号意义的意象与现代音乐相结合,迸发出文化碰撞的眩目火花。杜韵的《跳塔兰泰拉舞的某蟑螂》则洋溢着神话而又先锋的意味,作品既幽默风趣,又不乏关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生动彰显着作曲家杜韵的音乐才华和对生命与世界的深入思考。


摄影/谌强
周天、杜韵都是令当今国际乐坛瞩目的青年作曲家翘楚,2017年,周天以《乐队协奏曲》荣膺第六十届格莱美奖最佳当代古典音乐作曲奖提名,这也是格莱美该单元奖项首次提名华人。同一年,杜韵以当代歌剧《天使之骨》获得第一百零一届普利策奖音乐奖。余隆说,今天的现代的作曲家,我们和世界是平行的,华人青年作曲家如周天、杜韵,他们和全世界的青年作曲家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摄影/谌强
在昨天音乐会前的对话上,余隆尤其关切周天、杜韵的创作经历、艺术探索和可喜成就对中国音乐创作和未来发展的启迪与影响。对北京国际音乐节而言,将青年音乐家推向公众视野始终是持之以恒的事业,昨晚的对话和当代作品音乐会,正生动凸显了北京国际音乐节及余隆主席多年秉持的以给年轻艺术家搭建展示平台为己任、为其提供与世界对话机会这一前瞻性的艺术理念。多年来,包括张昊辰、杨洋、林大叶、黄屹等一批优秀青年才俊,通过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舞台不断展现自己的才华。这一次,周天、杜韵两位令国际乐坛瞩目的华人青年作曲家,登上了饮誉国际乐坛的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舞台。

摄影/谌强
余隆在与周天、杜韵的对话中,与两位作曲家探讨了当代青年作曲家如何看待自身与古典的和近代的作曲家的关系、如何看待华人作曲家的民族性与国际身份认可的关系、如何看待华人作曲家群体在世界乐坛的影响、如何看待当代音乐与古典传统的关系、如何用自己的创作传承中华文化讲述中国故事、如何让自己的创作走在当代世界乐坛前沿等话题。两位作曲家通过自身的创作经历和深刻思考,讲述了自己的实践和理念。余隆热情称赞两位作曲家在创作中的不懈努力和所呈现的深刻思考,给北京国际音乐节和中国音乐创作都带来了积极的启迪和思考。


摄影/谌强
周天说,虽然历史会将作曲家归结于时间而使之成为某一代,但他看来,个体非常重要,年轻的作曲家也会有古典音乐的心境,而年老的作曲家也可能有现代的、年轻的创作激情,我们这一代不能再走谭盾、陈其钢、周龙他们那一代作曲家的成功之路,他们的创作正是在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年代,而我们从小就生长在开放的社会中,经历了流行歌曲与巴赫一起听的成长过程;而古典音乐就是讲究传承的,巴赫的音乐今天也仍然年轻,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今天听也没感觉是以前的作曲家的;重要的是,我们的创作如何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如何坚持自己的方向和不懈地向目标迈进。

摄影/谌强
杜韵说,我们这一代青年作曲家,与古典的、近代的作曲家的关系,不是替代而是传承,我们与之不同的是,把自己做大做强,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谁,用自己的作品告诉人们我是谁,因此作曲家个体很重要,而且,不管什么时代、什么年龄,重要的是作曲家要有创新的心态。杜韵说,自己担当音乐创作的策划者时,角色与作曲家并不一样,面对的不一定是自己偏爱的东西,但这些作品在大的趋势上与自己还是一脉相通的,好的作品、让作曲家自豪的作品,一定是能与各个年代听众沟通的。

摄影/谌强
余隆称赞周天、杜韵的创作和成就代表着华人作曲家的新的年代,希望有更多的中国青年音乐家,受此启迪,以自己的出色创造,不仅传承中国文化和国际文化、世界文化,更将中国文化变成世界的文化,在今天我们倡导和向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年代,作曲家应像周天、杜韵走出去之后这样,以更包容的心态、更宽阔的视野传承中国和世界的优秀音乐文化。余隆说,一方面,作曲家必须要有创作的饥饿感,不断通过作品的积累和提升而逐渐成为有成就的作曲家,一方面,应积极鼓励和推介青年作曲家的创作和作品演奏,历年来,北京国际音乐节在委约创作和作品的世界首演、亚洲首演和中国首演等方面,做了极大努力;委约机构和一些相关活动应给青年作曲家更多机会,包括宽容他们的失败,文化是需要培育的,对委约应有前瞻的理念和制度的建立,也应有使命感。

摄影/谌强
昨晚的当代作品音乐会,陈其钢、米歇尔·范德阿两位已经享誉世界的当代作曲家的经典作品,与周天、杜韵两位青年作曲家的作品同台演出,中青两代作曲家的作品同台上演,既展现出当代音乐在先锋性、实验性上的不断迈进,更展现出青年艺术家的敏锐艺术洞察力和创新能力。两代作曲家的对话,既是艺术灵感的直接碰撞,也是北京国际音乐节舞台上又一次薪火相传的生动体现,观众也在这场因青年作曲家的加入而与众不同的当代作品音乐会中,有了别样的聆听体验和艺术感受。


摄影/谌强
余隆热情称赞中国青年作曲家与马勒室内乐团的合作。余隆说,马勒室内乐团是世界级的演奏团体,这些作品能够在马勒室内乐团演奏下推向世界,能够把这一代音乐人的精神推向世界,让全世界关注中国的声音、聆听中国的故事,特别高兴地看到现在的青年作曲家这么具有生命力,这是音乐的希望、音乐节的希望,也是北京国际音乐节二十二年来最成功的事情。余隆说,今天的现代的作曲家,我们和世界是平行的,华人青年作曲家如周天、杜韵他们,和全世界的青年作曲家站在一个起跑线上,各自在讲述各自的故事,世界上伟大的中国作曲家可能就诞生在这年轻的一代里。


摄影/谌强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