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零起点学中医03——关于人体的病理

零起点学中医03——关于人体的病理

阅读量:3840247 2019-10-27


关于人体的病理
古人通过观察和思辨,认识了人体在正常情况下的生理过程,但这些知识本身对于古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没有用。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非常崇尚实用的。儒家道家的思想需要与政治统治结合起来才有用,否则不可能流传至今;人体的基础知识需要与治病结合起来才有用,否则也不会成就今天的中国医学。
 那么人体在哪些因素的影响下,就会发生疾病呢?
  古人把引起疾病的因素划分为三类: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内因主要包括饮食、情志和劳逸方面的异常;外因主要包括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自然气候的太过与不及;不内外因主要指虫蛇咬伤,刀剑损伤等等。
    这里会有朋友提出疑问:按照现代医学对疾病发病的认识,疾病可以划分为感染性疾病与非感染性疾病两大类。感染性疾病,是由于感染了细菌或者病毒等引起的,必须把这些致病因素彻底清除掉,疾病才可以被治愈;而非感染性疾病,常常是人体的某些组织器官出了问题,比如高血压就是心脏和血管系统出了问题引起的,糖尿病就是胰岛素分泌出了问题引起的,必须把这些心血管、胰岛素的问题解决了,这些疾病才能真正得到控制和治疗。按照中医的说法,这些细菌病毒难道不是真正的病因吗?这些心血管、胰岛素的问题难道不是真正的病因吗? 
    我想这里有必要多占用些篇幅来讲一下。
    先说外感病。我们来看一看感冒这个最常见的病吧。感冒后会出现头痛、发热、咽喉疼痛、咳嗽等等症状,西医那里检查下血象,发现白细胞增多了,所以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病因是细菌感染。对不对呢?当然对。但是假如我们现在可以暂时放开以往的常规认识,试着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或许你看到的感冒就会变成另外一个样子了。
    我们在冬季天气寒冷的时候着凉了会感冒,在春夏季天气转暖甚至炎热的时候也会感冒,在暑天,如近日北京出现的“桑拿天”里也会感冒,在秋季天气干燥气温骤降的时候也会感冒。请仔细回想一下,在这些不同的季节里,你在感冒时所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相同的吗?常常是不同的。冬季着凉后的感冒,通常是打喷嚏、流鼻涕、怕冷明显;天气炎热时的感冒一般都伴有嗓子疼、不怕冷、痰黄粘稠;暑天感冒时全身不适的感觉很严重,经常伴随腹泻等消化道的表现;秋季燥邪引起的感冒,一般咳嗽症状比较突出,痰却很少。 

    我的问题是:如果同样是因为细菌感染导致的疾病(甚至有可能就是同一种细菌),病因相同,表现出来的症状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中医理论跳过细菌的环节(当然不是有意的,是受到当时条件限制的;但如论如何,这是结果),直接把疾病与环境作了链接,这样的思路,发现的问题,是现象还是本质呢?
   内伤部分的疾病,前两天写过两篇浅显的文字,关于高血压与糖尿病的病因。可参。草草读过,就可以理解,导致这些疾病的根本病因,究竟是什么。这里不再重复。
   当然,外感病与感染性疾病、内伤病与非感染性疾病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以上仅为举例,详细内容,请留意病理一章。
上篇问题分析讨论中医认识人体的方法与西医的方法,差别在哪里?
答:中医认识人体的方法是从天人合一万物为一的传统文化意识中脱胎而来。人既然是天造,自然与天同,而万物也无不与天同。天是什么?中国人把天看作是一个巨大的活的生命有机体,万物有无皆是这个生命有机体的组成演化部分。万物各自就像一个个缩小的天的全息缩影,以各自担当的功能参与天的整体循环。虽然各自的形态功能有不同,其理无不与天同,就像人体与人体细胞各有大小形态功能不同一样,同属一个生命体,各自在履行着生命进行的独特功能,无可替代缺一不可。既然人与天同与万物同,那么,人自然就可以用认识万物的方法来认识自己。如认识“木喜条达”的特性来认识“肝主疏泄”,就顺理成章了,且与实践符。
    西医认识人体的方法也来源于西方文化意识,西方文化认为,宇宙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偶然,万物也是各种单独的存在,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是一种契约或者规律的约束,其间各自独立,相互之间没有同一关系。因此,为了对这些复杂而独立的万物存在进行观察研究,唯一可行的方法只能是分科而学,这就是西方文化对世界的认识方法“科学”的来历。西医理论循此逻辑认识方法,把人体的组成也看作一个个无限可分的独立机械系统,分割条块独立研究。其理虽然也有规律可循,且可见易懂好操作,可以得一时之功。但是,生命决不是机械,生命是一种神秘是一种进化,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演化,牵一发动全体。西医的逻辑是治一就是一,治二就是二,殊不知治一就已经累及二三,用切割整体的方法求得局部的暂存。
    这里只是从文化的角度看中西医的分谓,当然各种文化也有趋同的特性,包括中西医也各自有自己的长短处,属另一范围。
中医对人体的认识分三个层次,即“精,气,神”。
我们身体的有形存在是“精”,包括用西医手段可以检测观察到的全体人体物质构成。但是,“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就象器皿碗,碗的空间才是为我们所用。生命更是一个活体,没有须臾停滞,必须时刻有所“用”。那么,生命以什么为“用”?所有的“精”都只是有之利,它是人体之“碗”,有必须化为无,方能出“用”。人体的“用”是什么?是“气”!气聚为形,气散为朴。在中医眼中,人其实就只是一个气团,一个与外在生命“朴”相连相系的气团交换系统。一切的“精”都必须经过气化的过程,方能表现为生命形态。包括人体中先天后天物质,都必须经过这种转化形式,这是通向生命形式的必备过程。尸体没有完成这个过程,所以才不被视为生命。由于“气”是无形,普通人们能看见的只是“精”的表现,习惯只看“碗”的样式和存在,而“气”的作用就只剩下“日用而不知”了。而中医的眼睛牢牢盯住的是人体中“气”的表现,气的品质,气的走向,气的运动运作,气的依凭,气的生成消亡,以及外气内气的交换互补,等等诸多表现。人体只是宇宙这个大气团循环中的小循环而已。没有宇宙大循环的这个自动系统的灌注,人体不可能自行自动运作的。所以,中医讲究依四时天地之气调养人体。
至于“气”依什么而行而在?那就是生命的更高层次“神”的范围了。“精”只是一种粗笨的存在,无法直接感受生命的这种高级形式,气是一种比较精微的存在,它可以感受“神”对于生命系统的出入来去?也许人的神识发展到一个更成熟的阶段,对它的存在会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
**思考**
你是怎样看待疾病的?
注:文中所涉及古籍经典-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END——
⊙版权声明:文章选自网络,工作室收藏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846575635@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灵湖晓峰
⊙运营编号:HZTGZS0003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