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百年育才呼伦贝尔分校」 高考报考就找百年育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
>>>院校简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享有“中国气象人才摇篮”之美誉,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共建,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具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教育培养体系,为世界气象组织成员,是一所以大气科学为特色,海洋、信息、环境、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
2
>>>历史沿革<<<
学校始建于1960年,应新中国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生,隶属中央(军委)气象局,前身为南京大学气象学院,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的多方共建。
2012年,教育部、中国气象局、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同年8月29日下午,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等八个单位共建的“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揭牌。
2014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同年9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签署协议共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4年12月30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7年6月,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序列。同年9月,入围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2018年2月25日,学校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成为国科大签约合作的第一所地方高校。
2018年11月20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3
>>>院系概况<<<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有大气科学学院、应用气象学院、大气物理学院、地理科学学院、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法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商学院、文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等19个专业学院,拥有雷丁学院(中英合作)、长望学院(拔尖培养)、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藕舫学院(创新创业)、滨江学院(独立学院)等高水平办学机构。开办60个本科专业,覆盖理、工、管、文、 经、法、农、艺八大学科门类。
4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700多人,其中中科院院士2人、海外院士8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青4人、国家千人计划9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四青”人才15人,各类国家级人才工程共50多人,省部级人才工程、教学名师共440多人次,拥有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长江创新团队、江苏双创团队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团队25个,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达80%、具有一年以上境外研修经历达53%。
5
>>>学科建设<<<
学校拥有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十一五”期间江苏省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个,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19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8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
2017年12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学校共12个一级学科参评,大气科学学科获评A+。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气象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大气科学
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十一五”期间江苏省重点学科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大气科学
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大气科学
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
天气动力学、大气探测与大气遥感、农业气象学、气候学、海洋科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数学、物理学、光学工程、系统科学、地理学、农业资源利用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
大气科学(一期)、环境科学与工程(一期)、传感网与现代气象装备(一期)、大气科学(二期)、信息与通信工程(二期)、物联网技术与装备(二期)、环境科学与工程(二期)、雾霾监测预警与防控(二期)
学 科 排 名
据汤森路透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2016年9月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共有地球科学、工程学两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
6
>>>教学建设<<<
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
国家级特色专业
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环境科学、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大气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环境工程
国家级教学团队
大气科学专业课主干程群教学团队(带头人:管兆勇)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大气科学与环境气象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精品课程
天气学、数值天气预报
如果觉得内容不错,别忘了分享到朋友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