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作品展示 | 青年与初心(南京大学)

作品展示 | 青年与初心(南京大学)

阅读量:3837810 2019-10-27



作品名称:青年与初心
报送学校:南京大学
一、关键词
当代青年、红色基因、不忘初心

学生团队集体照
二、主题及内容
本片主题:南大青年不忘初心,在探索十月村的过程中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主要内容:本片讲述了南京大学一群青年学生在完成胡大平老师所布置的思政课作业的过程中逐渐走进十月村的历史,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的逐渐接受,再到最后被当年十月村村民们在毛主席的号召下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家乡面貌和自身命运的精神所感动,立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十月村的故事和精神传递给更多的当代青年人的心路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南大青年学子们思考思政课的意义,思考什么是心中最理想的思政课。在思考如何传播十月村的故事时,同学们想到了《蒋公的面子》也是为课程作业而来,为什么不做个名为《主席来到十月村》的话剧?为了实现这个想法,他们还号召思政课的同学们一起参与其中,越来越多的同学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并加入了他们!
为了让更多的青年人能够传承红色基因,感受到当年十月村村村民们不靠天不靠地、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实现美好生活的精神,他们自发组织同学通过话剧表演的形式将这份初心传递给更多的人。最终,通过不断的努力,这群年轻学生将当年十月村的故事搬上了舞台,让更多的当代青年感受到了老一辈人的初心和情怀。

首席指导老师胡大平
三、创作与构思过程
本片灵感来源于思政课的课后实践。在前期活动的基础上,南京大学《青年与初心》团队成员完成了本片的剧本创作,经过多次的修改完善后最终实现剧本的定型。
本片拍摄历时两周完成,主要取景地是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楼教室、南京大学公开课教室和南京市栖霞区青田雅居社区(原十月村),剧中出演的演员均是南京大学在校学生,微电影的拍摄和制作均由本团队完成。本片的拍摄得到了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大学教务处和南京大学郑刚基金的大力支持。同时,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克服各方面的困难,最终出色地完成了微电影的拍摄。

学生团队负责人吴秋怡
四、趣闻轶事
参与了“荒山变果园,荒地变良田”的全过程的十月村老人李大全看到我们在做十月村的微电影非常激动,他非常感谢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我们和他说这是从思政课起源的,他也感慨现在的大学课程如此的丰富多彩!李大全老人还邀请我们到他家里去看了很多老照片,回忆了众多党员干部如何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克服一切困难建设自己家园的故事。老人希望我们当代青年人也要不忘初心,为国家的富强而奋斗。
十月村的老人葛老与毛主席握过手,话剧中的很多内容就来源于他的人生经历。首映礼的时候,他带着自己的女儿们一起来观影,看完之后就握着葛老的扮演者浩然的手说:“演得真好,我在台下都感动哭了,我的女儿也更理解我了。”
之后的话剧演出,我们付出了很多心血。我们都没有舞台经验,但将为了更好的演出效果呈现在村民们面前,我们请来了《蒋公的面子》的执行导演,请来了所有能帮助我们的人进行指导,直到我们认为可以上台演出。
八十多岁的葛老坚持每次演出都来看,都和演员们握手,希望将这份精神传递下去。在微电影录制和话剧演出的过程中,我们成了十月村的常客,和十月村的老人们都成为了朋友。

创作过程工作照1

创作过程工作照2

创作过程工作照3
五、困难及解决办法
本片制作过程中我们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团队成员时间难以协调。为了克服这个困难,我们凝聚共识,激发组内成员的最大热情,尽量协调团队成员的时间,确保拍摄时间充足。此外,我们提前写好了剧本并进行了多次文本的研读,通过合理安排拍摄进度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微电影的拍摄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大家在这个过程中也收获了友情、提升了思想认识。
二是拍摄资金、场地存在一定的困难。一方面,团队成员开源节流。我们还申请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支持,团队才得以在恩玲剧场等地进行拍摄。另一方面,我们尽量减少不必要开支,保证拍摄进程的有效进行。
三是技术支持不够完备。我们邀请了相关的老师对团队成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尽量地提升微电影的呈现效果,努力寻求设备和技术支持,邀请视频制作技术高超的同学加入团队,助力微电影的拍摄和后期处理工作。有任何不懂的地方,团队成员就会群策群力,集中智慧,想出解决办法。思政课的意义变得更加深刻了。
通过以上努力,我们不断克服困难,最终保证了微电影拍摄工作的有序高效完成。

创作过程花絮1

创作过程花絮2
可从公众号后台菜单“第三届-作品展映”
欣赏更多作品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活动官网,欣赏更多精彩作品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