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汇首发:都市青年汇(Aqingnianhui)
01
昨晚去看了《少年的你》,有人说它是一部充满着疼痛和治愈的青春爱情片,是两个少年守护彼此寻求光明的故事。
比起男女主的感情,我们更应该着眼于影片的另一个主题——校园霸凌。
陈念被倒墨水、被羞辱、被剪了头发……
这些情节,都与暖甜的爱情无关,而是揭露了最黑暗也最真实的,现实世界。
2019年1月14日,对于甘肃宁县的赵某某来说,这是人生从此至暗的日子。
这天的上午,婷婷的班主任称口红不见,怀疑是婷婷偷的,要求进行赔偿。
婷婷的奶奶认为没有证据不予赔偿,自行返回家。 到了下午四点多,婷婷回家途中,下体突然流血不止。 叔叔回忆说: “把书都快撕完了,擦血都擦不完,整个下身裤子血渗透了。”
“伤口位于阴道深处,无法缝合。“
术后,医生也称:“生育上也没有多大的希望了。” 8岁的孩子,本该享受美好的童年,却在这一天人生迎来阴暗,失去了作为女人的生育资格。
这对于一个女孩而言,无疑是对将来的人生宣判死刑。 为何她遭受如此惨无人寰的伤害? 调查情况通报如下:学生马某某(男,7周岁)、赵某某(男,6周岁),怀疑婷婷偷拿橡皮,二人对婷婷进行推搡殴打,又将其裤子脱掉,用笤帚把对赵某某的下体进行乱打乱戳,致其下体受伤。 这件事无法说清楚原委,可是婷婷惨遭如此毒害,与老师,还有两位男同学都脱不了干系。 1. 老师口红丢了,为何认定是这个女孩干的?为了一支口红,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还叫了家长,践踏孩子的自尊心,这是一个老师该有的工作方式吗? 2. 因为老师方法不得当,两位男同学觉得自己殴打婷婷是”为老师除害“。
3. 两位男同学导致婷婷终生不孕不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可是两位施暴者男同学不满14岁,仅是让家长领回去教育,而涉事的老师也没有承担任何的责任。
呵,这作恶的成本可真低啊。 正如电影里展示的一样,这些年,校园霸凌事件频繁发生,受害者惨遭强奸,殴打,侮辱,勒索……身心和身体都饱受摧残,但是构成校园霸凌体系的施暴者,目睹者,伪保护者却一直相安无事, 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校园霸凌体系中每一个人都有错。
02
“因为长得特别,贫穷的家庭或行为习惯和大多数人不同,很快就会成为施暴者的目标。
霸凌体系中的施暴者总喜欢欺压弱势者一方展现自己的“霸主地位“,吸引众人的目光。“
阿汇了解到,婷婷的爷爷奶奶都已年迈,她父亲有智力障碍,家里还收养了一个失明的哥哥(12岁),母亲不知所踪。 因为贫穷,因为无父母在身边,婷婷自然成了施暴者的头号目标。 蔡依林投资的纪录短片《不一样又怎样》其中一个故事的男主角也是如此。 他叫叶永鋕,因为从小就像个女孩,为此遭到了很多同学的耻笑。 常常有同学扒掉裤子,就为了检验他到底是不是男生。
叶妈妈向老师反映情况后,他们居然表示无法处理,甚至还觉得小叶行为异常,应该看医生。 这种不管不顾的境况下,惨案终于发生。 2000年4月20日, 人们发现他倒在厕所里,血流不止,最终抢救无效而身亡。 这一年,叶永鋕只有15岁。 在这个让所有成年人怀念的象牙塔校园里,装载的不是梦和纯真,多的是令人发指的欺凌和霸权。 “他们传言我在外面被包养,言语嘲讽,进展到肢体攻击。很长的时间里我惧怕学校,在死亡边缘徘徊,服药、休学……” “他们都觉得我是怪物,把别人用过的卫生巾放在我的抽屉,把毛毛虫塞进我书包里,在我喝水的瓶子里放洗衣粉,孤立我,逼我自杀。” “因为不会说本地的方言,所以常常被人耻笑,排挤我,我上学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平安在学校度过一天,不必担心飞来的横祸。” 无足挂齿的嬉笑可以一笑而过,扎到心里的伤口不管多少句“对不起”都无法弥补。 当年受的伤害就像身上的纹身,怎么洗也还是会留下伤痕,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心理等,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03
校园霸凌事件频繁发生,却很难被意识到。 一方面,被欺凌者大多是某种程度的弱者,很难发声或者即使发声也难被重视。很多人也误以为校园霸凌只是单纯的辱骂和肢体伤害。 另一方面,大多数施暴者年纪尚小,缺乏一定的同理心和认知。所以许多人施加暴力的时候,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是在作恶。 有一位女大学生曾和我讲述过她被全宿舍的妹子孤立的故事。 她也不知道怎么地就被孤立了,宿舍的人不和她说话,不和她玩。 某天晚上回到宿舍,她发现自己的的床单被淋湿,洗护用品也不翼而飞。 她崩溃了,打电话给班主任求救。可是得到的却是这样的回复: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你们宿舍10个人,就你被孤立了,你要想想是不是自己的问题?” 她继而打电话求助家里人,爸妈只是说了一句: “你是刚开始来不习惯而已,别想太多了。” 受害者不是不曾努力过反抗,可是举头望向周边,发现自己就是孤立无援的小岛,这该有多绝望和无助?! 校园霸凌体系的组成不仅仅是施暴者与受害者,更有无数个旁观者,比如家长,老师还有同学朋友等都是旁观者。 旁观者是受害者心理最后的防线,多个人欺负她击垮她,她与这个世界就越远;
而多一个站出来为她加油打气,给予一份保护和温暖,她才有可能从受害者的身份脱离。
也就是说,只有校园霸凌体系的权力者地位被撼动,权力被削弱,保护受害者的队伍再强大些,校园秩序才会慢慢走向平衡。
04
很多人会说,对待校园霸凌的最好方式是“以恶制恶”,可是都到了21世纪,为何还需要以非法手段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呢? 去年9月,河南省鲁山县一起未成年人强奸案闹得沸沸扬扬。 十六岁初二男学生(小赵)和17岁少女(小花)强行发生性关系,致使小花染上了性病。。 受害的花季少女遭受了可能改变她余生的无妄之灾,可是,涉事者男生赵某因为不满18岁的缘故,得到了法律的宽容,不日后重返校园。 “受害者活该,施暴者无罪。“
《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施害者得到了宽恕,搬个家就能重新做人,可你们猜他会不会被真的感化?那些曾经犯过的恶,因为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只能随着岁月演变成更大的恶意。
前几天,大连10岁女孩被13岁男孩强奸杀害后抛尸。
有人觉得13岁还小,还是孩子,可最可怕的一句话不就是“还是孩子”吗?
13岁的嫌疑人蔡某某,在杀人之前就曾多次尾随小区附近的女士。
这样的情况大概率没有受到过家长的重视,或者是大家以为他只是个好奇的孩子。
案发后,他还在班群里对同学说,“害怕,怀疑我了,我的指纹咋整,我虚岁14”。
他强奸不成便杀人,杀人之后还能冷静地抛尸,去问死者的父母死者是否找到,还可以站在案发现场和人说话。
这样的心理素质,怕是一般的成年人都赶不上。
而警方通报,因加害人未满14周岁,不予追究刑责,对其收容教养。
这样的惩罚跟这样的恶性案件相比,几乎可以说是毫无惩罚。
蔡某某所在的小区,600多居民联名情愿,希望还小区安宁,不愿意看到他回到这个小区,也不愿意看到他继续祸害其他人。
可就算是他被赶出了小区,又有什么用呢?
他的家人还在说着,他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一起多么恶劣的案件,没有意识到自己教养出了一个怎样的恶魔。
没受到惩罚的他,依旧会更加扭曲变态,变成对社会危害更大的人渣。
而在校园霸凌中,处于欺凌者地位的那些孩子,受不到有效的惩戒,永远学不会什么是正确的,殊不知他日会不会从欺凌到逼迫别人去自杀,变成新闻中的蔡某某?
人性的恶念,一旦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那边会无限增长放大,到时候便是药石无医。
校园霸凌事件频繁发生,不知道我们还需要多少被校园霸凌欺凌到自杀,抑郁症,强奸的孩子,才能有一部专门针对校园霸凌法律的诞生呢?
我相信,阻止,遏制校园霸凌事件发生的“治本之策”,一定不是“以恶制恶”,而是有一部划分明确,并有效执行的一部《反校园霸凌法》。
明确区分校园霸凌的行为,对待施暴者有相应的惩罚制度,将人性的“恶”扼杀在法律的摇篮中。
如果20年后,下一代孩子成为校园霸凌体系中的一环,我们依旧没有任何的组织,规章制度去保护他,支持他,矫正他,警告他。
我只能通过文字表达愤怒,而你无奈地关上这个页面,那便是你,我和所有看过这篇文章的人的错。
*作者:都市青年汇(Aqingnianhui),都市灯红酒绿的喧嚣,繁华浮世难绘的热闹,青年一路往前,一路高歌一路美好。每晚9点50分,一起陪你度过漫长的夜。
青年一路往前,一路高歌一路美好。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 都市青年汇
推荐阅读(点击蓝色小字即可):
江一燕碰瓷“建筑大师”:是对200万建筑师的终极羞辱!
“英国货车内的39具尸体,都是中国公民?”
制止校园霸凌,从我做起