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黑猫杂记(三)苏州的河水和井水

黑猫杂记(三)苏州的河水和井水

阅读量:3837338 2019-10-27


【一些人名,黑猫会用动物来代替。】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这是唐诗《送人游吴》中描述的江南水乡,大部分没来过苏州的人,也能凭着这首诗想象出古典时代姑苏的风韵。
诗中的景色黑猫也很向往,但从未看到过。
虽然居住在苏州,田园牧歌的农耕文明雅致生活,只能在古诗词种追忆,有时候YY一下,却从未想过要回到那个时代。
因为那个时代没有电,没有网。
没办法,黑猫就是一个在新中国工业时代出生和互联网时代长大的人,什么样的情怀也不能让黑猫放下电脑和手机。
好像扯远了,言归正传,说到苏州,大部分人如果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不是那些历史人物,那就是水了。
江南水乡,名副其实。
苏州毗邻太湖,京杭大运河从古城外经过,河道纵横,据统计,苏州共有21084条河道。用水网密布来形容苏州,一点也不为过。
此外,还有50亩以上湖泊384个,境内总水面面积为2171.9平方公里。其中,常年水面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湖泊8个,包括太湖、阳澄湖、独墅湖等。

【图为金鸡湖和苏州标志性建筑秋裤大厦】
这是一座建立在水上的城市,也难怪会被称为“东方威尼斯”。
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很抒情的感觉吧,但在黑猫实际的记忆中,苏州的水就不那么美好了。
首先,黑猫要说的是河水。
据说,在八十年代以前,苏州的河水水质很好。在一些老人的回忆中,还曾经有过一场纪念主席畅游长江XX周年的活动。
人能够在河水里游泳,水质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
至于那时候水里的鱼,也是不少的,个头也挺大,但没有人去捕来吃。


据老苏州说,那是苏州城最美的时代,粉墙黛瓦,绿水拱桥,犹如画中。
到了八几年开始,水质就不行了,因为建了好多工厂,尤其是好多化工厂。
当时的人没什么环保意识,直接就把工业废水排到河里面。
黑猫的童年,就是生活在苏州河水污染最严重的时期。
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和古城区的护城河算是比较大的河流,也是水运通道,大型拖船往来密集。
城西面护城河河面宽二十多米,阊门外探桥,金门外南新桥,是黑猫小时候经常走的。每当走上这两座桥,就一股恶臭袭来,非常难受。
从桥上往下看,水都是黑色的,像墨汁一样。
大的河道是这样,在古城区里的小河道,更是不堪。
护城河的水是黑色的,小河道的水就绚烂的多了,居然是五颜六色的。漂浮的垃圾,足足把河面都铺了一层。
大河里工业废水的味道虽然刺鼻,可是也单一,小河道里的水,味道就非常有层次感,前味是猫狗尸体腐烂味,中味是馊水,后味是……

冬天还好,一到夏天,蚊蝇飞舞,令人头皮发麻。
这时候苏州的水,不会给人以美感,而是叫人恐惧。
这段苏州河水黑历史期间,黑猫还曾经见义勇为救过落水小孩过。
那时候,黑猫趟着到胸口的水,拽住衣领把那个叫做仓鼠的亲戚家孩子给拖上来。
“苏州河水是什么味道?说来听听。”
“呕——”
“我记得,昨天李阿婆还在附近刷过马桶。”
这不是骗人,九十年代还有不少老苏州人习惯性的拿老式木马桶到河边刷,这种情况有几百年传统了。看到这里,大家也知道为什么古城河里的鱼没人吃了吧。
“呕——黑猫你故意的是不是!呕——呕——”
“哈哈哈哈——”
一番精神催吐,让那个叫仓鼠的孩子吐得虚脱。
而在那一个月里,黑猫每天起码要洗三次澡。
心理作用下,黑猫总觉得身上还有味道。
那时候的苏州河水真的很脏。
大规模的治理,不知道是从九几年开始的,那时候全苏州都在争创国家文明卫生城市,正好是黑猫读小学。
所有学校在大扫除,清除卫生死角,三天一小扫,五天一大扫。
苏州要卫生,首先要治水。
河道清污工作是重中之重,把河床不知道积攒了几百年淤泥给挖出来。
一台挖掘机停在大拖船上,把那些黑色的,散发着恶心气味的,混杂各种物质经历化学反应的一滩东西,与堆积如山的垃圾一勺一勺的铲到另一艘拖船上。

也有更加彻底的,用闸门把一条河隔断,将水抽干,直接清理河床。
这些浩大的工程,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至少古城区里那些穿梭在老式居民区小巷的小河道,是干净多了。
但还不够,后来苏州的城市定位发生变化,主打旅游和高新技术,这需要吸引人才。但这么一个河水都发臭的地方,实在不是一个让人觉得是个宜居的城市。
苏州天堂的美名在遥远的古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苏州,如果想重新美起来,就要忍痛的推倒以前的规划。
为了苏州的未来,那些造成污染的化工厂就只能搬迁了。
那是在零几年时候,苏州的所有化工厂外迁,城市开始进行轰轰烈烈的改造。
之所以用轰轰烈烈的词,不是因为矫情,而是我实在找不出比这更合适的。
规模之大,变化之快,许多生活在苏州几十年的老人很难适应。
关于苏州的变化,黑猫今天只说一下河水的方面。由于治污的力度很大,河水变得清了很多,也没有异味了。
古城区护城河景观带,开发得非常好,最适合坐船游览,十里河道,两岸杨柳,修复的古城墙和城楼,如梦似幻般的美景。



如果进入城区的小河,就是另外一番景色,水乡江南民居与石桥,是画家笔下经常出现的题材。
对于老苏州来说,这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水乡风韵,但工业化下的旅游城市,要的只是人们想象中的水乡风韵。
也许在下一代苏州人成长起来后,这种改良过的水乡,才是苏州这个城市对于江南水乡写出的一份标准答案。
原生的河水,被污染的河水,被治理,又被赋予新生命的河水。
这就是苏州的河水。
也是我见证过的历史。
河水说完了,再说说井水。
京杭大运河对于苏州的意义重大,由于有了这条世界上自古以来商业来往最繁忙的河道,才有了隋唐以来苏州的繁荣。
河水,可说是与苏州人的生计相关。
而井水,则与苏州人的生活相关——至少在自来水管道网络铺设完毕前是这样。
据统计,苏州城区的古井,最多的时候,有两万多口。
到了今天,只剩下六百多口还在。
以前古井除了提供周围百姓的生活用水,古井周围,也是日常的社交场所,几家人一起在井边淘米洗菜,主妇们说说最近新鲜事。
古井是几十年前苏州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大部分古井都是用大块的石头做的井台,井台一圈都是被井绳日积月累磨出来的一道道光滑条痕。


井口石块通常刻有文字,年代久远,那些文字代表的含义,恐怕没几个人知道了。
反正黑猫是不了解的,只是隐隐约约从老一辈的人口中听说一些。
“囡囡哟,那口井啊,是以前有个阔人老来得子,高兴的不得了。叫人在苏州城里挖了十几口井,有一口就在桃花坞。”
“那口井啊,是前清一个老道台跟人打赌挖的,你看还有字在上面写着。”
“这是几家人凑钱挖的,你看有几个人的名字。”
似乎每一口都有来历,但我记不住那么多。
我小时候,在老城区已经铺设了自来水管道网络,古井的作用没有以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水龙头一拧,水就出来,谁还会费力气去用吊桶打水。

许多传统,在遭遇新的技术后,都是不堪一击的。
工业文明,强大到可以用几年时间,改变一代人的生活习惯。
而黑猫关于水井的记忆,是很特殊的。
前面提过,苏州以前有举行过纪念主席畅游长江XX周年的活动,苏州的河,黑猫是没有跳进去游过,但水井黑猫却游过。
那一年大约只有三岁吧,非常皮实的一个熊孩子,到处闯祸。
大人们也不管——关键是没法管,祖父非常宠。
有一天,黑猫趁大人不注意,到了一个古井边。那时候的年纪,只要看见一个高度合适的东西,比如桌子椅子,就要朝上爬。
于是黑猫爬上井台,探头去看,结果掉井里去了。
很神奇的是,当时居然没有被吓哭,在井里刨了几下,攀着井壁泡着水,抬头看井口的圆形天空开始思考人生。
半小时后,大人们开始着急找黑猫。
“黑猫!黑猫!你在哪里?!”
“嗯。”
黑猫在井底下嗯了一声,算是回应。
“别吓我啊,黑猫!”
“嗯。”
“吃西瓜了,吃西瓜了,再不出来我就要吃光了!”
“嗯。”
“我好像听到黑猫声音了!”
“嗯。”
“在哪里,在哪里?!”
“嗯。”
“我也听见了!”
“嗯。”
“在井里啊!”
“嗯。”
……
后来,黑猫是坐着铁皮吊桶被拉上去的,几个大人又哭又笑,又是亲,又是揍。
现在想起来,黑猫当时是挺作死的。
“二哈哥哥,你骗人,井里面没有井龙王。”
被救起来后,黑猫一句话让某位邻居一下子成为众矢之的,一致认为是这货唆使黑猫爬井台,从而导致掉下去的。
每年暑假,就是电视剧《西游记》热播的时候,具体当时二哈有没有说,已经很难去确定。
唯一能确定的是,二哈要倒霉了。
“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
二哈大叫冤枉,然而大家不信。
无意间,黑猫就从闯祸的熊孩子,变成受害者。
那天吃竹笋炒肉这道名菜的,变成那个叫二哈的哥哥,晚上睡梦中还迷迷糊糊听到他鬼哭狼嚎的惨叫声。
这个误会一直到十几年后还成为二哈的一个心理阴影,罪过罪过。
说起来,当时黑猫虽然不是有意,但确实够坑的。
之后,因为这件事,桃花坞一带的水井,都加装了井盖。
然后黑猫就再也没有吃过井水了。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